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上海中国画院创作研讨:聚焦“艺术与生活”

2012-03-07 15:12:21 未知

  艺术当然来源于生活,然而,艺术创作与生活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一话题成为前天上海中国画院创作座谈会探讨的热点之一。

  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此前建议,艺术家在创作前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了解民情,而非仅仅泛泛地采个风、拍个照,“现在体验生活的方式有很多,条件也比我们那时好很多。过去我创作《暴风骤雨》连环画时,到元茂屯生活了一个月;而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时,也到桑干河上走了一大圈,生活了好一段时间。这种体验生活的方式看似很原始、很传统,但其独特的优势不容忽视。”

  知名画家、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卢辅圣在创作座谈会中认为,其实无论古今中外,绘画总是与现实生活相关,自然而然与生活相关,“宋代的宋徽宗画孔雀时,要先看清楚其先抬左脚,还是右脚;他画的月季花,一定要画中午的。不仅是现实主义的绘画,即使是非现实主义的画风,甚至抽象的,也是需要来源于生活的体验。来源于生活,不仅是靠视觉上感受到,也是从他在生活中的感受积累的。只有真正来源于生活的作品,才能打动观众,对生活的理解不必片面化。”

  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陈翔认为,深入生活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画家深入生活不能像大闸蟹,只要到阳澄湖去浸浸,就脱胎换骨了。”

  老画家赵豫也认为,深入生活就是必须要有所寄托,中国画的传统就是从生活中来,“生活很容易被理解为社会化,但这个问题需要谨慎,必须要有对社会真切的感受,来感动读者。”他同时认为,上海中国画院负有传承中国画的责任,比如书法的练习就是很重要的,画院可以安排年轻画家练习书法,至少表明画院的态度。

  上海画院兼职画师徐昌酩有感而发谈起了海派与京派之分,“现在有些画家自以为到了上海,就成为了海派画家,到了北京就成为京派画家,他们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了解艺术背后的生活因素,我们常说海派绘画是有容乃大,而这实际上是和上海的城市精神有着很大的关系。”

  据悉,上海中国画院今年有一系列创作与展览计划,包括继续举办“丹青500年”系列大展、陈佩秋90华诞作品大展,组织好中青年艺术沙龙、培养艺术新人等。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