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论

2012-03-20 15:30:35 刘新华、刘坚

    所谓女性艺术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方式,从根本上讲,是独立的个体意识和个人化的语言方式。造成个体与个体之间差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性别、社会背景、生存环境、文化教育、种族、年龄、性格甚至个人气质等,性别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且,性别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造成的差异程度和呈现方式也因人而异。更重要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化的过程。艺术家首先作为人生存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中,当他寻求个人化的表达方式时,自然就存在个体的生存差异,如果她是一个女性,与男性不同的意识也肯定会呈现。女性身份不是自我标榜的标签,而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存在。
相较于多数男性画家的豪放画风而言,女性艺术家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作品基本上都有她们生活的蛛丝马迹。女性画家的作品之所以既能被大多数女性所接受,又能被男性所认可,是因为她们的作品展现了女人的人生轨迹,这种生存轨迹大多给人以平和、温暖的感觉,她们把岁月的痕迹以及对生命的领悟融入到绘画中,可以直击观赏者内心深处,使观赏者产生共鸣。
女性的生活经验通常是片段的、割裂的、不一致的。她们对生活的细节具有想象力和表达欲望。对生活的丰富体验和细腻感受是她们艺术灵感的源泉。她们选取那些相知、相近的有趣题材,作为创作的主题内容,把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生命的感受化为图像符号。
虽然感性倾诉并非女性艺术的专利,但女性艺术家确实大都具有此特征。这种感性特征使她们重视对事物的感觉。另一方面,这些“事物”又为她们积累了更多的感性经验。这种影响使她们艺术创作中的感性因素愈加明显,生活中可以牵动情感的小事,都在画面上体现出来。
翻开艺术史,女人不在镜前弄姿,就在美人榻上摆态。长期以来,社会要求她们按照社会规范,扮演一种虚假的模样,这种传统女性的“美丽”是复杂的文化界定,其关键特征是“女人味”,仿佛女人本该是温柔、姣美、驯服的。因此,传统艺术中的女性身体往往处于被欣赏、被消费的位置。女性主义艺术家们声称,女性自己的体验不仅是真实的,给她们的艺术提供信息;同时女性的身体也是美丽、性感和具有精神力量的,透过女性的眼睛来观察自己的身体,是女性自我决定和自我实现的关键内容。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笔下的形象大都颠覆了以前的那种“骚首弄姿”的“被看”,颠覆了把女性当做唯美“花瓶”的男权话语,沿着另外一条有别于男权的女性话语来呈现自己。“女性身体”成为一种媒介、一种形象、一种观念、一种记叙女性生活的主题。女性身体最真实也最刺激的符号,经常被女性主义艺术家使用。女性主义艺术家认为,女性的生殖器官同样光辉灿烂,同样具有象征意义。著名的女性主义艺术家朱迪·芝加哥用了很长时间,创造了被称作“中心图像”的女性生殖器符号,她把近似花形的图式描绘得更具生殖器形象,精美细致、一层又一层的花瓣状物体成放射状发散开去,显得很灿烂。这种形象在传统艺术史中是找不到的,它从本质上对男性生殖器及其象征的男性社会提出了挑战,说明女性生殖器同男性生殖器一样具有象征意味。中国女性艺术家陈羚羊的作品《十二花月》,传统样式的镜子中,不再是我们习惯看到的女人脸蛋和裸体。通过对老式镜子、花窗格式进行阴柔、稳重的光色处理,陈羚羊以看似传统的形式打破了传统,以类似“女人味”的方式毁坏了“女人味”。作品直接选择女性问题,同时关照女性身体的“真实”和“美丽”,体现得十分巧妙。因此,女性艺术展示的不是女人的私密,而是作为主体的女性权力。
在我们的传统中,“性、身体”虽然与女性直接相关,但长久以来女性却无权就此发表任何意见,阐释权牢牢掌握在男性手中。当代女性艺术家凭借自身的直觉和才能,强调女人是脱离男人的独立个体。她们采用感官效果强烈的表现形式,以直接的情感宣泄,表现对自己身体的观察和感觉,传达了女性的独特经验。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女艺术家在写实主义基础上,表达现代女性的内心感觉和自我意识;另一些女艺术家则受到西方女性主义艺术的有限影响,凭借自身的直觉和才能,关注女性自身的体验和经验,并探索超越公共语言模式的表达方式。90年代后期以来,女性艺术表现出更为主动的探索迹象,女性艺术在整个当代艺术潮流中也日趋重要。一方面,60年代出生的女性艺术家开始更深入地寻找自我,并在寻找个人方式的道路上逐渐成熟起来;另一方面,年轻的女艺术家逐渐成长起来,她们从一开始就以个人的或女性的触点来进行思考和创作。
中国女性艺术发展到今天,相比于过去而言,无论从地位上还是美学品格上,均已有很大提升。其风格既区别于男性创造的艺术程式,又区别于作为男性审美附庸的古代女性艺术,更加注重艺术的本体地位,使其区别于90年代前颇多政治说教的中国艺术;其创作的感性因素与艺术风格的相对和缓,又与西方女性艺术拉开了距离。它首次以“性别差异”作为划分艺术风格的基石。同时,它吸取了西方女权主义、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要素,唤起人们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也吸收了大量中国文化成果(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因此,它是新旧交融的艺术,既具有扎根于传统的人文底蕴,又富有现代意义。这种注重情感、关注人性的新生事物,无疑使艺术世界更贴近人类世界的真实原貌。
在实际生活中,女性艺术仍在为取得合乎情理的地位而努力。女性艺术在中国逐渐做大,不再是男性标准下的一盘散沙,而成为具有性别认同感的有机整体,获得了更多关注。随着一些卓越的女性艺术家在感知方式、表达方式上走向成熟,她们的女性立场逐渐鲜明,特别是她们以独立的人格力量所主导的语言方式,也逐渐从官方与非官方的男性话语系统中分流出来,她们开拓的独特视野和深层心理空间,具有独立的女性价值。她们风格独具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精神指向,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的生成也产生了独特的影响。无疑,女性艺术正在走出性别的厚重阴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湖南省社科课题,编号PB2924)
刘新华 刘坚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责任编辑:卢晓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