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李可染行走在写生的路上
2011-12-06 07:20:55 谢易彤
“千难一易——李可染写生精品展”在北京画院举行
从“二十世纪美术大家”系列展览起,实际北京画院就在所安排的展览中就设定了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的线索,就是探讨写生与创作的关系。此次李可染写生大展不仅仅是“李可染的世界”系列展的第二个主题,也是我们以写生为关注重心的系列展览中最值得期待的一个。不仅是研究李可染也是中国美术史近现代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章节。
五年系列活动 接续“人物”讲述“写生”
据王明明院长介绍,此次展览为计划连续五年推出的“李可染的世界系列作品展”的第二个专题。自2009年,李可染夫人及其子女将李可染先生代表性作品捐赠给北京画院,以这批藏品为基础,北京画院组织力量进行分类整理与深入研究,实施开展了“李可染的世界系列作品展”以及画集出版活动。继去年同期举办的“画龙点睛(人物篇)”后,此次的千难一易(写生篇)是第二次的专题展示。相继还将在未来几年推出“临风听禅(牛篇)”“、金铁烟云(书法篇)”、“江山无尽(山水篇)”专题,都将是对于李可染的艺术进行全新的研究与展示。
李可染作为转型的艺术大家,为世人所了解的是他的山水画,1943年提出了“用最大勇气打进去、以最大的功力打出来,”人物作品正好就是他提出打进去的转折的突破口,同时人物画是可染先生较早从事并取得成就的领域。所以这次展览是系列展的第一个专题,是对李可染系列研究的第一步。
随邹培珠的讲述在展览中翻看历史
虽然正值李可染去世二十二周年,邹佩珠依然缠绕着红围脖,李小可也是一席红色外套,这是他们不同方式的纪念。展览的开幕式也是异常的亲切,观众们像孩子般或促膝或站立,围绕在邹培珠的身旁倾听,作为观众的我们都是这场口述史的受益者,因为这难得的讲述甚至连站在身边的李小可都从来没有听闻。从54年第一次写生的“一百元艰难度日”,到56年“为用实践证明中国画的不屈”,中间都是穿插着邹先生细致生动的讲述。这看似冗长的开场,对于见证已被尘封的历史是多么的难得且感人。也正如邹先生的收尾一般,这些历史、她的讲述,都是为了唤醒每一位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为今天的画坛提供启示。
此次展览主要展示了李可染的速写、写生以及画稿共计80余幅,展品种类囊括了彩墨画稿、水彩写生、铅笔速写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展览首次以写生为角度对李可染艺术进行的全面疏理与多元展示,这一批写生作品是深刻解读可染人品画境以及新中国时期山水画风格形成的重要资料。他在写生中虽借鉴了西方的观察方式,却始终没有丢掉中国画的特色,他通过写生打进生活,以中国人特有的哲学观来关照自然,通过写生解决造型、笔墨等问题,在创作时又能从具体静物的局限中跳出来。
一样的桂林,李可染笔下不一样的象鼻山
独特构图的大胆尝试见证“用最大的勇气搭出来”
“公园里石桥上,手拿气球的小朋友...”这些题材中国画都可以表现
展览以不同的地域为单位把展品分为京华试笔、异域景致、水乡江南、雁荡西湖、巴山蜀水漓江胜景几个单元展出。李可染一生致力于“为祖国河山立传”,他用画笔描绘出祖国山水名胜,包括了西湖、太湖、黄山、雁荡山以及长征路线、革命圣地,甚至还包括德国的异域风光。其中很多景致都是我们曾多次见过,但在李可染的笔下却又着不同的诠释,他总是在尝试创造一切办法来表现不同的内容,将平凡的景致、惯常的风光化成富于浓郁情调的胜景。
随同行走在写生的路上 亲身感受大师言传身教
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弘扬中国画艺术,可染先生重读传统与大自然,以写生为角度寻求中国画风格转型的途径,开启了他的写生之旅。五十年代李可染与张仃、罗铭到西湖写生办展并引起了轰动;六十年代他又多次率领学生深入京郊以及安徽黄山等地;七十年代他溯长征路线深入江西,览革命圣地,绘新中国河山新貌;新时期他又到桂林描绘漓江山水。可以说写生成为李可染先生艺术创新的突破口,也成为他毕生的功课,他以采风、教学、游历等多种形式,足迹遍及祖各地山,描绘题材范围广泛,写生作品数量丰厚。这次展览就从汇聚的百余幅写生精品中挑选而出,全面呈现了大师师法自然的硕果。同时配合文献资料,包括写生路线图、写生图片场景图片以及文献资料、李可染先生夫人邹佩珠回顾视频,多元立体呈现了大师的足迹。
李可染把写生作为创新的试验田,带着问题去写生,这可以从他在写生作品上留下的大量笔记看出来。他所思考的山水画领域的问题,诸如如何转换传统笔墨,写生的笔调如何与传统对接,新的社会事物形象如何与山水形象协调,如何突破传统构图模式、提炼新的意境等等,虽然都是基础的问题,但在如今依旧值得深思。
展览便从此角度形象地呈现李可染是如何用画笔来形象的解决这些学术问题的,比如怎样处理时代新事物入画,如何表现外国风景以及借鉴西画表现手法,怎样在写生中完成了对于中国画表现语汇的创新、实现对中国山水画艺术意境的开拓转化等等,观看展览无异于亲身感受大师言传身教。李可染写生的方法、创新的角度以及作品风格都将为今天的画坛提供诸多启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2年1月9日。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