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少琪:回归艺术只为修身
2011-12-14 10:16:05 詹宏静
陈少琪
雅昌艺术网讯(詹宏静)看不出岁月的脸上,却已经在音乐界摸爬了25年,学设计出身的他误打误撞干起了唱片业,人到中年却又拿起了画笔。因为喜欢所以执着,因为信任所以坚持。飞来飞去的工作,上演着多城生活的精彩。拿起笔,无论对文字的感触,还是对绘画的钟情,在他的世界里都变得轻而易举。
陈少琪作品《那英》
雅昌艺术网:您大概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音乐的?有何缘故吗?
陈少琪:我幼年时在香港长大,那是粤语流行歌曲大行其道的年代,在香港所有能听到的粤语歌,我都特别喜欢。
我小学五年级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词。那时家里有一只小鸟,每天陪在我身旁,我们没有在笼子里面养它,它也从不飞走,就在家里到处跟在我身后,死了之后为了纪念它,我把一首英文歌加了中文的词。我应该谢谢我的父母,遗传了他们的才能和天赋。当时我也想过要学乐器,家里没那么富裕,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雅昌艺术网:您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同艺术有关联吗?您接触当代艺术大概在什么时候?
陈少琪:我父亲有一些艺术才能,他一直以来是帮香港很出名的艺术家做作品,雕刻、版画等。我接触当代艺术也是从小,因为当时我父亲在郊区帮艺术家做创作,小学时就经常去工作室玩儿,后来到中学的时候,我们家就都搬到工厂的宿舍楼,所以天天接触很多有关雕刻作品,还有书等,放学后也会帮爸爸去做一些雕刻的活计。
雅昌艺术网:目前当代艺术和音乐这两方面您比较偏重于哪一部分?如果将来有一个成熟的时期,您会从音乐转向当代艺术这吗?
陈少琪:我肯定不会放弃音乐的,目前音乐行情不好,赚钱很困难,毕竟我已经做二十五年的音乐,我对这个行业还是很有信心的。艺术,对我而言比较虚幻,我还没掌握到它的方向。
雅昌艺术网:您怎样理解艺术家“跨界”的行为?从自身艺术造诣发展来说,这种做法对艺人的发展优势在哪?有什么影响?
陈少琪:没有影响,艺术是相通的所以可以说这两者是互补的。我觉得我习惯用音乐来记录一些情感,为什么我不可以用摄影,用素描来记录这种情感?其实都可以,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媒材,对很多事物的看法有更深的了解。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多方位的发展对艺人而言,有哪些优势吗?
陈少琪:优势有两种:一种是对外的,一种是对内的。对外可能比较功利得到的尊重会多一点,对内则就自身得到思想上的提高。
陈少琪作品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香港和北京地域的不同,文化差异大吗?地域文化对艺术家的发展有影响吗?
陈少琪:差异非常大,香港相对北京地方比较小。所以承载的文化相对少些,北京在文化发展上更加多元化,地域文化的差异影响不太大 。
雅昌艺术网:您在创作音乐和绘画的同时,这两方面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灵感都是来源于哪儿?
陈少琪:我的灵感来源就是事物的矛盾,包括摄影,画画。
雅昌艺术网:目前有什么计划吗?在绘画创作上?
陈少琪:多积累作品。为什么刚才跟你说有一大堆人找我,我没有去,因为我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谈就变成谈生意了,我可以代理你的东西让你画怎么样,我连画都没还没画,先谈的话我不太喜欢这种感觉,我在音乐上已经这样子了,音乐上可能先谈好,要做一个什么专辑,要做一个什么电影、电视的歌曲先谈好,然后内容什么要等待,完全是一个比较临时性的东西,画画里面我想更单纯一点,就是我画之前没有跟谁谈过,就算人家跟我说一句话,现在你应该画什么东西比较有市场,我连这句话也不想听。
(责任编辑:詹宏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