微信分享图

策展人:一半是商人一半是艺术家

2011-11-29 09:53:01 未知

侯瀚如

  如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在深圳路边的草地和宽阔的广场上,到处都可以看见很多富有生机的雕塑。这些雕塑与整个城市融为一体,成为这个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侯瀚如,一位生于广州后移居巴黎的艺术批评家,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部分,便是将雕塑等艺术家的作品有组织地融入一个城市的景观和公众中。

  这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准确地说,他是一位独立的艺术展览策划人。

  策展人,这一独特的职业,兴起于西方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内也出现了众多或职业或半职业的策展人。侯瀚如在这一行里已经滚打摸爬了十几年,从国内到国外多年的经历使他成为艺术圈里面知名的人物。1990 年以后侯瀚如移居巴黎。目前他是美国密苏里州沃克艺术的国际艺术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阿姆斯特丹的皇家美术学院教授展。这些年来,他策划的展览如芬兰的“从中心出走”、伦敦的“巴黎人”、墨西哥的“世界摄影双年展”、上海的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1997 年他和汉斯策划了名为“移动中的城市”展览,该展览历时3 年,分别在7 个国家(奥地利、法国、美国、丹麦、英国、泰国、和芬兰) 展出,世界上有超过140 个艺术家参与了这个展览。

  近日,侯瀚如来到深圳,应邀参加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第五届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的策划。这个雕塑展将邀请国内外十多位艺术家,在华侨城生态广场及其他一些户外公共场地上,进行现场雕塑艺术创作。趁此机会,记者对侯瀚如进行了专访。

  展览是表演的场所

  记者:今天的艺术展览和传统展览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作为一个独立策展人,在你心中,展览是一个什么样概念?

  侯:随着社会的变化,艺术创作方式和语言的变化,今天的展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展览了。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来说,一个展览已经不是简单地陈列一些艺术品。在我看来,展览不是一个展示物品的地方,它是一个活动的地方和表演的场所,是艺术家之间进行交流以及公众和艺术家之间进行交流的活的空间。所以对我来说,展览决不是把一个东西挂好,让一个东西很好看就行了的。

  记者:这也就是你近年来集中探讨城市空间中艺术形态和可能性,并策划了一系列公共艺术计划的原因吧。一个成功的策展人,总有些理念区别于其他策展人。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你对于展览的观点,那么,你对于传统的个展,传统的国家馆的展览方式,比如很多国家馆只展览一个艺术家,把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展得很透,你觉得这样的展览方式和你的展览方式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侯:我觉得艺术家虽然有很强的独立性,但他在今天也是全球艺术圈里的一部分,一个人怎么可能代表一个国家呢? 但因为以国家为单位的展馆是一种传统所形成的惯性的东西,所以它们还存在于威尼斯双年展中。至于这种展览方式,我对这种十九世纪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示怀疑,当然,一个好的艺术家如果能充分表达那当然很好。但我现在越来越对这种个人的独立性自治性觉得不是那么可靠。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只有在和别人发生关系的时候才能生存。所以我的展览强调公众的开放性,它提供给艺术家一个机会,一个艺术生长的空间,同时吸引公众的参与,一起完成艺术创作。

  策展人是一个矛盾的角色

  记者:在一个大型的艺术展览中,策展人担当的是一个什么角色呢?

  侯:在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有自己的展览策划人。但是这种展览策划人还只是一个简单层面上的策展人,是一个相对比较单一的角色,承担的主要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展览。而作为一个职业化的策展人,它是一个多样的角色,也是一个矛盾的角色。一方面,在一个展览中他要起组织的作用,将一批艺术家临时组织起来,同时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技术上和物质上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他要承担一个艺术批评家的工作。通过他与艺术家们的讨论和交流,一起制定创作计划,确定创作主题,将双方的艺术观点、创作方式等达成一个平衡点,然后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这一点是很微妙的,作为策展人,他看艺术的角度是不同于艺术家的,他主要是为艺术家服务,因此在交流中他对艺术家的创作不能参与太多,把艺术家的创作变成自己思想的“插图”,也不能参与太少。总之,这种关系很微妙,也很矛盾。此外,策展人承担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在艺术家与观众之间搭一座桥,将观众与艺术家的作品有机地联系起来。总的来说,一个策展人的工作,不仅是策划展览,也包括很大一部分艺术评论的成分在里面。

  记者:“策展人”作为一个名词也好,一种身份也好,一个职业也好,是怎样兴起的呢?

