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当代水墨第二展:王天德

2012-03-16 08:35:49 朱春杭

把孤山搬到室内

  去年年底开幕的《杭州跨年展·醒墨》,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给杭州带来一场具有当代气息的展览。本周日,继张浩之后,系列个展的第二个艺术家王天德,将在延安路的浙江三尚当代美术馆奉上一场以《孤山》为题的个展。这个展览的核心部分是一件大型的实景装置作品,水池、山石、花草和小鸟构建的室内“孤山”,不仅是向杭州孤山的文化致敬,内涵更是直指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作品呈现

  小鸟自由飞翔在孤山之间

  在一个6米长、4米宽、2米多高的空间里,王天德搭建了一个水池,里面安放了各种山石,中间还点缀着一些杂草,整体看来就像是宽阔的水面上耸立着一座座的孤岛。而一些颜色各异的小鸟,会在那里自由地飞行。装置内安装了4个机位的摄像机,拍摄这些小鸟的活动情况,并通过投影仪投放到影像播放室。

  这件作品本身由几个层面组成。一是观众可以通过开在装置外墙上的小窗口来观看内部的情况,二是可以通过投影来看小鸟的生活。除了这些现场部分之外,在前期的装置搭建过程当中还拍摄了很多照片,会在展厅中一并呈现,其中还会用数字的手段在山体上加入字帖的影像。

  整个装置的构思、搭建以及整体呈现,王天德足足用了两年时间,“因为它承载的内容本身已经超过了水墨艺术本身的概念。艺术本身就是对于当下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以前是通过画面,现在则是经由各种不同的媒介以及理念来进行。”

  “我接下来要在台湾做个展,本来这个题目是用在台湾的展览,因为我想用‘孤山’这个词语来形容两岸文化的一种呼应。”王天德说:“不过似乎是上天的安排,上一个《孤山》创作是在杭州念书的时候,这一次的《孤山》又回到了真正孤山的所在地,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回归。”

  作品解构

  这是每个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王天德说:“这次的装置作品《孤山》,除了这些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之外,更加入了对于当下生活的思考,不仅仅针对文化和艺术,而是关系到每个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小鸟——代表了生活在当下的人们。“这些鸟在忙碌地飞行,然后落在那稀少的几块石头上,这其实就是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大家每天都在忙碌地寻找更广阔的世界,但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起飞的那一小块地方,这就是家。再深一步思考的话,这其实和文化一样相关,就是再怎么样探索,我们都离不开自己的文化根基。”

  不同的鸟——“现代社会的人已经不仅仅是来自单一文化背景了,会有融合,会有冲突,就像这些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面的不同种类的鸟一样。你看它们如何交流,如何争斗,就像看到人类自身一样。”

  光是作品本身的叙事和隐喻,已经包含了多重含义,但这不过是开始。每个观众观看展览的方式,其实也是作品的组成部分:密闭空间周围所开的观察口非常小,并且高低错落,会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去凑近观看——这是隐喻窥视他人隐私的社会现象;鸟儿生活的状况被影像直播,供参观者观看——其实就是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暴露的象征。

  相关链接

  第一个《孤山》

  之前,王天德已经创作过一次《孤山》,那是在2006年-2007年在杭州攻读博士的时候,王天德将西泠印社的碑帖焚烧成灰烬,堆积成山的形状,然后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创作出了概念十足的作品《孤山》。这件意味着传统文化通过现代科技浴火重生的概念作品,给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被中国美术馆和大英博物馆等众多国际级的艺术机构所收藏。

  “做上一件作品《孤山》的时候,我在美院攻读博士,师从王冬龄教授。当时他组织了一个当代水墨艺术展览。我一直在思考传统文化与传承之间的关系,所以花了很多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最后的想法是通过焚烧字帖,使用数码技术的方式来体现‘浴火重生’的概念。因为在现在这个信息数字化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都在互相影响,传统所展现的方式也和过去不一样。把承载着传统的字帖烧成灰,通过数码摄影塑造出山的形状,正是隐喻和代表这种传统文化传递方式的变化。”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蔡卓)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