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不认同故宫掌门人的说法
2012-03-14 08:40:35 未知
“我不是故宫(微博)的掌门人,仅是个看门人。”
“故宫各项工作一直都在积极进行和准备,只是我恰好赶上了喊‘开始’。”
“我这个新官上任没有三把火,因为故宫最怕火。”
1月10日刚刚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委员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关于故宫,他有很多心里话要说。
2011年,围绕故宫发生的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来不及体会骄傲和神圣,就开始应对各种疑问。
“红墙里的办公室”将在2016年搬出紫禁城、扩大故宫开放面积等,被许多媒体报道为故宫新“掌门人”的“新政”。
“对‘掌门人’和‘新政’的说法我不敢苟同。”单霁翔说,自己只是故宫的“看门人”,目前所有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展的工作,全是原有工作的延续。
单霁翔表示,去年的确发生了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使故宫博物院的声誉受到了损害。功是功,过是过,好的传统要继承,教训要汲取,以激励故宫人在今后的工作中付出加倍努力。
“故宫人不但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文化自觉,也有闻过则喜、善于纳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文化自信。”单霁翔说,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说话,用工作成效来证明,故宫人最爱故宫,故宫的声誉是国家的声誉,就像故宫人的生命一样重要,故宫博物院一定会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我们也认识到,在博物馆建设上,故宫与世界一流博物馆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在一些方面甚至面临严峻挑战,在多方面都需要虚心学习,努力改进和提高。
单霁翔表示,故宫尊重社会公众对故宫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希望故宫可以最大范围做到没有秘密,在阳光下运行。
故宫博物院走过辉煌十年
据单霁翔介绍,过去10年里,故宫博物院走过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历程,开展了很多史无前例的基础性工作,对故宫博物院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持续7年的大规模藏品清理工作,使故宫的馆藏文物数量从100万件,增加到180余万件。每一件实物和目录准确对应,第一次向国家、向社会交上一份翔实、准确的文物账目。再如,从2003年起,故宫博物院开始文物建筑的全面修缮,从午门到神武门,包括太和殿在内。这是在坚持每天开放的情况下进行的大规模修缮。
还有,过去几十年,故宫的用地、房屋不断被外单位占用,但是近年来,不但外单位逐渐撤出,而且开始收复历史上被长期占用的古建筑群。再有,过去故宫在世界上知名度很大,但是故宫博物院的知名度并不很大。从2005年起,故宫博物院开始与多家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众多领域开展合作。
单霁翔说,世界上恐怕没有一座大型博物馆全年365天开放,而故宫博物院的职工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不留下遗憾,一年到头不休息,“所有这些史无前例的事,多么了不起!”
制定专门条例更利于保护
单霁翔此次带来的18份提案6项与故宫有关。其中一件就是建议制定故宫保护条例。
他说,每年到故宫参观的游客已达1400万人次以上,这使故宫在文物保护、古建维护、观众安全等方面面临空前巨大的压力,有必要通过专项立法进行合理调控,对故宫及其环境的整体保护,也更加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层面的支撑力度。
“专项立法应着眼于协调故宫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坚持整体保护、原状保护、科学规划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保护主体和责任主体,构筑对于故宫进行分层次、分区域科学管理的法律防护网,以利于对故宫的完整保护。”单霁翔说。
故宫保护制定专项法规后,单霁翔认为作用会很显著,能够从法律层面完善故宫法人治理结构,使故宫的整体保护走上一条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同时,近年来故宫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受到了持续的、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害,客观上需要在法规层面寻求救济途径。
故宫专家不鉴定社会文物
关于网上流传的“故宫专家可以上门鉴定古董、古玩、艺术品”的信息,单霁翔今天给予了回应:故宫博物院有规章制度规定,院内专家不得以故宫博物院的公务身份在社会上从事非公务文物鉴定活动,以及与文物拍卖、文物市场等有关的藏品鉴定活动。
他说,故宫博物院按照职责负责故宫文物藏品的鉴定,同时按照政府职能部门的要求,提供公务性文物鉴定,例如故宫博物院的一些专家同时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除此之外,不承担对社会文物提供鉴定服务。
“我们不主张专家介入自己所不擅长的市场行为,更不主张在职专家以故宫博物院的名义或利用故宫博物院的公职身份参与非公务文物鉴定活动。”单霁翔表示,鼓励专家多做文物知识的普及,告诉更多的社会民众关于文物的一般常识,避免盲目的收藏行为。
(责任编辑:郭燕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