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改造历史”背后的事实

2012-04-24 15:51:52 李云霞

  在谈“改造历史”的前面先谈一谈资本的力量,从西方的发展史中不难看出,资本能把一个野蛮的部落甚至时代迅速的发展文明进入高速经济的文明现代化大都市,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资本的力量如此之巨大吗?拉回视野,看看中国的发展,从清朝的闭关锁国,资本不流通,仅仅靠变卖自身的固有资源来换取资本,这个时代中国是被动者,是处于挨打的状态,浩浩荡荡的大中国,有着丰厚的年代背景,根基远远不差于西方的那些小国,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让八国给灭掉了,原因很简单,中国没有资金,没有抵抗外国的实力。

  资本的力量如此重要的地位,一直都没有改变,甚至在今天,资本效应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作为高于生活的艺术,也不免其咎。拿中国来举例,20世纪中国的美术界是以救国图存为己要,资本还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引进外资,进入全球化时代后,资本效应开始初露矛头。

  2010年5月4号,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的“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展览,把资本改造历史的效应推到了顶峰,这次展览无论是在展览规模还是投资金额都是史不能及。但是,展览的质量却遭到很多人质疑,投资与展览质量不成正比。

  改造历史的展览投资很大,效果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个人认为,下面的几点原因不能被忽视:

  一, 投资商给策展人的限制太多,绘画形式单一化。

  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美术界变化最大的应属装置和影像艺术的发展及多样化,仅仅在北京就出现了很多颇具典型代表的年轻影像艺术家。但是在此展览中,装置、影像作品却少之又少,中国近几年很多玩装置很典型的艺术家没有在展览中出现,原因何在,就是因为装置没法收藏和拍卖,投资方赚到的利润太少,所以限制装置艺术的展览。相反,很多架上绘画的质量不是很高,但是因为它们方便出售,所以展览中出现了大量的架上绘画作品,尽管很多作品的风格是一样的、重复的;

  二, 四川地区的艺术家占展览艺术家的百分之六十、七十左右,比例大的惊人。

  可以这么说,此次展览基本上是一个四川地区的地方展,群落效应太过明显。四川的名人,艺术家或策展人无论想怎么推销本地的画家,也不该在如此权威、重大的展览中作出过分偏袒的举动,这样一来,此次展览的权威性就降低了,改造历史的初意就变质了。

  三, 策展人吕澎本人就是一个擅长宏观叙事的人,却常常忽略细枝末节,虎头蛇尾的习惯。

  按理说,投资1800万在艺术界来说,应该称得上是顶峰了,但是去展览厅馆看看,效果却不怎么好,绘画单一性,展览的分类没有特点不明确,很多不入流的画家的作品,竟然和当代红星一块展览,究竟是谁占了便宜,谁委屈,这个问题大概只有艺术家才能明白,而且,参展艺术家的画必须允许画廊代理一年,等于交给投资方一幅画,所以很多知名度高的艺术家是不愿意参加此次展览的,一个方面是和很多不知名的画家的画一块展对于出名艺术家来说这本身就是掉价,还要去无偿的交出一幅画,这样的方式,哪个艺术家会拿出自己的经典作品或者说是比较满意的作品,知名艺术家充其量是看在策展人的面子上给吕澎一份礼物。不过艺术家再大度也是有底线的,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没有几个人会去做,即使是碍于面子问题。所以,毋庸置疑,这次展览作品的质量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四, 此次展览仿效奥斯卡的颁奖模式:艺术家上台走秀领奖,想引领当代社会主流的趋势,不过,艺术家毕竟不是明星,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更多是拘谨而不是作秀,因为他们毕竟不是演员出身,不习惯抛头露面的去摆POSE,对于观众来说,与其看艺术家们羞涩拘谨的表现,不如看主持人来的养眼,所以这个模式,降低了艺术的权威性,对观众和艺术家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改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造了美术展览界的历史,至少这次展览的模式给以后的展览提供一个模板,也会成为以后策展人办展览的超越的对象与动力。这次展览可以集资1800万,展览场址能在国家会议中心,后面的展览可能就想到中国人民大会堂,拉动更大的投资商,一切向中心看齐吗。

  -------

  文章来源:李云霞博客: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dear/106314

(责任编辑:唐诗含)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