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往事】藏家郭庆祥:我如何错失李可染

2012-02-16 21:19:46 谢易彤

  一、走进艺术

  藏家身份的郭庆祥,可以说是出身草根,既不是书香门第,也不是学院出身,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靠服装、家具生意起家,有了启动资金又加之兴趣使然,郭庆祥在1992年开始尝试涉足艺术品收藏并成立了玥宝斋看着他踏上艺术品收藏这条道路并非他外貌所传达出那么狂放不羁,而是更多的谦逊,为做好收藏他邀请国内知名画家、文艺批评家进入玥宝斋的专家团队。每次去国外做生意,他也会钻进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饱览馆藏佳作,诸如法国奥赛美术馆、美国大都会这类国际性的大馆,更是让他流连忘返。他强调,对于鉴定的标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收藏家不懂鉴定、不懂鉴赏是很可怕的事。难以想象这样豪气的东北汉子做起艺术事业来对于自己也有如此苛刻的要求。

  而在当时王健林通过了解,得知郭庆祥对艺术抱有这样执着的研究精神,郭庆祥也自信满满的说:“他坚信我是一个认真去搞艺术收藏的这么一个人,所以他相信我。”就这样从1997年至今郭庆祥负责大连万达集团的企业收藏。郭庆祥把玥宝斋的收藏重点放在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收藏上,并且收藏目标的定位始终坚持一流大师的精品力作。

  1、《八十瑰宝》的价值

  对于他艺术鉴赏力和艺术认知的成长,就不得不能忽略《八十瑰宝》的出品。郭庆祥中肯的说:《八十瑰宝》不仅纪录下九十年代优秀艺术家的风貌,更成就了我的艺缘,与他们的交流和往来间相当于几十年的作用力。

  起源,要从1993年谈起,话剧导演梅迁找的我,他给我提议说赶紧把这些宝库留下,留下这些资料是无价之宝。我一想十几个人,每人才六、七万块钱,就是十万内就能拍,拍了这么一系列的专题,基本上每个人资料在两个小时左右。

  但像古元我们就拍了四天,古元给我的影响也很深刻,最打动我们的就是他当时把补丁裤子拿出来给我们讲述在延安时的生活,这就从一方面说明那个时候的人一种艰苦朴素的做法,我们很受感动,即使这样的困苦也没耽误他的艺术创作,很苦,但艺术作品却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都是饱有很深的情感。

  与吴冠中的佳话以几近尽人皆知了,拍《八十瑰宝》的时候,吴先生是拒绝采访的,与吴老深交还是数年后他们在大连的一次晤面。所以,真正受益其中的估计不仅是郭庆祥对艺术的认知,应该还有那份随艺术执拗的正义感。在相当一段时期里,吴老和郭庆祥深入的思想交流,真正奠定了郭庆祥的艺术观点,也敢于真情和敢说真话。

  2、可叹的历史往事 与李可染《万山红遍》挥之交臂

  再成功的历史也总会有些许遗憾,除了首入拍场38万的“学费”外,郭庆祥还分享了更多经验。他提到对于艺术品市场要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另外就是在机遇面前就不能犹豫。“我就曾在九十年代吃了一堑。1998年,李可染的夫人邹佩珠因当时在筹备李可染基金会时缺少资金,经基金会同意,把李可染的一张不足三平尺的《万山红遍》以100万元的价格卖给我。据她介绍这是李可染一生创作七张《万山红遍》中的第一张手稿,画好后原定是送主席办公室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送成。另外六张去向为李可染基金会藏一张大的;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各收藏一张;荣宝斋资料室收藏一张大的,卖掉一张稍小的;还有就是香港某藏家收藏一张。我当时认为这么小的一张画,也并非李可染独一无二的精品,60年代他的画风还相对停顿在写生稿的基础上,画面相对生硬,而且又是直接得自家属手中。要知道在当时一张作品100万元已是天价了,似乎相当于现在一个亿了......我提出80万元买下这幅画,邹先生没有同意。结果在当年,我介绍嘉德拍卖行在邹佩珠那里征集到了这幅《万山红遍》,并最终在拍场上以407万元被其他人成交。因此,我那年就‘损失’了300万元。

  随后在2000年荣宝拍卖会上,那一幅几乎同样尺寸的《万山红遍》(荣宝斋收藏)以501.6万元成交。这不能不说明我对李可染及李可染的这幅作品顾虑太多,《万山红遍》是李可染创作生涯中的特殊题材。由此可见,预见性和魄力对收藏家是多么的重要!从1998年到2004年,六年的时间里增值空间又有多少?我们无法想象。当时大家就认为是天价,我相信现在再拿出来还是天价,何况它的价格还掌握在拥有者的手里”。

  由此可见,预见性和魄力对收藏家是多么的重要!从1998年到2004年,六年的时间里增值空间又有多少?我们无法想象。当时大家就认为是天价,我相信现在再拿出来又远远不止这个价位,何况它的价格还掌握在拥有者的手里。

  收藏二十年,前十年与后十年收藏环境的变换

  “创新和发展从来就是艺术的生命”

  “开拓者不等于是成功者,但是成功者一定是开拓者”

  郭庆祥强调,收藏家对画家作品的要求不要降低标准,我们不仅要求笔墨要完美,更主张的是思想要有个性,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当前的艺术品市场跟10年前相比,10倍以上的涨幅是有了,但是对于创新型的画家,如吴冠中、李可染、石鲁、吴大羽、赵无极、潘天寿等,涨幅不止10倍、20倍,可即使这样,藏家还是不愿意拿出来拍卖,这说明真正的艺术作品不仅仅给收藏者带来了巨大的升值,更带来了精神享受和幸福感。

