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专访台北数字艺术中心执行长黄文浩

2012-03-29 14:25:06 拉菲

  走进深匿在天母家乐福后方,原址前身为士林区第五肉品批发市场,现在老市场收起羊头狗肉,一栋简约利落的数字艺术中心重新座落。2009年仲夏由财团法人数字艺术基金会承运的台北数字艺术中心,正式开幕。如今,数字艺术中心迈入第三个年头,面对信息爆炸、众声喧哗的文创洪流,台北数字艺术中心如何界定、自处,甚或在台湾有限的文化资源块墨中激起涟漪。

台北数字艺术中心举办的魔幻动画展

  从“在地实验”到台北数字艺术中心

  “对所有不确定的事情感兴趣,那些已成熟的事物自然会在美术馆、媒体上露出,所以把焦点集中在那些正在酝酿、自发性的艺术活动……”台北数字艺术中心执行长黄文浩,回忆着最初成立“在地实验”时说道。1995年黄文浩创立“在地实验”,举办了一系列公开艺术人文论坛,广邀美术、音乐、剧场、建筑领域中的艺术工作者以对谈、演讲及肢体表演等种种形式探讨当代艺术思潮,其中也纪录当时举凡类似春吶等地下文化,企图为当时艺术创作者开辟一个交流和发言的空间。在一次纪录黄海鸣六场巡回讲座后,现场录音及逐字稿整理等过程耗资十几万后,触发黄文浩尝试使用新媒体的可能性,适逢当时网络时代兴起,进而开启将讲坛现场录像再发布在网络等分享方式,也促其“在地实验网络电视台”开台。

  1997年另一位主要成员张赐福的加入,在当时网络带宽有限的环境下,企图尝试网媒介的任何可能性,之后“在地实验”的工作团队纪录、采访台湾各地艺文活动,自行剪辑、制作结合网络平台传送播映。直到2000年与张赐福、王福瑞共同发表新媒体艺术作品《黄色潜水艇》,在台北当代艺术馆展场外一台由出租车改装的陆上潜水艇,车内提供魔幻景致的窗口,到处跑跑走的黄色潜水艇,可以载客也必须照单罚款,《黄色潜水艇》引起当下热烈回响,确认“在地实验”日后朝向数字艺术的技术研发及艺术本质探索。

  从2004年和王俊杰合作承办“国际数字艺术大展 ‒ 漫游者”,到2005年策展「异响 ‒ 国际声音艺术展」等丰富数字艺术策展经历,“在地实验”俨然为台湾数字艺术领域中最受瞩目的民间单位。2006年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之托,统筹策划第一届台北数字艺术节,无论是和古名伸舞团合作的多媒体展演,亦或活动式机械手臂与投影结合的作品《睛鱼》,“在地实验”以数字艺术节辅以表演艺术,企求探索新品种的艺术诞生,加上与学界、企业的跨界合作,数字艺术节的成功创造话题及吸引人气,使数字艺术逐渐在台湾艺术创作探讨中形成显学,服膺政府条例法规的前提下,2007年黄文浩先筹组“数字艺术基金会”作为未来数字艺术中心的发展基底,2009年“台北数字艺术中心”终于正式营运。

  数字艺术中心非数字艺术馆

  论及台北数字艺术中心,若就纯策展的角度,相较于其他美术馆的位置与空间,就人口集中度和便利性而言,深匿在天母家乐福后的数字艺术中心,不啻为市区较隐密的位置;就展览空间设置上,碍于前身市场建筑的结构,动线规划上空间较为零碎切割,也较少完整方正的展览空间,其中一楼最大展区人数容纳约以一百人为限。因此中心除了展览用途外,其他楼层亦设置台北数字艺术节办公室、网络服务区、主题展示区、互动装置实验室、摄影棚等,提供国内外数字艺术创作与技术研发交流平台,作为数字艺术中心其研发、育才的目的。

  “即便数字艺术现在是显学,可是我们营运第二年预算就被删了四百万,议员说这里是蚊子馆,实际上质询数字艺术中心的议员有谁亲自来过这里,艺术文化价值甚或资源分配完全用量化和产值界定时,将扼杀多少个正要兴起茁壮的艺术家或是团体 ……”谈到中心建业之初,执行长黄文浩语带无奈表示。数字艺术无论是在创新研发或是实验展演上,隶属前卫性强的当代艺术,对台湾大部份人接受度而言,都是属于初阶期,不如民俗花灯或是hello kitty容易被接纳。倘若艺术本质标志在按表记数的刻度上,艺术价值完全以经济来量化时,那家家户户摆了一幅会动的蒙娜莉萨微笑数字相框,是否为数字艺术?还是只是数字技术,不断翻印复制的微笑背后,其社会寓意和艺术价值又为何?

  当经济产值凌驾艺术本质

  然而,“多数量化”法则引发通病,亦出现在前阵子北美馆被质疑过多外来西画展的争议,美术馆避免被议员遭受蚊子馆之嫌,广办时下一般民众耳熟能详的外来名画家展增加来客数,却同时压迫了国内艺术的发声展演空间,好比这次本土画家陈澄波个展,势必冒着票房惨烈的前提下,将其属性展览退而求其次放置非热门档期亦或次之展览室,其中又有多少优秀新兴作品胎死腹中,然而,今日大众身穿梵谷高谈米勒时,却不识国画家刘国松的山水泼墨,回头审视,这不是本末倒置国内广设文化、艺术馆,推广艺术文化教育的初衷及目的吗?

  “创意是无法完全复制的,拿过去既有的模式检验正在发展中的事物,这样的逻辑是否遏止所有原创事物发展的可能……,所以我们中心还是会持续举办类似像‘听觉摹写’艺术性强、原创性高和别人较少举办的展来做,当然其中也会举办像先前较容易吸睛的‘动画展’让更多朋友认识我们。”黄文浩对于近年来持续热炒的文创议题有感而发道。面对公部门援助困窘的文化沙漠,诚如黄文浩过往的拓荒者角色般,依旧带领台北数字艺术中心一步一脚印踽踽前进,更摩拳擦掌地期待十一月每年一度的数字艺术节盛事的来临。

(责任编辑:刘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