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现的风景
2012-05-08 14:24:56 邱正伦
——评刘曙光写意油画
在中国当代绘画谱系中,刘曙光的独特性表现在他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以青藏高原为题材的写意风景画创作。尤其是在中国都市化越来越突出的时代语境中,刘曙光的写意风景的意义变得更加明显。如果说都市化正处在全面加速之中,那么刘曙光所描绘的雪域风景却在彻底减速;如果说都市化的万花筒旋转得越来越快,那么刘曙光所追寻的则是越来越慢;如果说现实越来越缺乏诗意,那么刘曙光的写意风景则是不可多得的诗性回归。
面对刘曙光以《乾坤苍润》为代表的写意油画系列作品,艺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刘曙光是一位当代性极强的画家,另一种则认为刘曙光极端怀旧。事实上,刘曙光正是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寻找自己的精神指向。一方面,他对现代都市中千篇一律的繁华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感与警觉,对繁华中的精神废墟保持着视觉上高度的洞察性,对现代人的生命存在状态不可回避地提出质疑;另一方面,他对大自然始终保持着一种诗意的回望,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去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家园的视觉阐释。也正是在这两种极端之间的艺术冲突,他的写意油画表现出现代人生命状态的复杂性和无奈性,并同时将画家自身的艺术探寻推向人与自然险象环生的矛盾之中,不给自己留有任何借口与余地,让正在远离或者正在消失的自然风景得以重现,从而以独特的写意风景画创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具有普遍启示性意义的视觉文本。
刘曙光确实是一个在艺术上极具抒情意味的画家。这种抒情意味不仅表现在绘画题材上,而且表现在绘画风格上。画家进一步将这种写意意味、抒情意味推动到了极致。这组作品大多以青藏雪域高原自然人文景观为题材,画面以广袤空灵、经幡飞动的景象为基调,表现正在离现代都市越来越遥远的自然景观。画面上很少有人物出现,即便有人物场景,也只是作为大自然的点缀之物,这种表现似乎在不断提醒人类应该对大自然心存敬畏。整个场景看上去没有任何现代氛围,甚至画家有意识回避现代工业、后工业因素对画面的嵌入,这可能正是他所要表达的意图所在:为当代社会提供精神上最为纯净的视觉见证,让大自然的景象不经受任何污染地得以重现,尽可能让画面保持画家对大自然精神家园的诗意憧憬。
刘曙光在写意油画中所描绘的是浩瀚的雪域世界,但画面中却蕴藏着某种十分温暖的因素。刘曙光的风景画,不是指惯常写实意义上的自然景物,而是现代都市人群对大自然的诗意期待。正因为如此,在表现他笔下的雪域高原时,放弃了备受称赞的写实技法,而是极力地追求一种当代性的写意表现。这种写意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自然景物的静态刻画,而是将画家的创作意图置于人与自然、有限与无限、现实与理想等哲学的层面上予以思考和表达。所以,面对刘曙光的写意油画作品,观众始终会被带入到一种天地极限的视觉体验之中。通过画家的视觉表达,不仅可以感受到青藏雪域高原的自然之美,而且会不由自主地接受大自然的精神震撼和灵魂洗礼,从而内心产生一种纯粹的圣洁的精神指向,对大自然心存敬畏。
英国风景画家康斯太勃尔说过,他要画出真实的风景,而不是那种诗意的、抒情的风景。刘曙光也需要画出真实的风景,所不同的是他始终看重和要表达的正好必须是写意的、诗意的、抒情的风景。这里涉及对真实的理解。或许刘曙光所理解的真实往往不是那种自然景物的外在真实,而是人们对大自然诗意情境的追慕与回忆。指出这一点,对刘曙光来说有着双重意义。首先他要通过在艺术上寻找已经丢失的,或者正在丢失的色彩谱系,同时还希望通过艺术寻找已经远离或者正在远离的充满诗意的、回味无穷的自然世界。
以《乾坤苍润》为代表的系列油画作品是画家对青藏高原题材进行写意表现的艺术探索。在刘曙光看来,青藏高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视觉图像资源,而且包含着对人的生命的巨大启示。按照画家自己的说法:“当我每一次走进青藏高原的时候,都好像是第一次面对它。高原对我的震撼仿佛是无穷无尽的,包含着巨大的能量,我无法因此而平静下来。”从他的作品叙述语言的效果来看,刘曙光笔下的高原,则始终包含着一种宁静的震撼,自然的生命能量和画家的表现激情都在同一个时间切口达成了相应的和谐。在我看来,画家所认识的高原,似乎是和一个特定的时刻和特定的情景相关,每一次面对都有全新的触动、全新的体验、全新的视觉表达。所以在他的写意油画作品中,差不多都是画家对现实的视觉体验和雪域高原充满着温暖意味的一次相遇。画家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充满了表现的激情。就画中所描绘的景象而言,刘曙光在对青藏高原这种壮观的场景进行提炼和表现时,他选择的方式不是对高原一草一木或者某种景象的静态写实刻画,也就是说画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高原的某一过分细节化的生活场景中,而是始终带着一种深度的写意体验和表现激情进入,所以画面总是显示出一种博大、凝重、深沉的高原品质——一种宁静的震撼。
笔者之所以要把刘曙光的《乾坤苍润》系列作品放在写意表现的风景画立场来探讨,原因非常简单:他不是一位追求时下潮流的画家,他从不回避现实生活,甚至不回避对现实生活中那些重大题材的创作。事实上,我们的艺术界确实存在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倾向,要么太容易迷恋表面的现实潮流,无视现实中富有精神生命的东西,甚至被现实中过多的细节表象所遮蔽;要么过分强调画家的图像策略,随意地图解现实生活,甚至以歪曲和虚构的方式任意消解和颠覆现实世界的真实景象。刘曙光不是这样,就他油画作品而言,画家总是致力于自己对大自然的激情中找寻到一种积极的生活诗意。
当然,我们这里更多地在探讨刘曙光油画的精神品质,但并不等于说他不注重绘画的形式探索。事实上,刘曙光在绘画语言上的探索也是极富成效的。通过这一系列的写意油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刘曙光在绘画语言上也实现了一种大的转换,那就是从此前的写实转化为充满抒情意味的写意表现。正因为如此,他的绘画才和那种潮流化的创作区别开来,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姿态。
在面对画家这一系列写意油画作品时,不少人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他的画面为什么很少有人物出现,即便有人物出现,也总是有意识地将人物做渺小化的处理。借用刘曙光自己的话来说:“之所以对人物做这样的处理,我不希望让我的画笔再一次去渲染那种表面上的市场繁荣,那种没有顾忌的旅游开发,我希望在我的画布上留下雪域高原那种原生态的自然景象,让正在远离或者正在消失的风景得以重现!”□
邱正伦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邓国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