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九)青春之歌:陈哲,黄京,孙彦初,徐婷婷...

2012-03-30 09:10:47 未知

【特别策划】2011闪现在摄影界的那些面孔

陈哲 自由摄影师

  作为2011年异军突起的女摄影师,陈哲的成绩想必会令不少人艳羡。第三届三影堂摄影奖,陈哲一举夺魁,出乎意料之外不免有人质疑:一是刚走出校门不久的陈哲此前从未出现在多数人视野中,二是她所记录的自残题材即便放在当代艺术范畴中也显得刺目。当人们还在对陈哲的作品持观望态度时,玛格南基金会却将英格·莫拉丝摄影奖颁给这个年轻姑娘。此前不久,陈哲还入围了玛格南《Burn》杂志的年度摄影师奖。有了国际承认,陈哲后来获得的鲜花掌声显得顺风顺水。2011年9月,陈哲作品在上海比极画廊第一次全面展出,年末的第七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新摄影奖”被她收入囊中。

  作为摄影师的陈哲是敏感的。她用4年时间全心投入创作这组关于人体改造、毛发、应激障碍、身份认同与记忆的作品,记录了一群有自伤经历的中国年轻人。对于这一题材的出色表现,也因为她本人曾是自伤者中的一员。作为女性,陈哲是勇敢的。她通过摄影表达着自我对于世界的原本感触。

黄京 自由摄影师

  2011年可以说是黄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6月,凭借作品《纯粹的观看》(Pure of Sight),年仅24岁的他获得了2011徕卡奥斯卡·巴纳克奖最佳新人奖。

  黄京是地道的客家原住民,201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从学生时代起,黄京就一直进行着135画幅的黑白摄影,其作品情绪饱满,反差大、颗粒强、锐度高。《纯粹的观看》缘于大学期间开始的一个专题,参赛的12幅作品都是从其自制画册《忆》里挑选出来的。黄京很“高产”,以至于他的每台相机最先被磨损的地方就是快门。别人都说一天到晚待在熟悉的城市看不到什么有意思的事物,但他却感觉每天都有很多故事放在面前,必须把它们拍下来。奥斯卡·巴纳克奖主办方评价,“这个年轻摄影师找到了一种恰当的方式深入探索那些熟悉的、日常的琐碎之物。”

  黄京“一夜成名”的故事,也给了不少像他一样投入的年轻摄影师继续蛰伏奋斗的希望。

刘磊 山东师范大学摄影专业研究生

  与众多摄影专业学子迷艺术、慕创意、追时尚的潮流相比,刘磊的摄影实践则有些传统。

  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刘磊历时数年拍摄的反映故乡山东省肥城市潘庄村城市化进程的纪实作品《潘庄村》先后见诸本报等多家媒体,一时间令很多已投入观念摄影怀抱的青年摄影师有所思考。经历了在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中获奖和入选大师班学习,经历了1416奇遇花园的交流碰撞,经历了从大学到研究生阶段的一轮轮摄影潮流,刘磊已经坚定了自己的纪实摄影之路,他立志要走出摄影,亲近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等,因为摄影的天地无限宽。年底,尚在求学的刘磊在山东省博物馆举办了个人影展,并被山东省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

孙彦初 自由摄影师

  孙彦初这样评价自己:当我拿起相机,我所拍摄的东西就和别人不一样。这不能不令人怀疑,如此自信的话语,是否真的出自那个拿着一部破旧135胶片相机走天下的“独行侠”之口。

  孙彦初在2011年的红火表现从获得日本MIO组委会推荐奖开始,虽然没有任何奖金,但这个关注青年摄影师的奖项却为孙彦初开了好头。在随后的北京今日美术馆群展中,孙彦初的作品进入许多画廊策展人和出版机构的视线。几个月沉淀后,孙彦初吸取经验,改变作品尺寸和装裱工艺,以一系列更具冲击力的心灵独白参加第七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正是对作品的执著追求,使他成为了该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新摄影奖”获得者。随后在法国举办的“酸甜苦辣 中国当代摄影4人展”中,他的系列作品《沉迷于此》以“苦”入味,引起来自海外的关注。

  在细数收获时,孙彦初说自己是满足的。而在这满足背后,却是耐得住寂寞的多年积累。

王磊 自由摄影师

  静水流深、厚积薄发,作为国内摄影记者转型全媒体记者潮流中的一员,王磊一直都在默默耕耘。2011年3月,荷赛首办多媒体作品评选,王磊凭借一组以世界濒危保护动物海南黑冠长臂猿为线索,围绕海南一名护林员陈贻懋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工作和生活展开的《向上看的人》,斩获线性多媒体报道三等奖,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全媒体摄影记者。

  身为已故的中国多媒体倡导者之一杨晓光的弟子,王磊始终铭记着老师的教导。对照了解荷赛多媒体其他入围者的作品,王磊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没有什么是不可超越的,多媒体很多内涵提取和技术操作,国内摄影师也有能力做到。在其前上司京华时报图片总监骆永红看来,王磊本身就是个具有极强洞察力和影像表现力的记者,学习是他身上最大的闪光点。

徐婷婷 就职于中国照片档案馆

  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摄影史:1842-1860》选择徐婷婷担任译者,应属慧眼识英。这位白净的姑娘,80后年轻的学者,踏实地、活跃地做着我们亟待弥补的摄影史的一角,垦荒般地每年都给我们一个惊喜——她是个好译者,提供了经过严谨考证的中国摄影史料图志从英文文本到中文文本名词标准化的对接。

  人们看到徐婷婷其人时总会生叹:后生可畏。她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8年在美国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获得艺术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她在华辰拍卖影像部从事老照片鉴定工作,现就职于新华社摄影部中国照片档案馆,从事摄影史研究。她在美国深造期间带着中国摄影师的问题对美国当代摄影史进行研究和梳理,采访了12位代表人物,集纳成的《出龛入龛:北美当代摄影艺术家访谈录》成为打开美国当代摄影大门的钥匙。不久前她还以“见证、预想与臆造:美国立体照片中的义和团运动”为题,在江苏淮安摄影史专题研讨会上,与摄影专家学者展开研讨,将中国摄影史置于更加多元和丰富的学科背景中展开探讨。

(责任编辑:詹晓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