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GE王一涵:艺术梦想 没有阻碍
2012-04-12 13:35:19 詹宏静
雅昌艺术网(詹宏静)2012年4月11日,“CIGE 2012” 贵宾预展在北京国贸展厅举办。少了往年的轰轰烈烈,多了平静的缓和。CIGE 2012 在继续深化与本土画廊合作的同时,也吸引了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及地区的画廊踊跃参展。
参展画廊特别点评:
空白空间执行总监张迪:其实我觉得“艺术北京”同“CIGE”都是各有所长的确是在时间安排上选择了其中一家,大部分北京的画廊可能都是从两个展会里面选了一家,根据自己的一些内部安排和外部时间比较客观,而且我们自己的计划、安排选了一家时间比较合适的展会。这两年的变化还是有一些新的单元介入,可能北京的两个博览会也有新的计划,还有一些新的服务,多元化吧,内容和形式也更丰富一些。因为可能还有大环境的原因,大家受到特别多的关注度,藏家群也有一些变化,比前几年有所不一样和增加。
沪申画廊展会主管沈璇:我们参加博览会希望推广画廊,也希望认识到新的藏家,还有就是有一个艺术家群体,我们希望将来有长期比较好的关系去维护他们。因为这两个博览会在同样一个时间段里边,我们也不太可能两个都有参加到,去年因为我们也过来CIGE,去年的状况还可以,所以可能也是一个延续,所以我们又过来了。
中艺博公司法人代表及执行董事 王一涵
特别的新鲜 给特别的你
雅昌艺术网:请您简单谈一下今年CIGE目前的一些状况,今年与往年有什么不同,或者亮点?
王一涵:除了常规的画廊展区,年轻艺术家个展,还有学术机构邀请展以外,增添了两个新项目,今年是中韩建交二十周年,我们邀请韩国的《经济日报》合作,一起完成一个韩国的主题展多媒体艺术展,韩国《经济日报》首先在韩国做了一个全国性的多媒体的艺术展览选拔赛,评选出前五名艺术家邀请到CIGE做一个多媒体的展览,这些多媒体作品更多会与普通的观众互动。很多运用科学技术,可能会比较有意思。
从今年开始以后每年邀请一个策展人,选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放在公共区域,今年我们请的民生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她提名艺术家刘伟。首先要把展览会做好,内容做好,其次要组织好观众,参观的人群。
雅昌艺术网:往年推荐一些年轻艺术家,今年有没有一些关于年轻艺术家的展览?
王一涵:年轻艺术家展区是一个常规项目,是画廊推荐,因为年轻艺术家部分都是画廊提名,他要展哪个年轻艺术家,我们把地方给画廊。
雅昌艺术网:可能画廊推荐了很多艺术家,因为位置是有限的?
王一涵:我们会建议他们,位置有限,所以我们也会看,他们要做哪些年轻艺术家,有的画廊,我们心里有数,不会很离谱,有一些可能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展什么,怎么样等等。没有专门的评委会,因为我们公司做这个博览会很多都是专业出身,所以倒也不至于,因为规模还不是很大,不至于聘一个外部的什么评委会,没有那么复杂。
画廊质量决定博览会学术高度
雅昌艺术网:今年同画廊合作的一些状况是怎样的?
王一涵:我觉得08年之后市场不太好是一方面,更主要原因是香港博览会,我们这个画廊博览会最早做的时候还是比较国际化的,08年之前的参展客户名单大部分是海外画廊,在08年之前海外画廊占70%,国内画廊只占30%。香港博览会的举办,截留掉很多海外的画廊,因为关税的问题,还有西方人可能更适应香港,这样我们就流失掉很多的客户。08年之前我们只挑中国画廊里最好的那些,中等或者中下等基本跟他们没有任何的业务关系。香港博览会举办,随着它的壮大以后,我们自然少了很多海外的客户,但是我们也并没有把我们少了的海外客户全部拿本土画廊来填。因为画廊在中国是一个舶来品,没有多少年的历史,一切都是一个新起步阶段,所以这么短的时间里,你期待有一大批的品质特别好的画廊出现是不太可能的。如果你要做一个彻底本土的博览会,就意味着博览会的水平会下降,对于我们之前举办的相对国际性的博览会是这样的。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就宁愿规模小一点,还是希望能够品质高一些。
在中国品质和规模很难两全,因为现在国内画廊的确数量非常多,798可能就有几百家画廊。在我看来如果你做一个博览会,全是来自于798的画廊有什么意义呢?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这个博览会画廊的水平,整体要均衡一些。差别不要太大,水平相当,另外还是尽可能要有一些海外的博览会来,因为这是一个业界交流的很好的平台。从09年,2010年到2012年规模比原来要小,原来120家画廊,现在差不多只有六、七十家,我觉得博览会是一个长久的事业,看你是要什么,我们可能还是希望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大小,他的定位不能低,品质不能差。
雅昌艺术网:您刚才提到海外画廊占70%,内地占30%,对于近年来一些削减,有没有可以补救的措施呢?
