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深入阐释把握书法经典的本质内涵

2012-02-09 10:14:16 未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书法经典作为中华民族书法艺术宝库的瑰宝,自然又是优秀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书法长河中熠熠发光,在书法艺术文明的传承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科学把握书法艺术经典的本质内涵,大力传承中华民族灿烂夺目的书法艺术,既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客观要求,又是推动书法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要求。

  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从起源考证,它源于实用的书写行为。这种书写行为随着世代相传和历史的延续,一代又一代的书写者在满足了最基本的书写和记事之外,不断练习以追求工整美观,并把对美的追求和思想的表达凝于其中,最终使书写之功发展成为书法艺术。这种艺术凝结了中华民族追求美、创造美、欣赏美、传承美的美好境界。由于对美的追求和创造,认真而执着的书家经过艰苦、耐心、细致和独具匠心的探索实践,不断地把对这种美的追求和创造推向极致,推向更高的艺术层面,用自己的汗水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精品。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等等名篇,都是在美的创造过程中形成的经久不衰的书法艺术经典,这些书法经典如同希腊神殿、罗马剧场、哥特式教堂和东方式宫殿这些经典建筑一样,都是艺术大家们积极探索、不断追求、汲古溉今、孜孜不倦的结果。这些艺术精品,彰显了书家坚实的书法功底、浓缩了书家独特的艺术造诣、凝结了书家完美的艺术品格,使书法艺术天地大放异彩,被广为流传、学习、珍藏和传承。正是书法大家们创造的这些艺术精品,使书法技艺上升为艺术。对这些精品,今天我们称之为经典。如果没有这些历史经典力作,书法技艺是不可能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的,很难跻身于艺术之列,最多也就是一门用于书写之功的实用技艺而已。所以,书法经典在书法艺术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分量,以其特有的艺术内涵,彰显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1、继承的创造性。审视书法经典的价值不能忽视整个书法史,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态度。我们在评价书法经典所彰显的突出个性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其蕴含的继承基础上的创造性。这种继承的创造性,是书法艺术长河中经典作品的宝贵特征,是书家们深入研修博采众长基础上的客观继承和主观创造,是传承书法艺术并将创新思想和时代审美精神融入书法艺术作品的主流代表。从表面上看,书法经典继承的是前人的书法艺术成就,实质上则是对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继承,这才是书法经典的本质之处、价值所在。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书法史,就整个书法本体来讲,它是一部文人书法史、经典书法史、民间书法史和流行书法史的有机统一。从某种程度上讲,经典书法史是从汉代以后才开始的,即书法“隶变”的开始。书法的“隶变”使书法逐渐变得简化和实用,也使得书家对审美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这是书法“艺术性”的开始,也是书家们在继承基础上的创造,这种创造推动了书法完整艺术形态的形成,体现了对前人成就的积极继承和审美观念的提升。这种审美精神直接影响了魏晋时代的书法审美观,也出现了所谓的“魏晋风度”,并产生了影响深远的“二王书风”。唐代楷书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其最根本之原因乃在于对汉魏民间书法的吸取和改造,颜真卿楷书的来源就是北魏碑刻和晋人笔意。一直到今天,我们可以从历朝历代的一些经典性书法文本中清楚地看到和感受到:中国书法史是一部由民间书法不断向经典书法过度、经典书法不断向民间书法索取素材和源泉的艺术史,中华书法经典的人文性特征充满了不断的分裂与融合、不断的破坏与重建、不断的批判与传承、不断的继承与创造的哲学矛盾。正是这种哲学矛盾,成为中华民族书法艺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正是这种继承和创造,使书法经典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重要承载者。

