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网友热议『二王书风』

2012-03-31 10:32:08 未知

  

  

  李志宏:根据资料调查,第二届兰亭奖五十四件获奖作品中,其中『二王』书风的就有十二件,第三届兰亭奖八十九件获奖作品中,『二王』一路的有三十二件,再看一下第八届、九届国展,『二王』一路的获奖作品明显增加,二王『新帖学』已经成为当代书坛的主流。『二王』书风不仅仅是一种书法审美风格,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当代的所谓『二王』书风,实质上是《书谱》和《淳化阁帖》的再加工,真正能够形成个人鲜明风貌的书法家不是很多,也就是说,在取舍和融合上,学习的面太狭窄了,无法做到兼收并蓄、取长补短,这将导致书风的表面化和同质化,称当代的『二王』书风为『伪二王书风』,也不为过。

  商山古雨:或言当代书法『二王』行草书主流化,其言也过之,言当下则确也。当代书法此风起,彼风兴,瞻前顾后,书风不同也。当下言之,『二王』书风大兴,未必明日犹如此之盛也。古者不同书风之兴盛与流行,自上而下也。今之书风之盛衰,或多源于国展,国展风向变,天下书风变,因之今之书风,或以为只可言之当下,未必可代表当代。于当代而言,当代之书风,有待于后人定论。『二王』书法之主流化是大好事,但同质化是大坏事。

  物物而不物于物: 展览评审主导风格的单一,正说明了这个时代人们对书法发展方向的茫然,更说明了当下展览的问题所在。在众说纷纭之时,把『二王』的大旗扛起,可以用历史的借口淹没悠悠之口。当书法史上的流派被倡导一遍后,我们当代人自己的风格又在哪里?我不反对对『二王』技法的学习甚至崇拜,但一个人的主观意愿通过展览这一途径推而广之,使之变成大众无奈接受的艺术标准,那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就像王羲之那样,要先做一个真实的人。艺术语言的多样化与丰富性是以真实作为根本的。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白居易的通俗,语言风格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思想情感的表达。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尊重自己,发扬个性,养浩然之气,这才是真正的『二王』精神。

  侯勇:不论是『二王』还是汉魏以上的书法,都是中国书法,『二王』也只是对汉魏以上书法的承传与发展,而今天的『二王』书风,也只是一种原样的继承,至于说创新方面,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许多人还是没走出来。

  沈周:在唐以前,『二王』也是不被认可的,反观宋元明清到当代,对『二王书风』的继承和发扬,从不认可到传承与发扬,从少数人认可到普遍的学习与取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发展。并不只是说只有进步了才叫发展。当代『二王』书风的盛行,不是达官贵人名流学士的追风所推动的,而是人们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当代乃至以后书法风尚的趋势。

  汲古斋主人:近二十年来中国书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在一届和二届全国展上获奖的书家还是以中庸平和为主,到了五届、六届全国展时,那种以『二王』、颜真卿、董其昌、赵孟頫为主的格局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对碑学的发掘和民间写经、摩崖石刻、秦砖汉瓦、简牍帛书、镜铭等的师法。民间书风和『流行书风』由此而生。进入新千年,书法人又回过头来取法『二王』,并成为当前书法界的主流,很多书家言必称『二王』,许多国展得奖的高手都是『二王』一路。『二王』书风的现象是中和中庸、秀媚儒雅、清新可人、技法完备,本是很好的师法对象,但许多书家一出手就是『二王』,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本来,当今书法家的视野应该越来越宽广,艺术思想越来越多元,但现在『二王』书风的盛行和发展到底是怎么了?

  胡本汉:『二王』书风的精髓在于其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书法也一样。这是学习书法最难能可贵的,我们学习『二王』书风就是要敢于创新。当代书法创作呈现多元的局面,更要求我们有正确的艺术观和明亮的辨识能力。我认为当代『二王』书风,不是『伪二王』,而是吸收『二王』的某些有机成分,结合个人对『二王』的独特理解的创新书风。

  尚奎元: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对书法的探索,有相当一部分人最终皈依『二王』,是极其自然的。历史已经证明,『二王』是唐、宋、元、明、清书法的渊源。当代书法要达到足以抗衡唐、宋、元、明、清的高度,必须要从『二王』发展。当然,只有真正的『二王』才是我们时代书法发展的源泉。写个手札,搞点小品,不是『二王』的精髓。『二王』的精髓是笔法,是精神气质,是对艺术的执着与敬畏,是人的高境界通过书法这种形式的反映,与名利无关。总体来看,当代对『二王』的继承还是表面的,但方向是正确的。

  墨斋:『二王』书风重新兴盛,一是前一段时间大量非『二王』书风盛行,现在正好处于一种审美疲劳阶段,寻找新的视觉刺激点以契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二王』书风作为一种被冷落已久但又生命力顽强的书风,其重新被重视有其历史必然性,也迎合了这种需求。二是『二王』书风的特点是冲和、雅致、闲逸,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书坛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浮躁之后,人们的心理逐渐回归平淡、平静,追求和谐。『二王』书风正好适应了这种社会心理需求。三是回归『二王』书风符合对书法认识的自然规律,也符合书法的发展道路:平正—险绝—平正,如此往复不息,『二王』书风正是不断追求险绝之后复归平正的具体表征。

  李金河:创变是『二王』的灵魂,而学『二王』如果仅仅是学面目、形式而不学其风格创变及精神、气息,那就浅表化了。当代人将『二王』技法分解、拼接,以不变应万变,已经离题太远。用笔以笔尖勾来勾去不敢下按,看不到王书的刚硬及结字的险绝一面,再者就是风格媚化严重,看似学『二王』而其实学赵孟頫、白蕉的更多,表面的相似必入伪帖学之路。

  慕陶居士:师古人应师其心不师其迹,『二王』给我们的启示,是其思想内涵的创变,如王羲之变钟繇隶体为楷,乃是整合了当时民间书碑及其他急就书风而成,大令劝其父改体也是为顺应时代需要而出。故作为当代书家,应把握住近数十年新出土资料及民间书风的整合与借鉴,只有把新资料合理利用,才能真正学到『二王』的精髓,试想数百年后,习书者能从我辈的书法作品中窥到明清以前没有的传统,便能由此看到新出土资料的价值与意义。再者,学『二王』不应仅仅痴迷于形式与用笔上的相似与近似,如此,便真成『伪二王』了,书法最高境界还是『养气』。

  (本专题责编:朱中原)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扈淑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