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粉本的故事

2011-12-09 23:45:56 未知

  宋代文同画竹称“成竹在胸”,指的就是经过长期的观察以后,将自然之竹内化于心,从而起笔落墨间创造出画中的竹子。苏轼曾对此大加褒扬,到了清人郑板桥又提出“眼中之竹”、“手中之竹”,美学家叶朗先生对此曾经做了非常精彩的阐述和分析,他认为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是一次飞跃,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是第二次飞跃,“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创造绘画意境的三个阶段。其实,能够实现创作的三次飞跃,帮助文同成竹在胸的就是“画稿”,也就是古人所称的“粉本”。

  “粉本”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史载唐代吴道子曾于大同殿画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玄宗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可见粉本的存在历史之久,后世各类“画稿”、“画谱”,如清代《芥子园画谱》即是此类集大成者。其实功用都差不多,都是总结前人经验,方便后人学习。故此清代邹一桂说: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也。了解一位画家,往往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研究他的画稿,这对于中西画家都很适用,如同达芬奇的手稿揭示了他绘画中的许多秘密一样,透过中国画家的“画稿”也能解释其画作风格究竟是如何成形的。张大千留下的大量“粉本”也即画稿为我们了解其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史料。而张大千本人精研各代名画,遍临遍仿,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故此这些粉本又成为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古代书画艺术的重要途径。张大千最终将自己的大量画稿留给了弟子孙云生,并嘱咐其重视画稿的价值。这也从一个侧面使我们了解到“画稿”在书画传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次张大千的粉本和作品并置,将使我们领略不一样的丹青墨缘。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