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辰:通过这样的一个写作打开了很多的门
2012-01-10 15:28:47 张凡
导语:2012年1月9日下午,中国当代艺术奖(2011CCAA评论家奖)揭晓,著名评论家及诗人朱朱获奖凭借提案——“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最终获得本届CCAA评论奖。同时获得评委提名奖的是活跃于香港的艺术家与策展人刘秀仪。作为上一届2009年该奖项的获得者,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的王春辰先生在现场发表了自己的获奖后的一些感受和经验:
王春辰:这个奖项的目的就是促进中国独立艺术批评,促进中国有真正思考的人在一个奖的激励的情况下如何回应中国所发生的内容,它并不仅仅是一个以往的一般性的思考,而是怎样以自我深刻思考一些问题的方式。因为包括提交方案,这个不是一个过去写作的一个总结,而是说基于你的思考对于未来的计划,所以很多人把自己写的这种东西更符合这个奖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对我以前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个总结性的回忆或者回想,我就发现其实在中国发生的艺术当中,这也是跟中国的社会传统有关,或者跟中国的教育有关,很多艺术家在做艺术的时候,其实对他发生在身边的中国社会、中国当代整个变化有着深刻的思考,只不过是艺术家以艺术的方式进行了创作,这就有别于过去的一些艺术的形态,但是又是今天发生的,如何去看呢?发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而且这个话题并不局限于中国本身,可以说是在当今社会、当今国际艺术语境当中所出现的就是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这个话题可能并不是一个特别新的话题,但是它在今天的时代具有特殊的意义,这就是说我们如何在所谓的全球化,所谓的后现代社会之中如何看待艺术,正如我们今天看艺术的变化太大了,不仅仅受制于很多的方面,也受制于太多,不仅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有市场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书写艺术在当今重要艺术家的自身意义,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是从这个角度也思考了当时的一些艺术家、艺术作品,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当我在写作、提交这个方案之后,在写作的过程,我觉得有一个标准,应该用更长的时间写得更好,我发现这个命题至今还可以做,或者对我而言还没有做完,就是艺术在今天的社会到底它有没有意义,到底它是不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元素,而不仅仅说艺术就是为艺术说话,过去我们一致批判艺术只是为了艺术,或者我们只是批判,我们总是有很多不同方面对艺术的看法,我从这个角度发现,这个命题不仅仅是我个人去写作发现,是更多的人要去发现,而不是从我的角度,我觉得这个是最有意义的地方。
这个写了之后对我的促进是什么?我发现通过这样的一个写作打开了很多的门,过去我是这样去思考,通过这种写作,我发现这个领域太广泛了,包括这次正好刚刚去纽约考察了一下艺术生态方面的东西,我发现在今天来讲这样的话题仍然很好,比如说在欧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在当代国际很有影响的批评家或者是策展人,这个书的名字就叫艺术怎么更加的公共性、公共化,这个话题在今天一样具有大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反馈真的是给了我一个推进的作用,一些不注意的地方现在会注意,以前注意不够的地方,需要加强,加强的结果就是说我们回到中国再去深入思考我们的问题,就像今天早上我们看到短信说,虽然说我们写作、出版这个文章,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我们依然或者依然被这些问题所困扰。
就在昨天清华大学有一个研讨会,讨论中国当代社会转移带来的诸多问题,很多学者,这个结果并不让我们对未来抱有更大的欢乐或者是期待,相反我们陷入到一种转型、绝望,这是很多学者发自他们内心的焦虑,这就说明在今天更加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社会的变化,艺术就是这个变化当中的一分子,艺术家和批评者能不能通过独立的行为,写作也好,创作也好,让我们更加回应这个时代,所以设定这个奖让我们更多的人,更多的发自自身生命的体验去回应这个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这个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也很期待朱朱这次获奖能够给我们一个更加深刻的回应,也许不是答案,但是一定是让我们更加思考,我觉得思考在中国当代更需要,这就是这个奖的独立性所在,也是它的鼓励性。谢谢!
(责任编辑:张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