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笔墨入沪生“流变”

2012-03-27 08:47:16 李思

  传统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它既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字发展与应用相关联,又与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表达相始终,中国书法所形成的优秀传统则以历代碑帖及其书论为载体

  上海笔墨制作列入“非遗”据考证,中国墨的雏形出现于公元前5000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今已有7000余年的历史。墨作为中国文化的物化载体,与其他材料相结合,实现了文字的存储和传播,推动了中国书画艺术样式和风格的形成。

  另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和公元前1300年的甲骨文字上,可看到毛笔描绘的痕迹。与世界其他文化形态形成的以动物毛为笔头的书画工具比较,中国毛笔具有“尖、齐、圆、稳、健”的功能特征。

  号称沪上最小的博物馆上海笔墨博物馆日前迎来了开业3周年的庆典,为此,记者特地前往参观。在展厅内,记者发现,虽然它是全上海面积最小的博物馆,但藏品却非常丰富。如该馆陈列了周虎臣、杨振华、李鼎和、曹素功、胡开文、程君房等制笔、制墨大家的传世文物,展示了中国制笔制墨的工艺史、风格史,包括乾隆御笔、近代名人用笔等在内的不少文房四宝类文物。最引人瞩目的是,现场还展出了李可染从千万根东北狼尾毛中挑出特长毫毛做成的两支狼毫笔、溥仪的老师之一黎湛技书写的黑底金字招牌、曾亮相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的龙形纹样“大如意墨”等。这批展品本身的价值及其历史的脉络,使得“周虎臣”和“曹素功”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该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笔墨纸砚一向被中国传统文人称为文房四宝,还有印章和印泥也是不可或缺的文房用品。虽然笔墨纸砚都有其“源流”,但是“源”都不在上海,顶多算“流”入上海。在参观了笔墨藏品之后,人们发现笔墨在上海发生的“流变”足以推进海派书画的发展,因此,“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和“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于2011年进入了国家级“非遗”名录。

  沈尹默传承帖学精粹此外,记者还看到在博物馆的中轴位置重点展出了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的作品。据介绍,沈尹默是人们公认的上世纪书法艺术大师之一。沈尹默幼习欧阳询字,25岁后临汉魏六朝诸碑,35岁以后“再写唐碑、旁通各家”;50岁前后开始致力于行草,实为中年“变法”。

  沈尹默还是一位著名诗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还出任过北平大学校长。1918年,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校长的努力下,成立了“书法研究会”和“画法研究会”,沈尹默担任北大书法研究会会长,成为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中最早的高等学府书法研究者。

  同在现场参观的上海金山区博物馆研究馆员蒋炳昌向记者介绍,“清末民初之时,在康有为的鼓动下,碑学大潮呈一时之盛,而从魏晋以降的帖学一脉处于极度衰微之中。而沈尹默则是少有的几个崇尚帖学的书法大师之一,以其非凡的艺术眼界和书法热情,不畏权威,不随流俗,旗帜鲜明地继承和倡导传统帖学书法,明确指出由唐入晋的书法之路才是中国书法的正路。”按照蒋炳昌的话说,沈尹默是以自己在学术界的巨大影响力,使当时可能被湮没的帖学书法重新崛起,挽救清末民初“帖学”于衰败之中。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