  2、审美的超越性。纵观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灿烂夺目的经典宝库,我们会发现,这些争奇斗艳的书法经典,在充分体现书法艺术本体特征的同时,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特定的审美情感和美学宗旨,体现了对艺术生命力追求的不朽与超越。这些书法经典,以其自身价值完美地诠释着《易传》中“生生不已”、“生生不息”的核心思想,使经典书法创作的审美意识立足于“当下”而追求永恒。历代书法经典的创造者这种对审美的无限展开并内化为生命的不朽追求,使书法经典成为大千世界中的一种超越性存在,从而实现了追求理想与现实、过去与未来、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形成了审美的无限性境界。这种超越性从未来时间维度上对现存的、现实的书法艺术进行谋划,使之“站出自身”而从未来时间、超越性时空中去寻求今天的现实与过往的历史和未来的期待融合为一体,从而使书法艺术追求达到无限。这种超越,是书家们的一种价值性设定,是对书法艺术创作本身进行的一种价值提升,是在经典创作实践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生命存在的一种价值性追求。这种超越性存在和无限性境界,客观上凝结了追求无限的自觉精神,使中华书法这一极具人文性的线条艺术和审美素材得到了极大的升华,使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内涵得到更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世界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3、风格的多样性。书法艺术在每个时代,以及在同一时代的不同时期,都产生了风格各异的经典名篇,代表了一个时期或一种风格的突出成就,从而为书法史的绵延赓续做出了不可抹煞的贡献。这些经典力作,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书家的风格个性,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导向和社会背景。例如,青铜器时期精美绝伦、要求严格的文字装饰不仅显示地位的高贵和权力的尊严,还显示了一个时代的辉煌。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书法经典,承载了浪漫主义的《楚辞》、现实主义的《诗经》、老庄深邃的思想、孔孟的中庸之道。秦始皇时代的刻石记功的碑刻书法经典,书写和审美要求极高,流传千古。汉魏时代的碑刻书法经典文本,兼具文人性与非文人性、经典性与民间性、艺术性与实用性等审美特征。魏晋经典追求秀美的风韵,蕴含着书家的自觉意识,形成了影响颇大的“二王”经典风韵。到了唐代以后,因为社会的变革,追求大气。宋代则突出个人的审美意识,经典作品的书风大都具有沉着、苍劲、豪放之感。这就是所谓的晋取韵、唐取法、宋取态。元代、明代、清代及其以后的书法经典作品,虽然一脉相承,但都风格各异。风格多样化的特征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其本质内涵代表了每个时代的书法精神,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是“笔墨当随时代”的生动写照和真实体现。

  4、本质的恒定性。艺术既具有恒定性的一面,又具有变化性的一面。所谓恒定性,就是在各个时代它有以一贯之的面貌、样态,以及体现出来的一种基本精神,这些面貌、样态和基本精神,不以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根本变化。所谓变化性,就是指它受时代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在形式和内容上必然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异而刻上时代的印记。就其整个中华书法艺术而言,过去几千年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不仅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其基本形态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在历代发展过程中,新的作品不断采用一些新的材质和书写技法,采用一些新的形式因素,体现出一些新的观念。书法艺术饱含着笔墨功夫,相比于绘画,其恒定性更强一些,更难改造。尤其是历代传承下来的书法经典,虽然也有微妙的变化,但其艺术本质的稳定性和恒定性则是主要的。书法经典所表现出的艺术形态和精神内容的恒定性,是因为经典书法的创作充分表现了人类追求美好的思想感情,是人类精神境界的体现,这是书法经典在本质上所蕴含的价值内涵。因为人,不论属于哪个时代哪个民族,他的思想感情由三部分组成:人性的基本面、时代属性和特殊的个性。表现在书法经典作品中人的思想感情,离不开人性的基本属性。这就是历代书法经典之所以能穿越历史、穿越时空为人们所认识、欣赏、珍惜和传承的原因。正是这种艺术价值的恒定性,使得这种传承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也正是由于书法经典在本质上所显示出的艺术价值的恒定性和稳定性,使书法经典本身一直散发着无限的魅力而经久不衰。

  书法经典的本质内涵,凝结着书法艺术的核心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这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珍惜经典,科学把握经典,认真传承经典,才能创造出新的经典,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新的贡献!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