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西沐:中国艺市正在减速调结构非失动力

2011-12-15 08:01:24 西沐

  2011年末严冬来临之际,藏界越来越多地纠结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走势。特别是面对说不清是喜是忧的拍卖结果,这种纠结的情绪似乎非但没有消解反而更加浓厚。在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确太渴望需要认识与了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内在规律了。最为主要的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惯性与市场动力的交互作用。我们常讲,今年中国艺术品秋拍市场还会保持一个相对高位的体量,虽然拍场的增速在放慢,但在市场惯性的拉升下,市场成交的规模不会少于今年春拍。同时,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动力始终未发生逆转,市场减速是一种市场结构的调整反映。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更为深入与系统地认识与分析市场增速放缓与市场动力交互作用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当然,再多的现象,都将依赖于市场资金的流量及流向,事实上,矛盾的产生无不是资金的流入及流出出现了新的态势:那就是规模化资金的流入需要一个消化——流出及再流入的运动过程。正可谓,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资本要成为艺术品资本,的确需要有一个洗礼的过程。当然这一个过程的长短与所经历的波动幅度的大小,更多地是取决于大环境与市场风险的可管理程度。这两个方面从目前来看,可能都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市场信心受到影响,这也是多元化发展的市场底层动力。

  最近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进入调整期,市场将会出现大规模的下滑;也有很多音声呼喊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失去其发展的动力,从而出现调整下滑。特别是有报道称,在今年伦敦亚洲艺术周上,虽然还是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和Woolley & Wallis等四家拍卖行竞争,德国纳高也选择在此期间举槌,营造进一步追赶伦敦亚洲艺术周的气氛。亚洲艺术周这一模式最早起源于纽约,在这一时间段,博物馆、画廊、拍卖行均举行亚洲艺术品的相关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很多高估价拍品流拍,现场人气也明显不如以往。同以往相比,中国买家来现场竞买的少了很多。于是有人宣称,“中国艺术品市场渐失动力。”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艺术品市场真的渐失动力了吗?我们需要看清一个问题,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渐失动力,还是海外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风向标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标示作用正在在失去。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我们讲,要分析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否渐失动力,还是要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本面与环境及其走势。要考察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本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先看市场结构的基本面。关于市场结构基本面的分析,我们很早以前就做过系统地分析,在这里我们再予以展开。首先是考查市场大势,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大的走势、规模的扩张能力以及价格的成长性。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市场大的走势已经在形成的过程之中,以拍卖市场为例,过去的一年(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2010)》(西沐著,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接连公开了两个数据:一个是2010年秋拍数据,一个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数据。其中,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创下了年成交额约为586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仅秋拍的成交额就达380亿元人民币之多,较2009年的225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又超出了150%的增幅,远高于其他经济门类的增幅和涨势。《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2010)》指出,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会持续向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会站在700亿元人民币的大关上,可能会冲击1000亿的规模,中国艺术品市场总规模将达到3600亿元人民币。另据《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2011年上半年统计,今年春拍成交额已经突破500亿元人民币,总成交额高达508亿元人民币。今年秋拍成交额预计会在550亿元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全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可能会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规模。在市场环境、资金及这种趋势的带动下,市场主体的其他组成部分虽然未能表现出与拍卖市场同步的热度,但总的状况是不断向好的,并不断走出了前两年的冰冻期,迎来了一轮新的发展机遇。其次是看市场的结构,这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主体构成层面,主要的核心是一、二级市场的消长状况。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中,还是像以前市场高峰到来那样,上演了拍卖带动画廊的基本格局。当下,与拍卖的火热相比,画廊市场还是显得有些冷落。二是资金构成层面,最大的变化是,藏家及玩家资金规模占拍卖总资金规模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而新进入的机构及资本的投资资金的数量及所占总投资规模在迅速攀升,资金构成比例的这种变化,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资基本结构的变迁,为市场新走势的形成与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体系的民间背景及市场大环境的不断形成,都在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空间及发展的动力提供新的机遇与前提。四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参与者的构成正在发生着新的、极具战略性的调整,这不仅表现在年轻财富类人群的大量涌入,更表现在国外藏家及资本的积极参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这种新的发展趋向,是一种结构性的战略调整,必将在一个新的高度促使中国艺术品市场迈上新的台阶。第三是市场行为层面。随着经济及国运的不断增强,人们投资、收藏与消费中国艺术品的能力及习惯也在不断地形成过程之中。据有关方面研究资料统计分析,4000美元艺术品市场开始有需求,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达到6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就会兴旺起来,当人均收入超过9000美元时,艺术品价格就会被迅速拉升。

