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东方
2011-12-10 08:32:08 张晓凌
冷战后,一种可称之为“亚洲自我肯定”的意识逐渐成为亚洲诸国的精神共识。其主要内容包括:将亚洲经济的成功归结为以儒家为核心的亚洲文化的优秀,以此形成的“亚洲模式”将成为发展中国家超越欧美的仿效模式等。“亚洲的自我肯定”、“亚洲文化的普世性”虽萌芽于日本、韩国、新加坡诸国,但最终的决定性力量却在中国。近20年来,在历经了全球化所带来的困顿与磨难之后,中国当代美术终于穿越后殖民、文化虚无主义所播撒的神学迷雾,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拐点上,在东方既白的曙色中,迎来了自己的战略机遇期。
战略机遇期的获得不可避免地要引发出一个战略目标:在全球化时代,重建失落已久的中国美术的主体地位。中国美术主体的重建是一个庞大、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将涉及制度、文化战略、文化生态、基础建设、传播等诸多方面。我以简单的方式列举表现在中国美术中那些独特但已被忽略的思想,以便为以后的讨论提供一个线索:1.以和谐共生为核心的艺术史观。2.自然观与生命意识。3.超越性与意象性。4.泛文化性。5.中国现代性。
尽管建构工程之艰难足以让人心生畏惧,但我仍持乐观态度,其依据是,我们具有话语建构的两个必要条件:文化、思想资源的丰饶与不可替代性,以及现有制度、体制的优越性与国力的强盛。最重要的还不仅仅在于此,它还表现为一种逐日增长的世界性渴求;经过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西方似乎明白了一个不言自明的真理,那就是,东方作为一种价值观与审美体系,将弥合它们精神、文化与艺术上的缺陷。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