王一涵:当然我们也增加了一些,比如我们过去国内画廊就三十几家,可能现在增加到四十多家,将近五十家,还是会加一些,毕竟这几年的发展有一些画廊还是不错的,我们把那些好的觉得不错的加进来,另外我们还是会有一些差不多十几将近二十家海外画廊。
雅昌艺术网:合作模式及后续的服务是怎样的?
王一涵:博览会跟画廊不存在什么模式的变更,就是画廊需要交展位费给博览会,博览会给他场地,这个没有什么花样可翻新的。坦白地讲画廊跟博览会这种合作方法从生意角度来看,他付了展位费给博览会,博览会给你提供展位,并且提供宣传、提供大量参观的观众和有效的购买人群,到此事情发生完毕。出于双方合作的友谊,在没有博览会举办的时候,也会给画廊介绍一些收藏家,帮助他们做一些宣传、推广,我们自己有一个小杂志,在机场还有一个节目,也会利用我们宣传平台帮助他们做一些宣传和推广,这不是责任和义务,只是建立在彼此友好的合作关系上的一种友情往来,不是必须的。
经营模式、方向、资金成阻碍画廊发展问题
雅昌艺术网:海外画廊和内地画廊经营模式都不太一样,包括他们的艺术家选择的方向也不太一样,有没有地域的差异性?
王一涵:当然有,不同的地域反映的状况都不一样,我自己觉得海外画廊相对来讲他们历史悠久一些,很多画廊都是第二代、第三代。第一代也都做了好多年,还有大家看待事情也不太一样,成熟地区的画廊,会有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发展的不同的线索,每一个画廊主都会有他自己的看法,比如我欣赏什么样的艺术家,我会做什么样的艺术家,风格很明确,本土,国内画廊现在有特别明确目标的画廊不是很多。
雅昌艺术网:方向上可能还有一点盲目?
王一涵:有一点盲目,也有好多画廊业主不见得是很懂得艺术的,他可能把它当成一个好的生意,因为这几年中国艺术市场非常好,好的领域,不见得是真的多么的懂得艺术或者是热爱艺术。中国很多做得不错的画廊,并不见得非常赚钱,但是他有他自己特别明确的风格以及他追求的一个方向。有一些画廊蛮赚钱,但是并不见得有他自己的内容,可能市场上什么好卖就卖什么,这个是不太一样的。在我的心目中,我觉得一个好的画廊还是对艺术要有你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想实现的,至少有一点理想在。
雅昌艺术网:现在很多画廊有一些投资、融资,还有一些老板也不是艺术圈里的专业人士,您觉得画廊怎样才能把握专业度?
王一涵:作为其他领域从事画廊投资的角度,想做一个艺术的事情,投资画廊业务,无可厚非。如果你自己不是特别懂,你懂得资本的运作,懂得生意的模式,你就需要找一个懂专业的人跟你合作,做你的艺术总监,做你画廊的经理、负责人。
当然他自己特别热爱,很愿意苦于学习,又悟性很高,进步很大,其实你看好多以投资为目的的画廊做不长久,刚开始的时候挺风声水起的,影响很大,但是有的过两三年就已经不见踪影了,你看04、05年也有很多人做画廊,那个时候动作很大,投很多广告,现在都听不到声音了。
雅昌艺术网:就今年艺术市场您有没有一个预计,今年博览会是什么状况?
王一涵:应该还不错,因为现在艺术市场还是比08、09年、2010年要好一些,复苏了一些,前几天嘉德小拍拍得特别好。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是经营的问题还是什么问题?
王一涵:任何一个行业想来赚快钱,赚完就走都不是那么容易,要把一个事情做得真的有他的品质,做出品牌和影响力,这个着眼点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你还是要真的对这个行业比较热爱,真的有兴趣才可以。
雅昌艺术网:目前有一些画廊会和一些商业机构进行合作,您觉得他们与商业机构进行合作,会不会影响他们专业性?
