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晴雪
2012-03-30 15:22:31 王慧玲
浙江君匋艺术院藏金农书画
Jin Nong’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collected at Jun Tao Art College were collected by Qian Juntao and included a painting of plums and a roller of poems of Tang Dynasty. The paper describes its mental implication, historical review and general appreciation of Jin Nong’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正如《红楼梦》中所唱,这词真好似金农所画梅花的写照。高古、俊逸、仙秀还有一丝孤傲。金农是一位博学多才,嗜奇好古的艺术家,他一生多才多艺,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那被誉为“具金石气”,“得汉魏风骨”的画格,使人目接心摇,情致自远,好似山中晴雪高洁淡古。
金农,浙江仁和或钱塘(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别号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莲身居士、龙梭仙客、耻春翁、寿道士、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佛家经典上“苏伐罗”即汉文“金”字,苏伐罗吉苏伐罗就是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会议老、百二砚田富翁等。金农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其中,在康熙朝三十六年,在雍正朝十四年,在乾隆朝二十八年。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金农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年仅十七,他已懂得韵律工诗词,并在当地名人盛集的诗会上一鸣惊人。他曾拜长洲宿儒何焯为师,受益匪浅,除了经史诗文上大长见识外,他的兴趣还扩展到字画碑帖领域,凭借超人的才华饮誉扬州,取得了立足的资本,扬州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金农喜好旅游,特别是三十五岁到五十岁这十五年间,他频频出游,金农中年游历达十五年,足迹踏遍半个中国清初康、雍、乾三朝号称盛世,虽常常远出旅行,但总是兴尽而归。有一次,金农曾游历山东曲阜,观赏了孔庙内的汉代碑刻,便诗性大发,即兴吟得一首:“会稽内史负俗姿,字学荒疏笑骋驰。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这些深广的阅历和丰富的体验,不仅升华了他诗文的境界,也为他金石书画的技艺和气格的演进起了很关键的推进作用。清代的绘画,继承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而画坛流派之多,竞争也非常之复杂激烈,由于社会的不稳定这种情况又较明代为盛。复古与创新的势力不断对艺术提出新的挑战。清中期,在经济发达的扬州地区,形成了一个职业画家的群体,这就是“扬州八怪”。通常的说法是指李 (复堂)、汪士慎(巢林)、高翔(西唐)、金农(冬心)、黄慎(瘿瓢)、郑燮(板桥)、李方膺(虬仲)、