  “我是一边搞收藏一边总结经验,其实在收藏过程也经历过很多矛盾,对艺术上的一些矛盾问题,也是慢慢在理解的。许多道理确实是越争越明、越研究越透彻,也可以说是在矛盾中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我搞收藏的乐趣”。

  谨慎对待:随时代成为的造币厂

  艺术家是社会大环境下的文化个体,也是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综合结果。当下某些所谓的艺术权威绘制出可疑的集体假象,随着全民逐利因素的纷乱而成为可怕的“造币厂”。

  郭庆祥说:问题的本质我们要提出来,为什么他们能够盛行?画山水画的换一换山头、画人物的上下左右换换姿势,为什么他们能够在艺术品市场当中还能够卖出高价?而经纪人和投机者又从中囤积大量的作品?因为这种临摹自己、克隆自己的商业产品画得快,画面漂亮、讨人喜欢,也容易他人代笔。所以也很容易被这些经纪人和投机者去炒作,这个是本质,而在这假象背后吃亏的还是散户和最后接单的人。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审美缺失,就是整个大众审美缺失所导致,许多人没有艺术价值的独立判断能力,仅是一种盲从和跟风。

  这些画家和投机者是什么心态、什么心理呢?画家和投机者就是一个心态、一个心理,去“迎合一些人的低俗趣味”。

  艺术品的特殊性就在这里,这也是艺术品投资的特殊性,就是不能跟着投机者的思路走。艺术品及其投资的特殊性就是胜在了艺术价值本身,换句话说艺术价值决定了艺术品投资的胜败。一件好的艺术品一定要靠文化修养,靠一些其它的自然的东西来养育他、培育他,才能产生出好的艺术作品来。高品位、高格调的艺术品,现在画家都不懂了,只知道死记硬背临摹复制了,这叫什么?那就都成了工匠了!完了以后也不去努力创新、发展艺术,而且还要耍小技巧、小聪明去愚弄大众,或又打着“继承传统”旗号来标榜自己是大艺术家。在画史上如梁楷、石涛、八大等都是当时代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现在一些人把“抄袭传统”误导成“继承传统”,把传统留下的创新精神却抛在了一边。再打个比方,就如把唐诗宋词元曲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不能说是继承传统文化呀!更不能说是“国学大师”了!因为这不是你的创作成果啊!光会背,娃娃们都会!这个“伪传统”的旗号不揭开,我们就没法进步。今天某些中国画家所谓树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就是设计商标。也因而在这样的浮躁环境中,富有正义感的藏家应该满怀社会责任,把我们所了解的真相揭露出来。

  对于已经为此奋战的郭庆祥而言:“我不怕,社会任何对我的说法,我都不会去在意和议论的。我坚信历史会证明一切,我还会花时间去搞自己的研究,我觉得收藏到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才有真实意义,这是我最朴实的一种想法。真正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是有相对标准的。我坚持我的艺术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艺术品的学术标准。我不愿意去听别人议论什么、说我什么,我统统都不会去在意。”

  投机者不断增多的艺术品市场如何做好收藏

  郭庆祥认为,一个好的收藏家是以学术性收藏为基础的。他对吴冠中绘画作品的收藏是从读吴老的文章开始的。通过读吴老的文章,了解他的为人,进而更仰慕他的人格和极其严肃认真的艺术创作态度。在此基础上,郭庆祥又全方位地搜求有关吴先生艺术的所有资料和信息,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思考,才开始正式着手吴冠中艺术作品的收藏,其中的甘苦,没有具体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的。所以说,一个好的收藏家对艺术品的收藏是有理论根据的,这样的理论也是从大量艰苦的实践中产生和获得的。

  “收藏应该两种心态,我说的就是纯的收藏家,哪两种心态呢?一种就是说他根本就不关心这件东西未来增不增值,他完全是出于喜欢和热爱,并且有经济能力,我非要去买这张东西,它能给我带来一些享受或感悟,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视觉上的,也就是说能够给我带来一些作用或起到一些作用,这件东西多年以后的价格涨跌都和自己没有关系。还有一种收藏是什么?叫投资收藏。就是说我又喜欢,但是同时我要考虑,根据我的研究判断将来还可能会升值,就是说既感性又理性这么一部分收藏,所以这两种收藏都是收藏家,都是一个收藏家的一个真实态度和想法”。

  “纯投资者我这里要有几点忠告,就是要明白艺术作品能流传,首先是其艺术价值能永恒,只有艺术价值的永恒,才值得投资和流转。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投资者去分析作者和作品,所谓的作者研究就是他是不是具备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态度、思想个性,作品是不是具有他创造出来的独特风貌等等。如果买古画,第一考虑是否是真品珍品?我建议要珍品,同时古画也是需要考证作者是不是在那个时代是一个真正的开拓者、创新者,对于他艺术本身价值做一个分析判断。如像清初‘四王’作品,我们可以说‘四王’的画就是临摹古人绘画方式的集大成者,但缺乏个人思想,我认为古画当中最没有艺术价值的就是‘四王’的作品”。

  “另外投资者重要研究的还是作品的真假问题,肯定你要有一个很严格的研究鉴定依据,也就是流传收藏的手续来确定作品的真假。还有就是作品的本身艺术成就和作者的艺术成就,这些问题都是要分析研究的,才能初步做到投资准确。如果是投机者,就不会去真正研究艺术问题,现在我们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如文化基金或文化交易所等机构,跟着他们把艺术品当成股票和商品去炒作的话,就容易最后接这一单,那就要吃大亏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