王一涵:这个要看每一个具体关系的处理,我觉得画廊和商业机构合作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挺好的,如果有商业机构或者有投资人来资助你,也蛮好的,关键是画廊的经营者要怎么样处理好和投资人的关系,怎么让投资人能够接受,画廊也是一个漫长的事业,不是说立刻马上就能够专到钱走人的,你还要影响他,如果你真的影响成对艺术真的很有兴趣,愿意来支持,来资助,那就更好了。这个要看具体的人,包括具体事情的处理。我并不反对说,包括我有一些朋友做画廊也想找一些投资人和我来商量,或者请我们帮助他们介绍,我也会很乐意帮忙他们介绍一些这样的人和关系,但是我也会提醒他你自己要想好,如果投资人是对艺术有兴趣,他愿意资助的心态好办一点,如果他拿它成一个生意,你就要考虑以后不能做那些不赚钱的展览,必须要去做一些马上就能够变现的展览,你自己觉得行不行,你能不能接受,我会提醒他。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内地的博览会,同国际上大的博览会相比较,正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状况当中?
王一涵:一个初级阶段。比如每年巴黎时装发布会。这期间巴黎开始有时装秀,开始发布秋冬的衣服,人家办了那么多年,在人家发布会上发布的都是什么品牌?香奈儿、路易维登、阿玛尼、迪奥,你想这样的一个时装周它的水平是什么水平。如果说中国今天也做一个时装发布会,你想想都是一些什么品牌在那儿发布,如果我问你,我说你觉得巴黎时装周和中国时装周应该怎么来比较,不就一目了然了。
香港艺博会我觉得做得不错,而且巴塞尔也入股了,我觉得巴塞尔博览会集团,其实在很多领域都有同样的现象,它还是很成功的。现在欧洲做出了一个典范,然后进入美国市场,在迈阿密办一个,在亚洲办一个。香港可以说是全亚洲的城市,香港不是哪一个国家的,它是全亚洲的一个中心,而且香港本身条件又很好。基本上人都可以讲英文,服务态度都很好,亚洲很多国家去他们那儿交通都很方便。另外最关键是艺术品是零关税,香港金融业也很发达,就像瑞士一样。为什么欧洲的博览会瑞士最好,因为它是同银行业、金融服务业相关的,香港自然是全亚洲金融业服务对号的地方,我觉得它有它的优势。
关税阻碍成艺术品市场大问题
雅昌艺术网:内地艺术品关税要多一些,这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王一涵:非常大的阻碍,你想你在香港卖一件东西一百万,你不用交税,你在北京卖就要交二十几万的税,这是很多钱的。
雅昌艺术网:对于收藏家来说,他们有没有一个倾向?
王一涵:我觉得专业的收藏家,成熟的收藏家自然很愿意去香港,虽然他们去香港买也会面临一个问题,大陆收藏家去香港买作品,当他们想把作品带回大陆来也要交20%几的关税,但是这是收藏家要承担的经济问题,你自己想办法解决,不是画廊的问题,可是如果你在大陆办博览会,这个问题是画廊的问题,而且西方的画廊业比较规范,他们也不愿意做一些逃避的办法,在他看来觉得不够规范。
雅昌艺术网:内地的存在着很多阻碍的条件,例如艺术品关税比较多等,这些阻碍的条件下,您还能一直坚持着做。
王一涵:因为你要这样想,国外的作品来是有这些关税的问题,但是一些很高价钱的作品,可能税比较多。有一些作品价钱没有那么高,20%几的关税就没有那么明显了。比如你买一件几万块钱的艺术品就会觉得20%几也没有多少钱。去香港的收藏家都是非常成熟的收藏家,他已经可以成为真正的收藏家,他们是专门跑去看作品的。毕竟大陆还有很多成长中的买家或者潜在的买家,市场还是要去培养的。他来大陆的博览会几年之后,他成为一个可以专门去香港、专门去英国,专门去瑞士的收藏家,但是不可能一个人,他总是要对艺术有一些学习的渠道和来源。博览会比画廊影响力大,在一个城市里,所能够影响到人的生活层面太多多,其实是可以帮助培养和教育这个市场的,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在培养初级的购买者,等到他们成熟以后就跑到国外去买东作品,但是这也是应该的。
初级阶段 市场需要培养
雅昌艺术网:初级阶段的收藏家投入的钱、资金都会少一些,成熟了的收藏家会到国外,内地市场能够获益的机会就少了?