罗聘(两峰)。此外,至少还有五种以上说法,涉及十多位画家,但无论哪种说法,金农都在其内,可见他是“八怪”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在金农众多的朋友中,—个就是当时寓居扬州的郑板桥,两人喜欢一起“杯酒言欢,永朝永夕”,“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渚”。他俩除了有共同的人生观、艺术观外,个性脾气特别相投,郑板桥曾说“杭州只有金农好”。这些生活于“乾嘉盛世”的画家,政治上的不得志,情志上的抑郁使得他们孤傲不羁的性格更为突出,他们以独特的笔墨构图,把中国画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人们为何以“怪”相称?“怪”又“怪”在哪些方面呢?这个“怪”首先是指作品格调上的离经叛道。金农等人戴上“八怪”的桂冠后,既为社会所认可,又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扬。这除了艺术风格的原因之外,其中也包含着个性行为、思维方式、处世观念等多种异于常情的因素。难怪好友全祖望称他为“畸士”了。金农被称为“八怪”之首,他的画质朴而清秀,兼带古拙的金石笔意,无论在当代或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
“山中晴雪”是君艺术院藏金农册页中的一句款识。册页为绢本,水墨。纵35.3、宽23.7厘米。此册属金农精品,为国家一级藏品。
第一开:水墨梅花,右下角题款:“苏伐罗吉苏伐罗画”。钤“金吉金印”白文印。金农画此画,其实完全可看成是他自己的创造。这幅画构图奇特,当中粗梅干,突兀而上,旁插入三五斜枝,花疏而气清。黑白对比尤妙,枝干全用淡墨写出,韵味隽永,用笔舒畅流利,造成丰富的音乐般的节奏美。粗干与分枝,白花与黑树,交错有致,相映生辉,愈显出春光盈幅,花光迷离,真好似雪解冰消,迸发出勃勃生机。画家的独创性还表现在当中的出干的画法上,几乎占画面五分之二的墨干,黑而不滞,粗而不塞,实在难能可贵。画上漆书题识,与画面古拙的格调十分协调,增加了冷香幽趣。
第二开:水墨梅花,右上角题款:“雀查查忽地吹香到我家,一枝照眼,是雪是梅花。”钤“金吉金印”白文印。画面清新淡雅文气十足。简、远、淡、真,清如明月、崛如虬龙的独特风格,画中古香满幅,寒气袭人。正是画家抒发傲世高标的精神的依托。
第三开:水墨焦石。右下角题款:“仿元人王若水焦林清夏”。 钤“金吉金印”白文印。
第四开:水墨梅花,右上角题款:“吾杭西溪之西,野梅如棘,溪中人往往编而为篱,若屏障然,余点笔写之,前贤辛贡、王冕之流未曾画出此段光景也。农记。”钤“金吉金印”白文印。金农画梅重在“不疏不繁之间”去创造形象,多用以寄托怀才不遇的心情,正如王冕的诗中所描述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为了加深这幅画的理解,不妨再读一些当时人对金农画梅的评论。蒋宝龄《琴东野屋集》卷二中题诗道:“冬心画梅多野梅,瘦枝如棘花繁开,淡墨晕花清有神,萧散特过王(冕)于辛(贡)。”指出了金农画梅的特点,清神而消散;可以看出他对元代画梅高手王冕、辛贡的研究、继承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五开:水仙窠石。右上角题款:“水仙窠石。曲江外史”。 钤“金吉金印”白文印。
第六开:水墨梅花。右上题:“山中晴雪。曲江外史”。 钤“冬心先生”朱文印。此页画一老梅树,以淡墨侧锋钩出树干,浓墨点树皮,干上生发出数条新芽,有道是“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使人神清气和,宠辱皆忘。他喜欢画寒梅,以表现一个“清”字,他说“清到十分寒满地,始知明月是前身。”“凌霜雪,节独完,我与君,共岁寒”,表现了他孤傲阿的气节。他画梅“以梅为师”,曾在耻春亭旁栽下老梅三十株,冒着风雪反复揣摹梅枝的正反转侧、疏密穿插的生动情态,或踏冰寻察江路野梅,呵寒挥毫,以求“戏拈冻笔头,未画意先有”的境界。由此可见金农的这种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刻苦精神,并非通常为后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一种逸笔草草的自娱而已。他把诗、书、画交融为一体,交相辉映;说是冷隽旷逸,却分明烂漫天真;渊雅淡泊,迂怪慷慨,其格调之高,构想之奇崛,绝非一般书家所能梦见。此图是为更集中地体现了金农的独特艺术风貌。
第七开:双钩墨竹。右下角题款:“六根清净。昔耶居士笔”。 钤“冬心先生”朱文印。
