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上海J-Office&五维茶室,数字技术遭遇朴拙手工

2012-03-30 10:10:08 薛霓

  现名“五维空间”的创意产业园区,前身是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华丰第一棉纺织厂,它曾以花园工厂著称,在没落之后遗留下来许多粗壮的植物,所以当袁烽决定将他的设计公司创盟国际搬迁至此的时候,考虑到用最平实的材料和朴素的手段来呈现。其结果是,打造出了一个将办公、生活和娱乐功能相结合,略带实验意味的办公空间J-Office。

  在整个三跨厂房的空间规划中,设计师袁烽拆除了质量并不理想的第二跨厂房的屋顶,使之变成了由两进院子构成的系列空间,办公空间的入口就在正对着第二跨厂房轴线的位置,这里现在铺上草坪,成了员工的足球场。值得一说的是,所有的墙体几乎都保留了当初的旧砖头,以求回归原始的与历史的美感,新种埴的爬山虎将在夏天到来之际为整个内院穿上绿色衣裳。

  J-Office的外部围墙可以算是整个改造中最精彩的部分。看似如蜂窝煤一般的灰色砖墙也是袁烽的一个实验性设计,他说当他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的时候,往往会先小规模地试验其可行性,如果效果好就会考虑运用在以后的大型建筑上。这面围墙远看像一条浮动的丝绸,也因此得名“绸墙”,虽然外形花哨,却是采用最便宜的空心混凝土砌块体,由两个工人手工砌成。

  在前期的参数化设计中,设计师运用Processing软件中的“曲线干扰”方法,将每个空心混凝土砖块旋转一定的角度,产生不同的阴影和通透效果,使墙体呈现出如织物般柔软、皱褶的效果。谈到设计灵感,袁烽说:“面对曾经每日生产大批棉纺织品的场地,我们希望墙体能有织物一般的柔软质感,表达的内容具有丝绸质感的丝缎效果,这也是对过往的纪念 。”

  J-Office落成之后,袁烽又考虑继续拓宽办公空间的功能性,于是在后院开辟出一间茶室。茶室是对基地上原有的一栋破损仓库房的再建,由于场地本身极为局促,三向面墙,只有一个方向是朝向后方有水池的院子,同时整个建筑对空间的索取也因为现有的一颗大树而受到很大限制。综合评价下来,设计师决定因地制宜,索性将这棵逾百年历史的野树作为设计的中心点,所有的空间均围绕它进行开发。

  从后院看整个建筑,仿佛是一块巨石被一棵大树上下贯穿。实际上,茶室从平面上来看是一个逻辑关系模糊的四边形,朝向后院的一侧全部安装的是玻璃墙面,布置相对公共性的开敞空间,一层是茶室,二层则是阅览室,同时在二层还伸出一个三角型的小平台将现存树木加以包裹,使得树木和建筑本身融为一体。而背向后院一侧则布置了休息室,书房以及辅助服务空间等相对私密的空间,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之间通过一个如山间小路一般充满趣味性的通道得以串连,结果达成了一种封闭与开敞、占有与妥协、趣味空间与逻辑建造等多种复杂关系之间的和谐。

  当你走进茶室的内部,会发现它里面有一面墙壁是扭曲的,这也正是设计的亮点所在。袁烽试图打破人们惯性思维的三维空间,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建筑几何”的概念,他试图发问:“为什么墙一定是墙,墙就不能也是地面吗?”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袁烽再次采用数字技术结合粗糙手工的做法,先在电脑中构建出一个三维异形体模型,完成对形体的基本推敲以及空间的把握。但是在施工的时候又有问题出来了:这样的数字模型很难直接转化为可以指导工人进行施工的讯息,毕竟前沿数字化设计与低成本的施工之间存在距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在数字软件中将曲面的结构骨架线进行提取,通过相互交错的直线进行概括表达,再把这些直线按照拟合关系制作成一比一的木骨架模具,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曲面木制模板,工人只要在这个模板中安装钢筋再浇注混凝土即可。

  如果靠近扭曲的墙面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墙面上能看见明显的木板压痕,混凝土表面也布满孔洞,显得十分粗糙。这是因为全手工的施工模式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了很多类似起泡、模板脱胶,钢丝外露等很多的质量缺憾,但是这些缺憾未必不美,所以设计师决定将这些特点全部保留下来,以纪念现代数字科技与基础手工工艺相结合的特别意义。

  再转到扭曲墙面的背后,猛然看见这里还藏着一截楼梯,钢材料的楼梯以不规则的宽度嵌在混凝土墙面里,其扭转的结构让人在攀登的时候有种洞穴探险的感觉。这一段楼梯的置入解决了茶室的竖向交通问题,为本来平淡的基本功能空间创造了新的感受,一层的茶室空间出现了从平直空间向竖向空间的突变,而二层的阅览室也因为趣味空间的存在而获得了独有的场所感。

  再说到二楼的阅览室,书架虽说应该是重头戏,却没有占据太多的空间。这些书架都是被固定在墙上的板条,相比普通书架来说更节省空间。不规则的折线形书架加上色彩鲜艳的图书封套,为整个二楼区域增加了生气,而皮质沙发以及绒线地毯则为这个混凝土做主的空间增添了一丝柔软的气息。此外,更为有趣的依然是大树与建筑的关系,在二楼的玻璃墙外有一个三角形的木制露台,搭建露台的木条为大树让道,专门围绕树干做了圆形切口好让它探出头去。

  在采访过程中,袁烽还告诉我们,整个施工过程最困难的部分在于成本的控制,所以他一共只请了2个工人,用的也都是基础材料,最终耗时8个月把茶室建成。在整个设计方案里,最重要的也是他本人最满意的部分就是人、大树与建筑间的对话,当人处在建筑的不同区域,能够看到这棵大树的不同部位。比如在一楼的位置,你只能看到大树粗壮的树干;当坐在二楼的阅览室里,你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几根枝桠;而在二楼后方的另外一个空间,抬起头你才可以看到它茂密的树冠。通过将大树融入建筑中的设计,室内的人可以随时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内外空间的界限完全模糊,而所谓的建筑的“诗意”也就应运而生。

(责任编辑:刘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