王一涵:我们并不赚买卖作品的钱,如果你的量也可以,毕竟艺术市场上百万,上千万的作品还是少数的,大量的作品还是一两百万、几十万、几万,的作品占大多数,而且中国这样的作品也很多。坦白的讲我觉得香港博览会,很多时候是西方画廊想来亚洲卖西方的作品给亚洲的客户,而并不是为了来发现亚洲好的艺术家,帮助我们的艺术家成长,不是这样的。我们作为一个中国本土的艺术博览会,希望能够在我们的平台上帮助中国有名的,或者说即将成名的,或者是年轻的在奋斗路线上的艺术家,给他们多一些推广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支持者,这是很重要的一刚面。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艺术家,继续创作。
如果艺术家正处在发展阶段,通过他的画廊每年卖掉一些作品,就能够把创作继续下去,这种条件下才有可能慢慢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艺术家需要更多的支持。但是这些成长中的艺术家是很难有机会进到巴塞尔和香港的博览会上去的,首先那些地方主要以西方艺术家作品为主,少数亚洲画廊,去了那样一个地方可能也要带成名艺术家的作品,回到我刚才讲的,我们做这个事情的人要想你本身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本身的目的,比如做博览会本身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促进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艺术市场健康发展,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能够让更多的艺术家能够有更多的支持者,有更多的人欣赏、喜欢他们的作品,购买他们的作品,这个才是有用的。
艺术更需要理想的存在
雅昌艺术网:以您这几年办CIGE的经验,跟我们讲一下做艺术博览会的一些感受。
王一涵:整个艺术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的事情,我想不管是经营画廊还是经营艺术博览会,我们的本质还是希望通过这些促进中国艺术的发展。这些事情有没有意义和价值都取决于有没有好的艺术家,有没有好的作品。如果这个国家有非常好的,不断地有好的艺术家出现,这些艺术家能创作出非常好的作品,自然就会出现一些好的画廊,一些好的藏家。所以我们今天做的所有的一切还是为了要促进艺术本身的发展。这才大家要交易的对象,如果他们没有好的发展,你做的这一切都是空的,因为你并没有创造价值,也没有传播好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受到了比原来更多的关注,他们发展得也不错,但仍然是一个初级阶段。为什么是一个初级阶段呢?很多买当代艺术作品的人还都是以投资为目的,而不是真正以喜欢收藏为目的。他还真不像是国画和古董领域,国画、古董在中国的时间久,有很多人打心眼里喜欢,当代艺术发展的是一个新的事物。又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吸引了非常强烈的眼球,包括资本的进入。所以在他还没有培养出足够的真正喜欢他的人群的时候就已经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在我看来,其实这不是非常理想的状况,大量投资者是有利也有弊的,有利的一点是能够把艺术事业期内放大,坏的作用是他把人的心态给搞坏掉了。让大家都更商业化,原来他们都在讲有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被一个收藏家买了,买的时候非常喜欢当时的价格是一百万,收藏家承诺永远也不拿出来卖,后来市场暴涨之后不停地有人诱惑他,五百你卖不卖、一千卖不卖,两千卖不卖?一个再有钱的人,一百买的,还没两三年,有人出两千买,这个诱惑是非常让人动心的,这样很多人的心态弄坏掉了。弄坏掉之后,环境没有那么健康。
如果从这些角度综合性地来看待中国的当代艺术仍然只是刚刚开始。有很多规范的、不规范的事,有很多理想的不理想的状况,我是想不管什么情况下还是不要失去这种信心,也不要灰心。我们还是应该要去想象将来总归这一切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成熟,另外做艺术的人你还是要有理想,我相信真正的那些画廊的从业人员,热爱做画廊的人,包括做博览会很早开始做这个事情的人,本身他们是对艺术有兴趣的。很多都是这个领域里科班出身的人,在一个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就开始做,现在总归比原来好一点,而且我自己觉得不管是博览会的同行,还是很多画廊的业者,大家都还是有一些艺术理想的,至少你能在这种环境下,你可以为了生存根据大气候的变化调整一些经营的策略。博览会大一点、小一点,国际化一点,本土一点,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到底用什么样的态度做这件事,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雅昌艺术网:对于艺术事业及艺术品的未来的您有什么展望吗?
