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文化的魂魄将于何处依归?

2012-02-02 08:49:00 夏著维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遭拆,已引发了名人故居保护的争议,有人视之为“不该发生的事件”,有人定义为“维修性拆除”,诸多网友一方面在追究着公权力的滥用,一方面也揶揄起中国语言文字功能的完备。

  不管怎么说,拆除是事实,甚至是触目惊心的。不仅梁林故居如此,其他地面古建筑也是命运多舛,学者王军在其著作《城记》中给出了很要命的统计数据——1949年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约3900多条,近一两年(2002—2003年),随着北京旧城区改造速度的加快,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2000年11月,北京市划定了包括什刹海、国子监、大栅栏、南池子等在内的25个历史文化保护片区的范围,占北京明清古城总面积的17%,加上古城内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占古城总面积的37%。 同年12月,北京市提出5年基本完成危旧房改造的计划:需要成片拆除164片,涉及居住房屋面积934万平方米。这意味着北京古城内未被划入保护范围的地区,将更多地成为改造的对象。推土机开进了老城区,保护区之外,成片成片的胡同、四合院被夷为平地。梁、陈故居的今日之命运,多半肇因于此。

  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同时身为“大北京规划”课题主持人的吴良镛先生对于旧城改造中的乱象,痛心疾首——“为了尽可能最大地取得土地效益,旧城开发项目几乎破坏了地面以上绝大部分的文物建筑、古树名木,抹去了无数的文化史迹。如此无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仅仅将其当作‘地皮’来处理,已无异于将传世字画当作‘纸浆’,将商周铜器当作‘废铜’来使用”,“现在所看到的一些‘风貌’已然仅仅是暂时的存在,因为一些取而代之的方案正在陆续得到批准,并非‘危房’的‘危房改造’在继续进行之中,如不采取断然措施,旧城保护工作将愈发不可收拾,今后就再难有回天之术了。”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一生志业所系古建筑研究与保护,生前那栋曾经宾朋满座,充满欢声笑语的故居,身后却“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泉下有知当作何想?梁思成先生曾说:“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当下,打着“规划改造”旗号所行剜肉剥皮之事,目力所及,俯拾皆是。林徽因在力保北京城墙无果后,预言:“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2004年8月18日“假古董”重建的永定门城楼竣工。

  同为历史文化名城,一国之首都,伦敦市政府自1867年起,在名人故居的门口镶上一个蓝色椭圆形的金属或陶瓷小牌,写上曾经居住于此的名人姓名和居住时间,以供瞻仰。挂了蓝牌的房子需加以妥善保护,不准拆除,不得改变外形。还要定期修缮,成为受保护的文物。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旅居伦敦期间,从1925年4月到1928年3月所租住的圣詹姆斯花园31号,被英国文物遗产委员会选定挂牌纪念。老舍先生在这栋房子里,创作了长篇小说《二马》。其主题之一是描述因为中国贫穷落后,中国人在七八十年前在世界上到处遭人白眼,他以此来激励中国人要自强,要挺起腰杆做人。他在书中写过这么一句话:“中国还没有一个惊动世界的科学家、文学家、探险家,甚至连在万国运动会比赛的人才都没有,你想想,人家怎么能看得起咱们?”沧海桑田,现如今,我们是有了袁隆平,鲁迅,余纯顺,刘翔。而对待我们自身历史的态度,依旧粗暴凉薄。我们拆了故居,盖了停车场、建了豪宅,穷得只剩下钱了,而那些文化的魂魄,将要在何处安放?

(责任编辑:陆晓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