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型逼真 气韵贯通
2012-03-29 10:48:20 吴保华
清代白玉圆雕动物精品欣赏
玉在中国历来被作为吉祥福瑞的象征,尤其是到了清代,大量动物题材被引进玉器雕刻领域,不仅雕刻精细,而且内涵丰富,寓意美好。中国传统瑞兽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富于想象,各具特色,被赋予吉祥的寓意,受到大众百姓的喜爱。清代圆雕动物造型较明代更加真实,不仅形象逼真,而且神态各异,今择选清代白玉雕动物精品加以介绍,以供广大爱好者欣赏。
白玉鸭衔莲摆件(图1) 玉质莹润细腻,取材硕大,雕碾一鸭口衔一枝莲花,姿态敦实可爱,纹饰及羽毛纹理刻画细微清晰,满饰仿古勾云纹。昂首,口衔莲花,荷叶披于鸭侧面,长翅拢于身,翅前勾鳞状小羽,后端为长羽,短足。此造型在清代玉器中亦属常见题材,如渔樵、鸭鹅动物等,以寓天下太平,民众安居乐业。
白玉凤摆件(图2) 白玉质细,圆雕卧凤,双足曲于腹下,回首,浅浮琢眼,阴刻羽毛。凤为四灵之一,鸟中之王,其外形“鸡头、蛇颈、燕颌、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系一种神鸟,见到它大吉大利,天下安宁,子孙昌盛。
白玉卧鸟挂件(图3) 质地润白,光亮可人,纯一不杂。圆雕回首卧鸟,嘴、鼻、耳、尾雕琢精细;眼睛神态逼真;四足曲于腹下呈卧状,长尾回旋。造型自然,结构合理,刀法简洁,但能传神。作品风格淳朴,刻画真实,手法洗练,若非有高深的艺术造诣,不可能制出如此佳品。
白玉三阳开泰挂件(图4) 白玉纯正。碾琢大小三羊。大羊侧卧于地,呈回首状,羊角节节分明,神态温顺。一小羊羔居于前,一小羊居于侧后与大羊相依相偎。雕工精细,将三羊表现得神态各异,“羊”与“阳”同音,“三羊”与“三阳”相通,“三阳开泰”意义为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物复苏,吉祥之象,并借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白玉“英雄”挂件(图5) 玉质油润光亮,构思精巧,雕琢瑞兽和鹰共衔一灵芝。鹰圆眼,双翼及尾均施以细腻阴线。兽尾卷屈,四足曲于腹下呈卧状,瑞兽回首与鹰相视。手法简洁明快,着刀不繁,鹰跃然兽身,呼之欲出。由于“鹰”与“英”同音,以此为题,寓意英雄。整体形神俱足,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确是一件极富情趣又极有价值的优秀作品。
白玉福禄寿挂件(图6) 玉质细腻油润,光滑可人。圆雕一卧鹿口衔折枝花卉,身边雕一小兽。装饰题材源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写实意味,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折枝花和鹿以及小兽组合,取其寓意福禄寿,系清代玉器经常采用的题材。
白玉灵冠鹿挂件(图7) 玉质油滑光亮。造型为鹿衔灵芝反转于顶,似作冠之态。整体呈俯卧状,却灵动巧妙,毫不呆板,刀工利落,一如明式之简练,细巧精致而富含灵气,别有韵味,包浆熟旧老到,为清代玉器中的一件代表作品。
从上述玉雕作品中不难看出,清代的制玉技艺,已达到精致完美和绚丽灿烂的程度,不论是人物、动物……都已是依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得以恰当的展现,不再因袭前代格式,表现出了多样化的时代特征。匠师们鉴于玉文化坚实深厚的基础和很强的独立品格,取其精华,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融会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新风格,也是一种雕刻形式与内容达到高度统一的风格,使各种动物表现出形神兼备、端庄优美的特点。聪明的古代工匠们正是巧妙有机地运用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加上雕琢的精美细致,一改明代粗犷遗风,玲珑清新。总之,清代玉器的丰富内涵,有如深厚的矿藏一般具有无限的挖掘潜力。本文只是浮光掠影谈些粗浅体会,期望更多的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责编:蔚蔚)
(责任编辑:扈淑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