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孟俯青绿山水《春山新霁》图
2012-04-05 15:03:59 张继刚
此卷予于丁亥五月三日与天津美术学院颜宝臻教授同客台北圆山饭店获观。是卷纵35厘米,横3.5米。纸本,款识“延佑丙辰七月吴兴赵孟俯,朱文印“赵子昂”。考延佑丙辰七月(即公元1314年为元仁宗朝,是时赵氏六十一岁)。左下方钤白文方形印不可辨,右上方有椭圆形朱文“乾隆御览之宝”印迹。朱文“御书房鉴藏宝印”朱文圆印“古稀天子”,朱文圆印“石渠定鉴”,白文“乾隆鉴赏”圆印,朱文椭圆形“嘉庆御鉴之宝”印。引首有明人画家陆师道书“春山新霁图”行书大字,陆师道,(1517—1580年)明代画家,字子传,号元州,更号五湖,长州人(今江苏省苏州)。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尚实少卿,工诗文,擅书画,尤精山水,为文征明弟子,风格淡远秀丽,画名隆誉。卷尾有清人梁清标题诗云:“天边云绕山,江上烟迷树。石向晓来看,讵知重迭收”梁清标题。梁清标清康熙时人,收藏家、鉴定家(1620年—1691年)字玉立、号棠树、蕉林、别号苍岩子。杨晋题:“至宝”西亭杨晋书,杨晋(1644年—1728年)乾隆时画家,师从王石谷,字子和,子鹤,号西亭,自号谷林蕉客,鹤道人,又署野鹤,江苏常熟人。毕沅跋云:“晓听枫桥钟,暮泊松江月”毕沅题。毕沅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一1797年),号纕蘅、秋帆、自号灵岩老人,乾隆朝任陕西巡抚,幕府皆居名士,毕氏精通经学、金石学、地理学,隆誉当时,今江苏太仓人。此四公皆为学界名士,艺苑国手,鉴学大家,《春山新霁》卷得明清四家品题,堪称举世无双,书画合璧,极美至珍,台北获观因时间关系未能细观品鉴,归来常思,卷入清梦,但不知何时再能洞察宝卷,与名迹结缘,留下文字,付与后人知是卷尚留人间,月余后,承蒙友人藏家梁悦美教授芳意,将此至宝交于挚友尤得城先生从台北带沐芦草堂,嘱予再观,此等盛情唯君子所能为,故予考证鉴审不负友人意。
是卷赵氏以北派李将军笔法为基石,设色青绿,泥金复勾,树木双勾敷色应为晚岁之笔,笔痕瘦健,与南宋院体有所不同,故是卷山石勾法设色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所藏《谢幼舆丘壑图》略相近似,但笔势敷色则更加老苍,显示出晚年雄魂之气。松树画法约略有异,柳树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水春图》及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鹊华秋色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淡雅古陈,气息弥真,意境开阔,群山染翠,峰峦藏于云海之中,远岫隐现,行云以游丝之法勾染江天一色。青山雨霁之美,新绿迭嶂之荫,十里空蒙,船家落帆,石桥烟树,隐者行吟,人物古貌,线条俊逸,青衫染朱,神采内发,江流东逝,水漫春潮,浪花击岸,清波水暖,舟亭江岸,墨线刚劲,淡赭铺舟席之色,甚为精致,造境可居、可游,一卷古意,透出纸背,非一代国手大家所不能臻此境,使鉴者悦目愉怀矣。
赵氏画作在托古改制的艺术思想支配下,主张改变南宋院体风貌,研究北宋与唐法,追求一种新的艺术境界,董其昌评:“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誉为:“元人冠冕”。其山水画创作在意境及审美趣味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画法一反前代刻板僵硬,强调绘画中的文学性和书法入画的美学情趣。进一步密切绘画和文学书法等关系。对“寄兴之作”闲适情趣的画格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开创一代新格,堪称元代最杰出的画家。
赵氏山水画大致可分三种风格,一种师法董源、巨然,《鹊华秋色图》《东洞庭湖山图》《水村图》等,《鹊华秋色图》山的画法以疏松线条勾皴”,即清人唐岱所云:“赵松雪画山水分脉络似荷叶皴,以披麻皴法,笔意或苍茫秀润,或天真淡冶,自创新意”。另一种格出李成,《重江迭嶂图》卷,疏朗秀润,水墨明洁,工中带写,别具风韵。第三种则源于赵令穰、赵伯驹、赵伯骕,如《秋郊饮马图》一类,反映了赵氏“回归北宋”的实践,笔墨崇尚朴素韵致,开拓了“石如飞白木如榴,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的境界。《秀石疏林图》正是诗与画相以引证的佳构。
《春山雨霁》卷从技法意境中鉴察,有赵伯驹之韵,笔痕敷色又出于李成,勾勒填绿,复加描金,墨线又似出于王晋卿《瀛山图》。焦墨点苔,及为称妙。
赵孟俯(公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宋宗室,入元官翰林学士承旨。
(责任编辑:杨凌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