  侯:在西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有一批艺术批评家在从事自己工作的同时,感觉传统的展览已经不能承担新的艺术观念的发展,于是他们突破传统,组织起一些新型的展览,在这些展览中将自己的艺术思想也融合了进去。慢慢就出现了现在我们谈的策展人。国内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也开始出现,那时候也主要还是停留在简单策划阶段,即组织起一个简单的画展什么的。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威尼斯双年展的进入,像这样大型的国际性的展览,已经不是传统的策划人能担当的,需要独立的策划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迅速出现了很多独立策划人。

  策展人成功不容易

  记者:策划一个大型的展览,有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运作模式?

  侯:策展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首先作为一个策展人,他要了解国内以及全球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特点和趋势。要与国内和国际的艺术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他们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有比较多的认识。其次,在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展览上时,策展人必须进行构想,他要考虑这个展览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展览?确定一的展览主题。当然这不是凭空想像的,它要充分考虑到展览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这样的构想才会生动。接下来,便是依据展览主题选择艺术家,组织艺术家来考察场地、与他们一起讨论和制定创作计划。如2003年在华侨城举行的第五届深圳国际雕塑展,开展前,被邀请的国内和国外艺术家都将陆续来华侨城进行实地考察一到两次。他们的考察,不仅是对创作场地的了解,甚至还会与周围居民进行交流,以确定他们的创作方案。最后的一个环节就是展览的实地创作和布置,以及宣传工作等。

  记者:被邀请参加展览的中外艺术家, 要付给他们一定的报酬吗?

  侯:当然,艺术家也要生活呀。邀请一个艺术家至少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包括机票呀,住宿费呀。许多艺术家其实是很清贫的,尤其像那些从事公共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很多是不能为私人收藏的,他们没有多少经济来源,需要有热心人士来赞助。这一点,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还不一样,在国外,像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艺术家常常有私人赞助为他们的创作提供资金。在法国,国家的很多税收也用来赞助文化和艺术。

  记者:那么,你作为策展人,是不是也有一定的报酬呢?

  侯:当然我也要拿一笔策展费,我这也是一种工作。策展费由主办单位提供,比如说这次来策划深圳国际雕塑展,就由主办单位何香凝美术馆提供。而这次整个展览的经费则由房地产等一些大企业提供赞助,还有政府的部分拨款。

  记者:能透露一下参加深圳这次雕塑展的策展费吗? 你不必提供一个具体数字,只需高、中或者低的一个定性说明。

  侯:当然不便说出来。但有一点我可以说的是,策展人这种职业是很辛苦的,面临的压力很大。很多博物馆、美术馆都有自己的专职策展人,只有当要举办一些规模或者难度很大的展览时,他们才会邀请我们。近几年来我在这一行还算是幸运的,靠策展、靠写作还能活下去。而能达到像我这样状况的策展人还是很少。

  策展人职业将兴起

  记者:许多策展人,像这次与你一起来的国内的皮力先生,除了策展外,他其实还从事着中央美院的教学工作。

  侯:是的,我也有教学和写作,靠它们挣得一部分生活来源。

  记者:你对策展人这一职业的前景会不会感到忧虑?

  侯:不会,相反我想今后还会兴起更多。当然,策展人这种工作的界定到现在也还是很模糊的,而将来肯定也会随着艺术的变化而变化。

  记者:最后问一个问题,在从事这种工作的经历中你感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有没有遗憾?

  侯:困难肯定是有很多的,遗憾倒是没有,过去了的就过去了。最大的困难是有时找不到让人满意的想法、思想,有时是艺术家的质量不太高,对艺术家的选择限制很大,这些都令自己特别痛苦。而当艺术家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被人理解时,尤其是在策展中遇到一些社会条件和经济上的障碍时,就会让人感到很困惑。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