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对外开放
2012-05-01 08:33:34 石剑峰
2008年,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出版。当时,这位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对外宣称,他将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真实再现小说中的“纯真博物馆”。今年4月28日,修建4年之久的纯真博物馆在伊斯坦布尔正式对外开放,馆址正是小说中所述“楚库尔主麻的达尔戈奇·契柯玛泽街24号”,也即书中女主人公芙颂家住址。
《纯真博物馆》是帕慕克获得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酝酿了十年之久的作品,以富家子凯末尔的视角记述追求远房表妹芙颂的过程,此过程情意绵绵又惊心动魄,既有色欲沉迷又有伤怀感动。当芙颂最终远去时,无法忍耐的思念让凯末尔开始收集起爱人的一切,也勾连起整个伊斯坦布尔的往昔。这些便成为纯真博物馆的馆藏,这既是小说中的故事,现在又成为伊斯坦布尔的现实。小说出版于2008年,2010年《纯真博物馆》中文版由世纪文景引进出版。
就在小说出版同时,帕慕克的私人博物馆“纯真博物馆”也开始修建。在世界各地各个版本的小说《纯真博物馆》中也都附赠了一张免费参观门票。修建这座博物馆对帕慕克是一笔不小的开销,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奖金约100多万欧元全部投了进去还不够,帕慕克说,这本书的版税也投入到了博物馆修建之中。而博物馆的开馆日也从2010年一直拖到了现在。
帕慕克在小说《纯真博物馆》中写道,“我爱芙颂,也爱她爱过的,甚至是触碰过的一切。我悉数收集起那些盐瓶、小狗摆设、顶针、笔、发卡、烟灰缸、耳坠、纸牌、钥匙、扇子、香水瓶、手帕、胸针……将它们放入了自己的博物馆。”小说中的“纯真博物馆”里所有的物件,居然真的在伊斯坦布尔帕慕克的博物馆中再现了。
这座真实存在的博物馆,忠实再现了小说《纯真博物馆》和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1950年代至2000年半个世纪间的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值得尊敬的,这些日常物件需要留存下来。这并不只是对过往的缅怀。这是对普通人和他们生活中物件的记录。”帕慕克说。
帕慕克为写作《纯真博物馆》和建造这座私人博馆,曾走访全球大小博物馆。他说:“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非常少,它们中大多数只是简单展示了一些历史纪念品。后来,欧洲一些城市的后街小博物馆让我理解什么才是博物馆,就像我小说里写的,就是讲述个人的故事。”帕慕克说,“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它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个人对这些珍藏宝物的博物馆有反感,而它们却成为未来博物馆的榜样。”
在帕慕克的观念里,理想的博物馆在街头,它们展示的是当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我不会去建造一座宏伟的、纪念性质的博物馆,而是去展示这座城市后街中、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物。”帕慕克说,“博物馆应该探索和揭示现代人的人性和普遍性——尤其是在非西方国家产生的。”
帕慕克下一部小说将讲述一位伊斯坦布尔街头摊贩艰难维生的故事。
(责任编辑:蔡卓)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