王一涵:还是要一步一步地把它做好,做好的体现是什么?希望参展画廊以及这些画廊所代理艺术家的作品要越来越好。越来越多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越来越多的社会不同领域的人群能够关注到我们的博览会,参与到其中。画廊方面有好的交易,这个真的很重要。因为虽然对博览会来讲,交易额的多少我们并不会直接获得经济上的回报。同我们没有关系,只有一个博览会的交易好,才能意味着画廊会受惠包括艺术家在内。只有这样才能让艺术事业,包括艺术品市场更好地往前发展。因为艺术领域自身是创造实现不了、直接的经济价值,这些价值必须要其他领域的人来帮助实现。它不像一个产品或者一个食品或者是其他,自然是有它的消费人群,但是艺术品,如果没有消费人群就没有实际的经济上的价值,还是需要更多人群的参与。
雅昌艺术网:谢谢!
雅昌艺术网(詹宏静)2012年4月11日,“CIGE 2012” 贵宾预展在北京国贸展厅举办。少了往年的轰轰烈烈,多了平静的缓和。CIGE 2012 在继续深化与本土画廊合作的同时,也吸引了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及地区的画廊踊跃参展。
特别的新鲜 给特别的你
雅昌艺术网:请您简单谈一下今年CIGE目前的一些状况,今年与往年有什么不同,或者亮点?
王一涵:除了常规的画廊展区,年轻艺术家个展,还有学术机构邀请展以外,增添了两个新项目,今年是中韩建交二十周年,我们邀请韩国的《经济日报》合作,一起完成一个韩国的主题展多媒体艺术展,韩国《经济日报》首先在韩国做了一个全国性的多媒体的艺术展览选拔赛,评选出前五名艺术家邀请到CIGE做一个多媒体的展览,这些多媒体作品更多会与普通的观众互动。很多运用科学技术,可能会比较有意思。
从今年开始以后每年邀请一个策展人,选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放在公共区域,今年我们请的民生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她提名艺术家刘伟。首先要把展览会做好,内容做好,其次要组织好观众,参观的人群。
雅昌艺术网:往年推荐一些年轻艺术家,今年有没有一些关于年轻艺术家的展览?
王一涵:年轻艺术家展区是一个常规项目,是画廊推荐,因为年轻艺术家部分都是画廊提名,他要展哪个年轻艺术家,我们把地方给画廊。
雅昌艺术网:可能画廊推荐了很多艺术家,因为位置是有限的?
王一涵:我们会建议他们,位置有限,所以我们也会看,他们要做哪些年轻艺术家,有的画廊,我们心里有数,不会很离谱,有一些可能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展什么,怎么样等等。没有专门的评委会,因为我们公司做这个博览会很多都是专业出身,所以倒也不至于,因为规模还不是很大,不至于聘一个外部的什么评委会,没有那么复杂。
画廊质量决定博览会学术高度
雅昌艺术网:今年同画廊合作的一些状况是怎样的?
王一涵:我觉得08年之后市场不太好是一方面,更主要原因是香港博览会,我们这个画廊博览会最早做的时候还是比较国际化的,08年之前的参展客户名单大部分是海外画廊,在08年之前海外画廊占70%,国内画廊只占30%。香港博览会的举办,截留掉很多海外的画廊,因为关税的问题,还有西方人可能更适应香港,这样我们就流失掉很多的客户。08年之前我们只挑中国画廊里最好的那些,中等或者中下等基本跟他们没有任何的业务关系。香港博览会举办,随着它的壮大以后,我们自然少了很多海外的客户,但是我们也并没有把我们少了的海外客户全部拿本土画廊来填。因为画廊在中国是一个舶来品,没有多少年的历史,一切都是一个新起步阶段,所以这么短的时间里,你期待有一大批的品质特别好的画廊出现是不太可能的。如果你要做一个彻底本土的博览会,就意味着博览会的水平会下降,对于我们之前举办的相对国际性的博览会是这样的。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就宁愿规模小一点,还是希望能够品质高一些。
在中国品质和规模很难两全,因为现在国内画廊的确数量非常多,798可能就有几百家画廊。在我看来如果你做一个博览会,全是来自于798的画廊有什么意义呢?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这个博览会画廊的水平,整体要均衡一些。差别不要太大,水平相当,另外还是尽可能要有一些海外的博览会来,因为这是一个业界交流的很好的平台。从09年,2010年到2012年规模比原来要小,原来120家画廊,现在差不多只有六、七十家,我觉得博览会是一个长久的事业,看你是要什么,我们可能还是希望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大小,他的定位不能低,品质不能差。
雅昌艺术网:您刚才提到海外画廊占70%,内地占30%,对于近年来一些削减,有没有可以补救的措施呢?