  2、再看大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大的国际文化生态环境,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随着中国概念的兴起,中国文化的传播与认识正在不断增强,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大的文化背景;二是消费环境,随着中国精神消费的兴起,艺术品消费逐渐成为精神消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是经济大环境特别是在流动性泛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下,艺术品作为一种理想的投资性消费会不断地得到人们的追捧。从大处来讲,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最后看走势,我们讲,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2006年以后的调整下滑后,2008年又遭遇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在2009年下半年出现了新的回暖,2010年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并且这种增长在2011得到了其应有的走势,虽然秋拍已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相对于市场上升的大势来看,上升目前还是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市场过程。但连续的高速增长无疑也是负面因素积累与沉淀的最佳时机,因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是靠发展的速度就能够解决的。对于这些,我们越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就越要理性地面对与分析。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阐述过我们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判断: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最大调整是市场结构调整,这种调整是以价值发现为主线进行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最大问题是培育中国艺术品市场退出机制与体系,否则流动性造成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会对市场造成重大的伤害;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最大风险就是我们的需求结构过分单一,且未得到优化,大量的投资需求使不少艺术品并未最终到达消费的终端环节,而是更多地存于投资者的流通环节与中间环节,真正的资产配置市场还远未形成,即艺术品市场中,大量的艺术品悬浮在流通环节而未到最终消费环节;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当务之急是创造消费需求,迅猛增长的市场需要的是越来越强大的消费需求来支撑;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最大动力是国运增强所带动的艺术品消费的不断兴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大众化、社会化是其动力源。

  我们讲,市场的调整并不一定意味着动力的失去,有时,也可能是动力聚集的一个方式。当前,我们可能看到的主要有三个状况:一是大的龙头性拍卖企业的拍卖总成交额在高位上有所回落;二是高估价拍品的成交率下滑;三是人气似乎在流失。但我们讲,这种局面更多地是中国拍卖业的大势是在分化,这是分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但这种市场现象也反映出一个变化,那就是市场的投机成本在加大,投机所形成的空间在缩小。同时,以艺术史为大背景,以学术为主线的价值发现的氛围与兴趣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同时,这个过程,也正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性调整的过程。

  所以我们讲,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的动力机制正在建构中,新的动力也正在形成。中国艺术品市场渐失的是以欧美为核心的中心定价原则,渐失的是正在走出对崇洋式话语权的迷恋。新的中心定价原则与话语权,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性调整的的基础与依据。中国本土的资本力量正在想有所作为,虽然这个路程还很漫长。

  艺术品资本力量的聚集与市场规模在世界上称雄,正使得中国艺术品市场找到了一点自信与勇气,终于能够理性地睁眼看世界。我们越来越渐失的是盲从与盲目,渐渐增强的是自觉与自信。所以我们讲,中国艺术品市场即使面对再多的波折,都无法改变这个大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另外,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动力,还应包括在掌握了相应的话语权与定价权的时候,更应加强市场规范与秩序建设,从而吸引更多国际市场的资源与购买力参与到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来,把相对封闭的内源式发展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资本迅猛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打造得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从而强化中国艺术品市场与国际艺术品市场的融合能力,这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整结构,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