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哭泣围屋何时唤醒文物保护的自觉

2012-05-04 08:42:50 吉言

  据报道,深圳坪山新区大万世居被风光保护,其余客家围屋则破败不堪,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读罢报道,笔者有两点疑惑。其一,既然所探访的世居已被有关部门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点”,为何还会呈现“或被小作坊进驻、或被涂鸦、或被种菜、或被堆放废品”等破败景象呢?照理说,按国家《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各级行政单位应该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的方针下,制定保护措施,投入经费,确保文物安全才是。尤其是深圳作为一座国土面积相对较小的一线城市,文物保护量相对较少,财政也较为充裕,相对于去年迎盛会刷墙、整修街面的投入,有关部门对于相关建筑的基本日常维护和管理应该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所以,出现眼前不堪景象,受访单位表示的“经费不足”看起来更像托词,其真正原因还在于相关部门文物管理意识不足、责任心缺失、协调力度不足。说得不客气一点,失职才是文物损毁的元凶。

  其二,既然都是世居,为什么保护的只有大万?这一不公平现象的背后,似乎又折射出有关部门飘忽的、运动式的工作作风。面对同样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不是一视同仁,静下心来加强全局化、精细化、常态化规划和管理,而是一味为了体现成绩,舍弃大部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一个亮点。这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工作方式,或许在某些工作中行得通,但对于需要静心呵护的文物保护来说,是万万不可的。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全民财富,如果让这种风气横行,将有大量值得城市珍视的东西被损毁,甚至永久消失。

  文物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表征,而文化是城市的根,是城市继以发展的驱动力。但哭泣的围屋,却无情撕开了文化保护的冰山一角。我们的这座城市虽然鉴证了千年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根脉相传,也有着鲜明的改革开放发端城市的诸多标识。包括围屋、旧城、城中村、特色街区、老旧地名等等,对于一座移民城市来说可谓是弥足珍贵的,但在滚滚的产业升级洪流中,在更新改造、形象包装的声浪下,在这中心、那产业区的推动下,处于城市一隅的它们,往往被遗忘、废弃,甚至被拆卸,或者被武装得面目全非,这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不过报道反映的网友对围屋的深厚感情,加之不久前发生的居民阻止南中学堂拆除修路的新闻,还是让笔者感受到温暖。来自民间的、自发自觉的文物保护热潮正在渐渐形成,对历史的守望意识在不断强化,对文化的追求正在不断升温,这种力量正是城市发展的希望。但愿这股力量能真正敲击责任部门的神经,推动他们用勤勉的工作和踏实的作风,去助推一座人文之城的形成。

(责任编辑:陆晓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