王一涵:当然我们也增加了一些,比如我们过去国内画廊就三十几家,可能现在增加到四十多家,将近五十家,还是会加一些,毕竟这几年的发展有一些画廊还是不错的,我们把那些好的觉得不错的加进来,另外我们还是会有一些差不多十几将近二十家海外画廊。
雅昌艺术网:合作模式及后续的服务是怎样的?
王一涵:博览会跟画廊不存在什么模式的变更,就是画廊需要交展位费给博览会,博览会给他场地,这个没有什么花样可翻新的。坦白地讲画廊跟博览会这种合作方法从生意角度来看,他付了展位费给博览会,博览会给你提供展位,并且提供宣传、提供大量参观的观众和有效的购买人群,到此事情发生完毕。出于双方合作的友谊,在没有博览会举办的时候,也会给画廊介绍一些收藏家,帮助他们做一些宣传、推广,我们自己有一个小杂志,在机场还有一个节目,也会利用我们宣传平台帮助他们做一些宣传和推广,这不是责任和义务,只是建立在彼此友好的合作关系上的一种友情往来,不是必须的。
经营模式、方向、资金成阻碍画廊发展问题
雅昌艺术网:海外画廊和内地画廊经营模式都不太一样,包括他们的艺术家选择的方向也不太一样,有没有地域的差异性?
王一涵:当然有,不同的地域反映的状况都不一样,我自己觉得海外画廊相对来讲他们历史悠久一些,很多画廊都是第二代、第三代。第一代也都做了好多年,还有大家看待事情也不太一样,成熟地区的画廊,会有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发展的不同的线索,每一个画廊主都会有他自己的看法,比如我欣赏什么样的艺术家,我会做什么样的艺术家,风格很明确,本土,国内画廊现在有特别明确目标的画廊不是很多。
雅昌艺术网:方向上可能还有一点盲目?
王一涵:有一点盲目,也有好多画廊业主不见得是很懂得艺术的,他可能把它当成一个好的生意,因为这几年中国艺术市场非常好,好的领域,不见得是真的多么的懂得艺术或者是热爱艺术。中国很多做得不错的画廊,并不见得非常赚钱,但是他有他自己特别明确的风格以及他追求的一个方向。有一些画廊蛮赚钱,但是并不见得有他自己的内容,可能市场上什么好卖就卖什么,这个是不太一样的。在我的心目中,我觉得一个好的画廊还是对艺术要有你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想实现的,至少有一点理想在。
雅昌艺术网:现在很多画廊有一些投资、融资,还有一些老板也不是艺术圈里的专业人士,您觉得画廊怎样才能把握专业度?
王一涵:作为其他领域从事画廊投资的角度,想做一个艺术的事情,投资画廊业务,无可厚非。如果你自己不是特别懂,你懂得资本的运作,懂得生意的模式,你就需要找一个懂专业的人跟你合作,做你的艺术总监,做你画廊的经理、负责人。
当然他自己特别热爱,很愿意苦于学习,又悟性很高,进步很大,其实你看好多以投资为目的的画廊做不长久,刚开始的时候挺风声水起的,影响很大,但是有的过两三年就已经不见踪影了,你看04、05年也有很多人做画廊,那个时候动作很大,投很多广告,现在都听不到声音了。
雅昌艺术网:就今年艺术市场您有没有一个预计,今年博览会是什么状况?
王一涵:应该还不错,因为现在艺术市场还是比08、09年、2010年要好一些,复苏了一些,前几天嘉德小拍拍得特别好。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是经营的问题还是什么问题?
王一涵:任何一个行业想来赚快钱,赚完就走都不是那么容易,要把一个事情做得真的有他的品质,做出品牌和影响力,这个着眼点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你还是要真的对这个行业比较热爱,真的有兴趣才可以。
雅昌艺术网:目前有一些画廊会和一些商业机构进行合作,您觉得他们与商业机构进行合作,会不会影响他们专业性?
王一涵:这个要看每一个具体关系的处理,我觉得画廊和商业机构合作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挺好的,如果有商业机构或者有投资人来资助你,也蛮好的,关键是画廊的经营者要怎么样处理好和投资人的关系,怎么让投资人能够接受,画廊也是一个漫长的事业,不是说立刻马上就能够专到钱走人的,你还要影响他,如果你真的影响成对艺术真的很有兴趣,愿意来支持,来资助,那就更好了。这个要看具体的人,包括具体事情的处理。我并不反对说,包括我有一些朋友做画廊也想找一些投资人和我来商量,或者请我们帮助他们介绍,我也会很乐意帮忙他们介绍一些这样的人和关系,但是我也会提醒他你自己要想好,如果投资人是对艺术有兴趣,他愿意资助的心态好办一点,如果他拿它成一个生意,你就要考虑以后不能做那些不赚钱的展览,必须要去做一些马上就能够变现的展览,你自己觉得行不行,你能不能接受,我会提醒他。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内地的博览会,同国际上大的博览会相比较,正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状况当中?
