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颉:重新定义之新说

2011-12-20 20:50:25 詹宏静

艺术家王颉

       雅昌艺术网讯(詹宏静)2011年12月18日,由今日美术馆和《大周末Hotspot》联合主办,由独立策展人杭春晓提名策展的“重新定义——70后 艺术中的质疑精神”学术邀请展在今日美术馆拉开帷幕。以下记者对艺术家王颉,进行采访。  

       雅昌艺术网:在您思想中您是怎样定义艺术中的质疑精神的?

  王颉: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70的艺术家生活的状况是个问题。我最大的感受是接受的教育,比如说认真的接受教育可能和60不一样。我们有一个很安静的学习时期,但是这种教育和现实会有一个巨大的反差。而且我们毕业之后或者再上学,从附中到美院身处在北京这种现实环境中,觉得现实就是不确定的。因为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社会状况,中国这几十年几乎每一两年就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所有的不确定最后可能会投射在艺术作品中,这种质疑精神可能不明确。接受教育之后,发现在现实中有很多东西是对不上的,是不能用语言描述的,我在选择看待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有一种怀疑和不确定性的一些态度,就是这样的。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这种精神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有哪些帮助?在思路上有哪些不同?

  王颉:在思路上,我不会确定一个东西再去打倒一个东西,我希望有一个更多元的社会环境、更多元的文化环境,而不是现在确立了一个东西,把另外一个东西打倒。因为很多东西就在艺术而言对与错是不能恒定的。即使过一百年,两百年,我也无法说出一个艺术现象的对错,因为在艺术里边很难说对与错。可能是符合了一个时代精神,在这个时期就会更显得突出一些,并不是边缘的艺术是错了,或者是过时。在质疑这方面有时候会考虑不要让自己过于偏激,一定要认为哪些东西是我确定的,哪些是正确的,可能会有一个更多元的态度。

  雅昌艺术网:对于整体70后的绘画作品,您觉得他们的特质在哪些方面得以体现?

  王颉:就我个人而言和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比如光乐、李晖,我们比较注重在语言方面向深、向内在的一种挖掘。大家找到一个自己的表达方式以后,在语言方面会更内敛,会更注重深度的挖掘,建立自己的一个语言系统,这种艺术语言系统,并不太热衷于艺术运动,不太热衷于喊口号或者说要提出一个宣言,这个可能在70后很少见的,这和以前“89”、“85新潮”都有区别。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这种特质,是因为生在那个年代的原因,还是教育的原因?

  王颉:我们所处的艺术环境平台更多,不论是官方,还是自由艺术家都愿意去中国美术馆做展览,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画廊,现在就不一样了。画廊很多,艺术机构也很多,也有很多民营的机构,比如说今日美术馆,所以我们也不需要美协或者不需要很多其它的一定要主流的渠道。平台多了以后,大家就不太愿意去热衷于对话语权,或者是对与错这些东西去争辩,去抢夺,更关注的是自己所关注的艺术,和表达艺术的方式是不是能够去做好。

  雅昌艺术网:您本次的作品“艺术中的质疑精神”这个主题主要想突出哪些观点呢?

  王颉:我的作品系列有几年的时间了,我一直在关注时间,因为我是在画人,我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和艺术史不一样的手法。艺术史其实我们知道整个西方艺术史,包括中国艺术史,只要涉及到人物的时候,基本上是脸的艺术和人体的艺术。离不开肉体这些东西,我在想能不能有一种更独特的方式,比如说把肉体去掉,把脸,常见的人体去掉以后,它会和一个以往的艺术史有一个迥然的不同。可能是属于我个人的表达人的方式,而且我觉得这种方式会给观众留出更多的想象空间,或者说我更关注人的存在,而不是人的长相或者是一个姿态、动作到底是做什么样子?只是一个人精神的存在,我可能对时间更在意的。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这种存在性,在您的画作中,是怎样用绘画的语言表现的?

  王颉:我在处理画面的时候,无论是油画还是丙烯,我在骨子里早年也画过一些水墨,可能中国人对一些流动性的表现,例如水墨或者说水性,一些气韵的东西还是比较敏感的。所以我作品中的画面,有时候会保持一种人物关系之间的流动性。有一些局部机理的处理,会增加我画面的这种时间感或者说一种怀疑的不确定的气氛。除了符号以外,我会在语言手法上有一些这样的处理,能够增强华民中的神秘感、荒诞感。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詹宏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