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谈中国画家学习中的烦恼

2011-12-27 09:47:47 张伟平

  董其昌石法

  董其昌石法

  王蒙树法之一

  王蒙树法之一

  中国画家希望画好画,这便首先有了一个意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这个意愿之时,就会产生不自在;当不自在存于画家的内心又得不到化解之法时,画家就会处于一种恍惚无明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我就是“烦恼的我”。所以,画家感到不自在是常事,它对于画家的学习进步并不起决定作用。重要的是,找出这个使你达不成愿望的原因。比如,当我们要学习名画中的经典技法时,如果你对这些法式没有研究,在经典面前就等于将自己陷入一种无明的状态——这是因为你对经典的感知力量弱小的缘故。当然,如果对此类因无明而产生的不自在处理得当的话,是可以不产生烦恼的。但是如果你硬要借自己弱小之力,横闯壁垒森严的经典之作,那只能有两种结果:头破血流,自寻烦恼。或者,自欺欺人,只得皮毛却自以为掌握了经典,虽然能暂时不产生烦恼,但烦恼之源仍在。我想谁都不愿落入其中之一。避免这种窘境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强你的感知能力。这样,话题就又回到了怎样增强感知力上来了。

  王蒙树法之二

  王蒙树法之二

  圈内很多人都认为这种感知力是先天的,因此,就有了感觉好与感觉不好的分别。长此以往,学习的长期性和艰苦性就被忽略了。不久前我也向我的导师童中焘先生问及这个问题,他说“举一反三能力弱的人,最好不要涉及这个领域”。童先生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举一反三”靠的是“思”的能力,“思”不是胡思,它依托的是知识经验。善“思”是一个中国画家学业进步的必备条件,但这里必须指出三点:一,“思”所依托的知识经验不同,“思”所显现的成分价值会有所不同。二,“思”的结果是认知上的突破,而突破力量的大小直接由知识经验的深浅程度所决定。三、“思”的结果将直接决定你会采用哪种学习方法。比方说我们读宋代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能很容易就感应到画中溪山冉冉升起的岚气,早春时节的滋润等物性的变幻,那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体验过相似场景,具备了分别这类物性的知识经验。但是对于郭熙画中笔精墨妙的品味,就不是人人都能感应到的。想要感应到它,就得具备相应的笔墨知识;如果没有,就得学习;不学习,就不能真正认知这幅名作的价值。如果你的“思”得出了上述结果,那么你的学习就可以回归到掌握笔墨规律的正确道路上来;如果你的“思”依托的是表现物性的知识经验,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画法与物质性表现上的差距,为了缩小差距,你的学习方法也会作出相应的改变。

  具备以上认知,我们明白了画家的感知力是要细分的,不同的知识基础,支撑着不同的感知力,而学习是增强感知力的唯一方法。通过学习,你可能会依托新的知识经验进行认知上的突破,而这种认知就会要求你的画法发生变化。有了能保证新愿望实现的法式,画家作画就能如愿,烦恼也将离你而去。当然,中国画家还须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不同类别的烦恼须要增强不同类别的知识经验才能祛除。掌握笔墨规律是解决笔墨体格并以此为依托去感知更加深厚的中国画内涵的正确途径,也是消除你在此中烦恼的主要途径。如果我们对此理产生误判,那将影响画家的整个艺术人生。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