王一涵:一个初级阶段。比如每年巴黎时装发布会。这期间巴黎开始有时装秀,开始发布秋冬的衣服,人家办了那么多年,在人家发布会上发布的都是什么品牌?香奈儿、路易维登、阿玛尼、迪奥,你想这样的一个时装周它的水平是什么水平。如果说中国今天也做一个时装发布会,你想想都是一些什么品牌在那儿发布,如果我问你,我说你觉得巴黎时装周和中国时装周应该怎么来比较,不就一目了然了。
香港艺博会我觉得做得不错,而且巴塞尔也入股了,我觉得巴塞尔博览会集团,其实在很多领域都有同样的现象,它还是很成功的。现在欧洲做出了一个典范,然后进入美国市场,在迈阿密办一个,在亚洲办一个。香港可以说是全亚洲的城市,香港不是哪一个国家的,它是全亚洲的一个中心,而且香港本身条件又很好。基本上人都可以讲英文,服务态度都很好,亚洲很多国家去他们那儿交通都很方便。另外最关键是艺术品是零关税,香港金融业也很发达,就像瑞士一样。为什么欧洲的博览会瑞士最好,因为它是同银行业、金融服务业相关的,香港自然是全亚洲金融业服务对号的地方,我觉得它有它的优势。
关税阻碍成艺术品市场大问题
雅昌艺术网:内地艺术品关税要多一些,这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王一涵:非常大的阻碍,你想你在香港卖一件东西一百万,你不用交税,你在北京卖就要交二十几万的税,这是很多钱的。
雅昌艺术网:对于收藏家来说,他们有没有一个倾向?
王一涵:我觉得专业的收藏家,成熟的收藏家自然很愿意去香港,虽然他们去香港买也会面临一个问题,大陆收藏家去香港买作品,当他们想把作品带回大陆来也要交20%几的关税,但是这是收藏家要承担的经济问题,你自己想办法解决,不是画廊的问题,可是如果你在大陆办博览会,这个问题是画廊的问题,而且西方的画廊业比较规范,他们也不愿意做一些逃避的办法,在他看来觉得不够规范。
雅昌艺术网:内地的存在着很多阻碍的条件,例如艺术品关税比较多等,这些阻碍的条件下,您还能一直坚持着做。
王一涵:因为你要这样想,国外的作品来是有这些关税的问题,但是一些很高价钱的作品,可能税比较多。有一些作品价钱没有那么高,20%几的关税就没有那么明显了。比如你买一件几万块钱的艺术品就会觉得20%几也没有多少钱。去香港的收藏家都是非常成熟的收藏家,他已经可以成为真正的收藏家,他们是专门跑去看作品的。毕竟大陆还有很多成长中的买家或者潜在的买家,市场还是要去培养的。他来大陆的博览会几年之后,他成为一个可以专门去香港、专门去英国,专门去瑞士的收藏家,但是不可能一个人,他总是要对艺术有一些学习的渠道和来源。博览会比画廊影响力大,在一个城市里,所能够影响到人的生活层面太多多,其实是可以帮助培养和教育这个市场的,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在培养初级的购买者,等到他们成熟以后就跑到国外去买东作品,但是这也是应该的。
初级阶段 市场需要培养
雅昌艺术网:初级阶段的收藏家投入的钱、资金都会少一些,成熟了的收藏家会到国外,内地市场能够获益的机会就少了?
