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访】孙振华:展览坚持专业的同时 尽可能与公众对话
2012-02-23 08:46:52 潘慧敏
深港双城双年展与深圳文化的未来
编者按:历经两年的精心策划及近三个月的展示推广,第四届深港建筑双年展深圳站在华侨城创意园区圆满落下帷幕。深圳双年展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激活功能在本届得到了更大的体现,市民广场上的大型装置延续和提高了该作品的公共艺术价值,令人印象深刻。展览期间,部分观众有不一样的看法:“看不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哦,原来这是个展览啊,没看出来。”……对于散落在深圳市民广场和华侨城创意园区的近60个参展项目,更多市民还处于“茫然”状态。除了专业人士对双年展的认可以外,我们也应该试图去思考观众的反响。展览的好坏不能只听单方的表扬,应该也要接受一些建设性的批评。借此,雅昌艺术网专访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孙振华,请他谈谈对深港建筑双年展与深圳文化未来的一些思考。
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孙振华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深港建筑双年展近两届都采取策展人机制,对外公开应征策展人来整体做策划,请问这个举措还将延续吗?当初是因为什么原因实行策展机制的?
孙振华:采取独立策展人制度从第一届就开始使用,是为了让双年展的起点具备国际化。虽然这是一个由政府主办的展览,可是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国际策展人的制度。其实深港建筑双年展现在面临一个问题,我们想做得有影响、做大,一直想要做到所谓的国际化、全球化,往这方面努力去推进。我们历届的策展人,除了欧宁策划那一届之外,像张永和、马清运他们都在国外工作,这次我们就请了一位国外的策展人。这个机制我们会一直沿用下去。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本届双年展已落幕,请您谈谈深港建筑双年展本届的反响?对于大众他们对这样的大型(耗资、场地占用的资源都相对庞大)展览是怎样看待?
孙振华:如果一个展览一味地讨好、迁就观众,也会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城市文化如何得以提升?作为一个展览来说,应该在坚持专业的同时,尽可能与公众对话。但是,城市文化有其复合性和层级性。我们期待:在展览走向国际的时候,大众能有一个包容的心态,能够允许暂时还不理解的作品存在。这种兼容并蓄的态度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涵养与深度。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您对深圳的本土文化如何界定?深圳本土文化与香港的本土文化的区别在哪?
孙振华:深圳本土文化怎么讲呢?现在有两种取向,一种是要在地理上找,就是说我们几千年来,或者长时期以来深圳文化是什么样的,比如找客家的,有的从新石器开始找起。我更倾向于深圳本土文化是一个不断的累积、建构的过程,它是一个建设的过程的说法。这种本土文化是靠过程中间不断地来突显出自己的特点。
香港,在我看来还是很国际化的。香港有时候会突然出现很前卫、很先锋的事物,而且与国际之间真是有一种无缝对接。它会有一些国际上很好的表演,有电影、表演、音乐等等,也许这些表演不一定成为像流行文化那么有影响,但是这方面深圳不如香港。比如说文化的交流、自由度,之前我和别的媒体也探讨过。他们谈到以前经常会到香港看电影,香港的电影周,香港会展业特别发达,有很多资讯,所以我觉得可能香港这方面至少在资讯方面比我们要好得多。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您是怎么样看深港建筑双年展对于深圳本土文化的一个推动?深圳与香港两地的文化交流的互动作用大吗?
孙振华:过去像深港建筑双年展这样大型的展示,其他城市有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我觉得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繁荣确实是需要一些具体的事情来推动。像深港建筑双年展就是实实在在的,很具体的让我们深圳文化能够找到一个具体的附着点,而我们双年展所关心的城市和城市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又是一个我们这个城市的强项。这是让我们的城市最值得总结的一种方式,像城市和城市化问题,这样的问题对每一个甚至的居民,不管他是临时在这里居住还是长期居住,我觉得他们应该都有共同的切身感受。从这个城市文化的基础,我们总结出来会是一些泛泛的文化,总觉得文化就是唱歌、跳舞或者是写作、拍片子。这些可能会跟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和他们的现实处境有一种更内在的关联。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双年展还要进一步地做一些宣传、推广工作,如果真正的哪一天深圳的这些老百姓他们真正地动起来了,他们真正的投入到双年展,我相信他会激发一种特别大的城市能量,这种能量会推动城市各个方面的建设,也会推动城市居民素质的提升。
深港建筑双年展是一个很好的窗口。透过这个展览,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展览组委会发现香港的社会服务系统非常成熟,在展览管理方面很人性化,这也给深圳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但是,就展览本身而言,双城合作互动还很不足。由于两个展览由不同的机构主办,因此在规模、步调上并不一致。深圳这方是由政府主办的,因此能提前选好策展人、定好主题。香港主要由香港建筑师学会等民间机构主办,由于经费等多方面的问题,不能确定能否继续做下去。此外,这些民间机构的会长都是任期制的,两年一届。三届展览,面对三任会长,每一届新任会长对双年展的认识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与上两届相比,这一届的双城展,深港两地无论在时间的同步上、还是在主题的呼应上都很不充分。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您如何看深港建筑双年展与深圳本土文化的未来发展?
孙振华: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蛮好的。我们双年展怎么做着跟本土文化,深圳如何定位自己,本地文化与城市能够更多地发生关系。也就是说双年展应该有两个取向,一是要有一个全球化背景的,国际视野,同时另一方面要时时刻刻不要忘记深圳自己的问题。其实深圳这座城市问题是很多的,城市的空间,包括违章建筑、城中村等等。像这一类的问题,我们觉得其实还需要以一种更具体方式去操作。我个人觉得一个城市通过展览得到更具体、感性的方式去呈现,特别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公众、老百姓的关注。从自己的城市问题入手,这样的双年展才会真正变成一个这个城市的双年展。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本届双年展中的12个项目将会在深圳各处重新被组装,作为深圳的文化艺术财富,继续留在广场、公园、公共建筑大厅以及艺术机构的收藏空间中继续展出。这种模式是对本土文化资产的的收藏积累吗?
孙振华:这可以说是公众、媒体与城市间良性互动的结果。上届双年展,在媒体、市民的呼吁下,展览结束时才考虑到展品收藏问题。但由于参展作者的版权意识特别强,有的宁可毁掉,也不愿意让展品留下来,以至于两年前的作品收藏特别被动。今年则主动得多,策展之初,组委会就与参展人探讨作品收藏的机制问题,并成功留下12个项目。这些展品,大众或许暂时看不懂。但这些艺术财富只要存在于深圳各处,就是一种进步。给大众时间,也给双年展时间,相信深圳百姓能准备好,迎接专业而国际化的展览。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雅昌艺术网”字样,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