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贴春联
2012-04-06 15:45:40 刘二刚
中国人重农历,春节要比元旦、圣诞重视得多。往岁到了大年三十这天,家家要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要守岁到天明。传说这天夜里会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出来侵人,看到这红色就立即吓跑了,于是这红春联一贴就是上千年。
贴春联虽是形式,也包涵着不同的文化心态,有俗有雅,内容丰富,书法写得不论好坏,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图的是个喜庆。有个朋友家里挂了幅名人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知为什么,不久家里就发生了火灾,后来他就将上联拿掉,觉得“烧”字不吉利。
春联又称楹联或对联,上联与下联要对仗。对仗有顺对,有反对,有嵌字对,有叠字对,有顶针对,有宽字对,可长可短。如四字、六字、七字、十多字,长的也可写两行的龙门对。
做对联与律诗很有关系。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都是从陆游的律诗中直接拿出来的,也是很工的对联。对联形式很多,要注意的是末句的二字,一定要是仄声对平声,才有节奏感。那年《新华日报》记者写了一篇题为“胸中激情,笔底波澜”的文章去请教郭沫若,郭老将“情”字改为“浪”字,就是因为平仄声问题。
中国古文短而精,也很讲究字的平仄音韵,好些文句就是对子,如《千字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好的白话文也是,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在辞不害意的情况下,平仄声稍调一下就有不同效果,像“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与“岁”虽是一个意思,但平仄不同,读起来就有节奏感,有些近似文字游戏。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天长地久”、“如画如诗”之类的词句,根据平仄需要,颠倒过来用都无妨。
随着城乡的改变,贴春联的习俗也淡了,现在《藏画导刊》每年年底都要用几个版面刊登今人写的春联,看来喜欢的人还是不少。最爱今年韩羽写的“望子未必成龙;照猫却可画虎”。
春联不一定都贴在大门外,室内有地方都可贴,主人自己写最好不过。
时值庚寅岁初,我也聊作一联:
风云万里路,谁非过客;诗酒一窗书,梦回初年。
2010年冬于京华去来堂
(责任编辑:张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