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宋绘画及传世作品真伪庋藏——美国耶鲁大学学术报告(四)
2012-04-05 15:14:52 张继刚
王诜,《渔村小雪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绢本,纵44.1厘米,横219.7厘米。此卷写雪后山村清幽景色,皑皑白雪,覆盖祟山峻岭,河水未冻,渔民忙着打鱼,岩边孤径有踏雪寻诗隐士,山石皴擦承郭熙画法,寒林松树学李成。画家在水墨山水中适当地融入了金碧重彩设色。以泥金及蛤粉勾染山岭树梢,表现出雪后阳光闪耀的效果。显得十分和谐,用笔尖利,墨法清丽秀润,为王氏画风特点,也是王诜一种创造性的实验。《烟江叠嶂图》青绿、水墨各一卷,均藏上海博物馆,一为宣和装青绿本,前半段开阔的江面,一望无际,后半面峭拔绮丽的祟山,云烟缭绕雾迷飘渺,空灵的江面和雄伟的山峦形成巧妙对比,奇峰耸秀,溪涧争流,云气吞吐,草木茂盛,显得蓬勃富有生机,画家以墨笔皴山画树,青绿重彩渲染,既有李成之清雅,又兼李思训之富丽,有如仙境,山石皴法不方不圆,小树夹叶与《渔村小雪图》有所不同,二图均有赵佶题签,同著录《宣和画谱》,苏轼曾有诗反复吟咏其作品,“还君(凡指王定国)此画三叹息,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愿君(王诜)终不忘在莒,乐时画赋囚山篇”。反复唱和,书画精绝,为文人画之典范,《溪山秋霁图》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瀛山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为李思训一派,勾勒青绿填染画山,古朴清雅,王氏学李成皴法以金绿为之,拟古。画法墨勾、墨皴为基石,而后着青绿色,设色部分李将军,实则似李昭道,古是青绿,今是水墨,故时人誉“不古不今”。
王诜,字晋卿,祖籍太原,生于开封 ,为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公主为妻,官驸马都尉,能文喜书画,家筑宝绘堂,收藏书画名迹,与苏轼、黄庭坚交游,后因受苏轼牵连一度受贬。
屈鼎《夏山图》绢本,纵45.3厘米,横115.2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是卷为全景构图,描写夏季山野景色,卷首河岸远山隐现,平远之景,继而转入烟笼雾罩崇山峻岭,图中点缀以舟桥水榭楼阁寺庙及行旅、渔樵、高隐等,景物多变,树木茂盛,疏密恰到好处,野渡舟横,碧水人家,布局造境臻妙,远山层出,千里于咫尺间,远山树浓,得范中立、燕文贵之遗法,令人展卷称绝,有身临其境之美。
屈鼎,生卒年不祥,河南开封人,仁宗朝为图画院祗侯,擅画山水,论者颇与燕文贵仿佛。传世作品甚少。
惠崇《沙汀丛树图》绢本,纵24厘米,横2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此图原是《唐宋元集绘册》中一幅,梁清标定为惠崇所作,表现早春季节郊野沿河之景,河塘里荇草浮在水面,林木烟笼雾罩,春水河宽,具有抒情诗意。我于一九八七年获观此图,后得杨仁恺先生指导,对此图有了深刻认识,惠崇传世作品较少,北京故宫藏《溪山春晓图》据后人推测定为惠崇画迹,但目前难以考证,尚不能定为真笔。
僧惠崇,建阳(今福建三阳人)(另说长沙)。约生活在北宋前期,名诗僧,《图画见闻志》评:“工画鹅雁鹭莺,尤工山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作品备受当时文人赞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与之交游,苏轼名诗,“春江水暖鸭先知”亦是题惠崇画作,黄庭坚题“欲买扁舟归去”。从留下来的文字看,惠崇画作在当时影响是极大的。
(责任编辑:杨凌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