第八开:水墨梅花,左上角题款:“细看黑白分明甚,千万花须数不来。”钤“古泉”朱文印。
第九开:水墨灵芝。右上角题款:“斋房芝,良常山中生,食之七孔皆光明。寿门”。钤“寿门”朱文印。
第十开:水墨梅花,左下角题款:“乾隆戊寅秋日,杭君金农写。钤“金吉金印”白文印。
册后有钱君题记:“右绢本花卉十叶为冬心先生晚年精心之作,原已散失,癸已深秋余先徐荆泉处购得五叶,未几荆泉来告,续于吴门发现四叶,价倍于前,余颌颔之。兼旬,始由其友顾文牛雨中持至,视之果然。文牛云:钱境塘尚有一叶装入颇黎框,数日文件挟框至,言境塘待善价而沽,所索又倍于前。余急欲瓯复完,遂不靳其值。物常聚于所好,岂不信哉!甲午岁朝装竟,钱君记于万叶楼。”以上为金冬心花卉册的来历,金农此花卉册中以梅为主,有的繁密多枝,有的淡雅清逸,让人目不暇接,钱君先生为了使流散的名迹复全,不惜出重金使之完璧,我们今天才能获睹此册,领略金农绘画的风采。
在金农的画中我们看到了“屈、曲、直”这三个字,可以说是对人生状况的一种思考。它是一种生命的抗争,一种向上力的凝聚,是虽然遭到了压抑仍不屈服、不放弃不断抗争的精神体现,又如要破茧的蝴蝶越有阻力越能尽情释放生命的美丽与光彩。然后是“直”虽然历经曲折,风霜剑雨,却仍能释放它盎然的生意。怒放的梅花,一扫冰雪的寒意,在人们的心底抹上一笔浓浓的春意。这是对直的诠释,是一曲生命的赞歌。金农的梅,虽没有姹紫嫣红,但却有着殷殷的生意,淡泊而致远。
说起金农艺术的创新,不能不提到他的书法,他的隶书从汉碑中汲取营养,落笔斩钉截铁,方折如刀切,行笔如逆水行舟,迟涩中显示着凝聚的内力,那种特别的美感造就了书法史上的异军突起,具有一种气势逼人而又方正朴拙之趣,并也以此奠定金农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清金农漆书唐诗轴》现藏浙江省桐乡市君艺术院,此件隶书杜甫绝句两首立轴,纸本,纵67、宽45厘米。隶书56字,行草59字,从风格上看,此作是金农漆书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释文如下: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来隔日作湖上之游 每游必至吾老友东溪先生寓馆 今晨又过其居
委书此存以奉 溪烟学长兄先生雅教 溪烟不见者 改岁亦无日不相思也 金农
印章:“金农之印”(白文)。收藏印:“庞熙美南收藏书画印”(白文),“君心赏“(朱文)。
金农的这幅书法作品和他的绘画一样,以古朴浑厚见胜,有“求拙为妍”的艺术特点。从传世书迹来看,其隶书苍古奇逸,正书朴厚歧出,行书健劲潇洒,影响最大的还是他首创的“漆书”。此幅就是为人熟知的“漆书”一直是其创作的标杆性书体,笔墨技巧脱胎于金石篆刻,天真朴拙,不拘成法,浑朴钝拙的金石趣,都融合在黑、厚、重、凝的格调之中,显现出新鲜活泼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清评说:“冬心先生书,淳古方整,从汉人分隶得来,溢而为行草,如老树着花,姿媚横出。”道出了金农在当时书法界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践行和思考方式,也是金农性格的体现与艺术的追求。
王冕在诗中《白梅》里曾道:“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正道出了金农梅花所具有的内在神韵。这诗至今仍激荡着人们的心灵,他的梅浮动着凛凛清气,激荡在人们心间。真是清新雅静至极,淡尽了尘渣,淡尽了风烟,正紧扣诗中“要留清气在人间”的意境。
绘画是画家灵魂的香宅。画家王蒙曾说:“坐绝乾坤气独清山人”。虽然相对于数千年的中国历史,这是一个短暂的时光,但摇曳于这个时代对清气的追求,清的灵魂,雪的精神,至今还在感动着人们。乾坤中唯有清气至尊,人唯有以清刚的灵魂,才能合于这宇宙。金农善画梅,他深感“乾坤清气流不尽”,他的梅花就是要流出这乾坤的清气,带着他的清净心、他的唯美的情怀。他不单单是爱画梅,而是爱这清洁的生命,因为画家知道只有清洁的生命,才有真正的香味。金农始终以这样的笔墨传达着“自保坚贞,自存高迥的超越情怀。
(责任编辑:扈淑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