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维修性拆除”是个笑柄

2012-02-02 08:45:27 韩浩月

  春节过后,有媒体报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除了,新华社记者在实地探访后发现情况属实,自此,持续两年多有关梁林故居的“拆除与保护”拉锯战“尘埃落定”,北京城永远地失去了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物建筑。

  但吊诡的是,东城区文化委文物科负责人汪源表示,“梁林故居将来肯定是要复建的”,这让梁林故居被拆陷入了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逻辑悖论——拆除是为了保护,而保护的方式是复建,这完全有背于“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常识,成为“危房”的梁林故居固然需要维修,但彻底推倒后即便原地复建出一座亮丽光鲜的故居,这个复制品还会剩下多少历史价值?

  在文物建筑保护方面,“重修缮、少拆建”是共识,除了对损毁严重的部分进行必要的工艺处理防止建筑被进一步破坏外,尽力维持文物建筑原貌,不让其人文气息被钢筋水泥冲散才是正道。而像这次把梁林故居几乎全面推倒还美其名曰“维修性拆除”,也算是开了文物保护方面的一个恶的先例,如果这种做法不被阻止,那么接下来将会有更多文物建筑被假以“维修”的名义而大拆特拆。

  事实上,对于梁林故居的人为破坏一直没有停止过。2009年,因涉及商业项目,梁林故居的门楼及西厢房被先后拆除,如果这也算“维修性拆除”,请问对文物建筑的“维修”何以时间跨度如此之长?谁能保证被拆除的故居“零件”现在安然无恙?“将来肯定要复建”、“将最大限度恢复原貌”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强词夺理的推脱,遮掩不了相关部门视文物建筑保护为儿戏的轻薄态度,而且成为笑柄。

  在梁林故居“拆除与保护”的拉锯战中,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曾分别作出过“停止继续拆除”、“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表态,那些表态十分清楚、明确地指出,梁林故居不能再有丝毫损坏了,但在此“三令五申”之下,梁林故居依然没能逃脱变成一堆瓦砾的命运,不由让人思考,究竟是什么强大的力量在摧毁梁林故居?

  上个世纪50年代,梁思成曾为保护北京城墙、牌楼奔走呼号,甚至“痛哭了好几天”,当时的文物建筑,也是被以维修的名义在大量拆除,据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回忆说,“名为拆迁,但事先并未落实迁建地点,拆下一堆料后来也不知去向”。现在,梁林故居被拆,正是历史的重演,当年梁思成曾为北京城哭泣,现在谁来为梁思成的故居哭泣?对待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对待珍贵文物建筑的态度如此草率,令人扼腕叹息。

  时光无情,文物建筑因岁月的销蚀而逐步地自然损毁是正常的,正因为有了历史的刻痕,文物建筑才凸显出它的文化价值,减缓文物建筑过早地湮灭于时间长河,是后人应该竭力去做的事情,因为这些建筑是国家、或民族、或群体的过去与记忆,不要去主动地拆除。复建的建筑固然看上去整齐美观,但逃脱不了复制品的属性,对文物建筑进行拆除复建,这种思维和朝古城墙上刷统一颜色的油漆没有任何区别。梁林故居既然已经拆除,也就没有必要复建了,只是希望它的被拆之痛能够提醒更多人,别让梁林故居的命运一次次重复上演。

(责任编辑:陆晓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