王一涵:我们并不赚买卖作品的钱,如果你的量也可以,毕竟艺术市场上百万,上千万的作品还是少数的,大量的作品还是一两百万、几十万、几万,的作品占大多数,而且中国这样的作品也很多。坦白的讲我觉得香港博览会,很多时候是西方画廊想来亚洲卖西方的作品给亚洲的客户,而并不是为了来发现亚洲好的艺术家,帮助我们的艺术家成长,不是这样的。我们作为一个中国本土的艺术博览会,希望能够在我们的平台上帮助中国有名的,或者说即将成名的,或者是年轻的在奋斗路线上的艺术家,给他们多一些推广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支持者,这是很重要的一刚面。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艺术家,继续创作。
如果艺术家正处在发展阶段,通过他的画廊每年卖掉一些作品,就能够把创作继续下去,这种条件下才有可能慢慢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艺术家需要更多的支持。但是这些成长中的艺术家是很难有机会进到巴塞尔和香港的博览会上去的,首先那些地方主要以西方艺术家作品为主,少数亚洲画廊,去了那样一个地方可能也要带成名艺术家的作品,回到我刚才讲的,我们做这个事情的人要想你本身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本身的目的,比如做博览会本身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促进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艺术市场健康发展,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能够让更多的艺术家能够有更多的支持者,有更多的人欣赏、喜欢他们的作品,购买他们的作品,这个才是有用的。
艺术更需要理想的存在
雅昌艺术网:以您这几年办CIGE的经验,跟我们讲一下做艺术博览会的一些感受。
王一涵:整个艺术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的事情,我想不管是经营画廊还是经营艺术博览会,我们的本质还是希望通过这些促进中国艺术的发展。这些事情有没有意义和价值都取决于有没有好的艺术家,有没有好的作品。如果这个国家有非常好的,不断地有好的艺术家出现,这些艺术家能创作出非常好的作品,自然就会出现一些好的画廊,一些好的藏家。所以我们今天做的所有的一切还是为了要促进艺术本身的发展。这才大家要交易的对象,如果他们没有好的发展,你做的这一切都是空的,因为你并没有创造价值,也没有传播好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受到了比原来更多的关注,他们发展得也不错,但仍然是一个初级阶段。为什么是一个初级阶段呢?很多买当代艺术作品的人还都是以投资为目的,而不是真正以喜欢收藏为目的。他还真不像是国画和古董领域,国画、古董在中国的时间久,有很多人打心眼里喜欢,当代艺术发展的是一个新的事物。又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吸引了非常强烈的眼球,包括资本的进入。所以在他还没有培养出足够的真正喜欢他的人群的时候就已经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在我看来,其实这不是非常理想的状况,大量投资者是有利也有弊的,有利的一点是能够把艺术事业期内放大,坏的作用是他把人的心态给搞坏掉了。让大家都更商业化,原来他们都在讲有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被一个收藏家买了,买的时候非常喜欢当时的价格是一百万,收藏家承诺永远也不拿出来卖,后来市场暴涨之后不停地有人诱惑他,五百你卖不卖、一千卖不卖,两千卖不卖?一个再有钱的人,一百买的,还没两三年,有人出两千买,这个诱惑是非常让人动心的,这样很多人的心态弄坏掉了。弄坏掉之后,环境没有那么健康。
如果从这些角度综合性地来看待中国的当代艺术仍然只是刚刚开始。有很多规范的、不规范的事,有很多理想的不理想的状况,我是想不管什么情况下还是不要失去这种信心,也不要灰心。我们还是应该要去想象将来总归这一切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成熟,另外做艺术的人你还是要有理想,我相信真正的那些画廊的从业人员,热爱做画廊的人,包括做博览会很早开始做这个事情的人,本身他们是对艺术有兴趣的。很多都是这个领域里科班出身的人,在一个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就开始做,现在总归比原来好一点,而且我自己觉得不管是博览会的同行,还是很多画廊的业者,大家都还是有一些艺术理想的,至少你能在这种环境下,你可以为了生存根据大气候的变化调整一些经营的策略。博览会大一点、小一点,国际化一点,本土一点,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到底用什么样的态度做这件事,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雅昌艺术网:对于艺术事业及艺术品的未来的您有什么展望吗?
王一涵:还是要一步一步地把它做好,做好的体现是什么?希望参展画廊以及这些画廊所代理艺术家的作品要越来越好。越来越多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越来越多的社会不同领域的人群能够关注到我们的博览会,参与到其中。画廊方面有好的交易,这个真的很重要。因为虽然对博览会来讲,交易额的多少我们并不会直接获得经济上的回报。同我们没有关系,只有一个博览会的交易好,才能意味着画廊会受惠包括艺术家在内。只有这样才能让艺术事业,包括艺术品市场更好地往前发展。因为艺术领域自身是创造实现不了、直接的经济价值,这些价值必须要其他领域的人来帮助实现。它不像一个产品或者一个食品或者是其他,自然是有它的消费人群,但是艺术品,如果没有消费人群就没有实际的经济上的价值,还是需要更多人群的参与。
雅昌艺术网:谢谢!
(责任编辑:詹宏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