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年赏龙袍 “皇帝的旧衣”值千万
2012-01-18 08:44:31 未知
在华人收藏界,与“龙”有关的珍贵藏品大多与皇家有关,其中龙袍又应该是最炫目的。2006年,一件罕见的乾隆镶珠龙袍在香港苏富比曾以1468万元成交,成为当时清朝织绣拍卖纪录。2008年,一件缺少马蹄袖、袖子和云领的清代雍正龙袍在嘉德也曾以69万元成交。
现存于世的龙袍中,以清代龙袍居多。而宫廷服装之所以“金贵”,是由于其工艺价值高。据专家介绍,清代宫廷服装是中国顶尖的织工艺人设计、制作的,其纹饰、规制非常精细、严格,都是用最好的蚕丝纺出的面料精制而成,不仅运用了金银线,还把孔雀羽毛与丝线织在一起,做工、颜色搭配无可挑剔,光刺绣针法就有平针、套针、平金、钉线等10余种,做一件龙袍起码需要三四个人花上一两年时间。由于龙袍存于民间的非常稀少。目前国内最大的龙袍收藏单位是北京故宫,在其收藏的13万件珍贵丝织品中,有2万余件是皇家龙袍。
谈到龙袍的特殊工艺,就不能不谈谈缂丝,缂丝是一种将绘画与丝织相结合的特殊织绣工艺,在丝织品中被列为最高品级。它始于隋唐,在清代进入全盛时期。缂丝技艺在清末曾一度失传,后来几乎完全停业,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在苏州得到恢复。缂丝的工艺极为精细。先要在织机上装好经线,下衬画作或书稿,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画样的彩色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再分别用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缂丝。制作一件缂丝作品要花费大量时间,经过十几道工序。一般来说,完成一件一寸见方的缂丝作品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清代,缂丝作为皇家贡品,不允许平民收藏,因此现在缂丝的传世品并不多见,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称。而龙袍大都是缂丝制成。
据老玩家介绍,收藏龙袍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容易上当,因为比起数量庞多的赝品书画与赝品瓷器,市面上很少能遇到赝品龙袍。因为龙袍的真假、新旧很容易分辨。当年没人有胆量敢仿造龙袍,因为那意味着篡位谋反,是要满门抄斩的,谁敢仿造呀。而后人即使想仿制也不太可能,因为现在丝绸的织法和以前已大不一样,从织物纹理、织法、经纬的疏密上,可以一眼看出真伪。既然那么容易被识破,造假的自然就少。而且从工艺和材料的成本来计算,仿制龙袍的成本也太高。如果要仿制一件龙袍,花的钱和买一件真龙袍的钱也差不多了,无利可图,自然假货就少。
有业内人士认为,与宫廷瓷器相比,宫廷服装是皇帝最亲近的物品,而且制作耗时长,其中缂丝工艺是濒临失传的工艺,这是宫廷瓷器不具备的优势。而与宫廷瓷器最高几亿元的拍卖价格比,目前,中国宫廷服装的市场价格应该还处于低位。龙年将至,华人收藏界或会刮起一阵龙袍收藏风,亦未可知。
(责任编辑:郑晓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