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水墨打上聚光灯
2012-05-08 15:52:44 邓君华
秀空间(Show Space),成立于2007年,因主人郑秀珍女士之名而得。作为浙江首家实行西方签约代理机制的画廊,一如其名,空间成立之时就是一场秀的开始。秀,是一种主动的宣告姿态,新水墨在这里登场。秀,更是一种情景构建的努力——期望寻找一种本土文脉与当下精神的共鸣,聚光灯下的新水墨,是我们一起激动与欢呼的理由!
沉闷需要被打破
杭州衔接着内陆与沿海,文化的积淀与创新同时在此汇聚,传统与现代的反复碰撞成为了杭州经济与艺术的发展推动力量。就经济发展而言,杭州是浙商民间资金活跃与信息的交汇之地,创新成了杭州的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上世纪末,诞生了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民营资本与新经济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自生体系,各行各业不断催生出新的商业观念与资本运作模式。文化上,杭州自古文人荟萃,积累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所在地,杭州孕育了国学大师黄宾虹、中国美术教育家潘天寿、当代艺术实验水墨的领军人物谷文达等,是中国新艺术形式当之无愧的发源城市之一。凭借经济实力的硬指标、艺术资源的软环境与两者共有的创新气质,我们似乎可以期待一个活跃的当代艺术市场。
“画店倒是不少,在劳动路上有四五百家,卖的多是传统书画,做当代艺术的画廊却没几个!”秀空间负责人郑秀珍向我们道出这样一个事实,“传统书画在杭州的势力太强了,有点被宠坏的味道。在北京卖5万的作品,在杭州能卖到8万,购买目的以送礼居多。”寥寥几句的描述让我们感到了艺术市场的沉闷。同样感到沉闷的,还有身处杭州的艺术家。当代水墨艺术家张浩表示:“我们很少和一级市场互动,好像完全是两个世界,彼此都不太了解对方在想什么,外边的人不知道我们在搞什么。” 消费者、画廊、艺术家如同共处一座巴别塔中,各有自己认同的艺术语言。笔者查询了2011年浙江省美术馆(微博)过往展览的记录,除个别油画展之外,几乎都是经典的传统书画作品展。这更是从官方引导的角度,加大了传统书画的筹码。
现实让我们不能把杭州这个城市所具有的创新精神简单地等同于一种普世的当代意识,找不到当代意识这把钥匙,理解当代艺术便无从谈起,当代艺术市场更是无源之水。传统国画的欣赏习惯、送礼的购买动机,与关注当下的生存体验的当代艺术及精神消费性购买是两回事,也许,创新的习惯要超出技术与商业层面,介入到当代意识的构建,进而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寻找一种承前启后的介入方式。
新水墨:承前启后的立场
如何介入?从学术的角度而言,杭州具备优秀的水墨传统与创新精神。80年代起,中国的新水墨实验在不断拷问传统以及寻求新的语言,从理论到创作,形成了群体的力量,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性媒材之一,无论是艺术创作者还是普通的中国人,都有水墨的视觉经验。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也正在发生着从传统形式出走,到回归传统精神的转变。新水墨,似乎是对文化断层最好的弥补方式,因而也具有了承前启后的立场。
然而,市场的变化总慢于艺术的敏感。虽然水墨市场在杭州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兴旺的需求,但是受宠的大多是程式化的作品,传统文人画依然主宰浙江市场。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的郑秀珍深知水墨对于杭州乃至浙江的影响之广之深。怎样在一个新艺术形式喷薄与市场陈旧的格局中寻求画廊经营定位?
“一个画廊需要建立在本土文脉基础上的当代意识觉醒与文化承担基础之上,将正在发生的艺术演变,通过展示与社会进行多层次的交流,逾越传统与当代的鸿沟,为这个城市打开一片广阔的视野,感知一种鲜活的文化时代感。”基于综合的判断,秀空间成立伊始就立足挖掘本土新生艺术资源,举办了一系列新水墨联展与个展,决心一改杭州艺术市场的沉闷面貌。画廊持续5年代理了谢海的作品,先后举办了《文心清远——谢海水墨艺术近作展》(2011)、《海,听见了》(2010)以及多个水墨联展。水墨作为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语言呈现在人们面前,它可以表现什么?在谢海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两大系列——传统水墨语言与新视觉形式结合创造新语境的持续实验(《潘多拉的盒子》、《行行复行行》等)以及水墨作为简约生活态度对日常的记录(《画室系列
绝色之兰》、《踏青归来》)。在这些作品中,水墨作为我们熟知的媒材,被演绎成不同的画面形式而解读出层次丰富的意义,在远可通唐宋气韵,近可及当下的精神中,我们为自己找到了文化的归属与当下的立场。
一场共同参与的开放秀
接触过郑秀珍的人,都说她是一位热情豁达的人。在此次杭州考察的有限时间里,笔者也感受了她对艺术的热忱以及喜乐的人格魅力。半天的采访中,门庭络绎不绝,藏家朋友来了,郑秀珍毫不避讳,给笔者提供了解杭州艺术市场真实状态的访谈便利。到用餐之时,还把我们与杭州的藏家朋友领到一家餐厅,该餐厅配饰着秀空间代理艺术家的作品,谈笑中,美食与艺术融汇一体。艺术回归了生活,艺术的分享如此亲切且无处不在!席间郑秀珍介绍道:“到今年3月,秀空间已足足走过5个年头。”说到成立的初衷,她依然带着当初对艺术的诚恳与执着,“做企业,单纯的买卖关系,做久了就会心生厌倦。做画廊则不同,它承担着比艺术家生命更重要的艺术推广的重任。”正是这种文化的力量,让郑秀珍从一个义乌商人回归到一个热忱、坚持的艺术推广者。
“美术馆做的是过去的艺术史,画廊做的是当下的艺术史”。 最早的画廊诞生于法国。当时,尚被排除在主流艺术和官方沙龙的赞助之外的印象派画家们,其作品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市场。通过这里的画商杜兰"鲁尔的不懈努力,他的画廊买下这些艺术家积压的作品,多年以后,画商的努力得.。。更多>> 回溯西方画廊的历程,最早的画廊诞生于法国。当时,尚被排除在主流艺术和官方沙龙赞助之外的印象派画家们,其作品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市场。画商杜兰·鲁尔买下这些艺术家积压的作品,多年以后,这些画获得了巨大的增值。过去一百多年,西方画廊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模式:通过专业的艺术眼光,发现优秀艺术家,通过作品销售利润来维持画廊的经营,支持艺术家创作与持续的推广,直至艺术家成名,画廊也获得成功。正是基于对西方画廊艺术发现功能的认知,秀空间在成立之初,效仿西方画廊的签约代理制度,签约了谢海、张灵、李戈晔、王东春,推广一些当代意识较强的作品,当中主推新水墨。其中谢海的身份较为特殊,他既是一位新水墨艺术家又兼任《美术报》的主任。“新颖的水墨面貌,是我们选择艺术家的第一条件;其次,艺术家所能带动的社会资源,也会为画廊带来更多的关注”,郑秀珍坦诚道来。实际上,秀空间和签约艺术家的关系,有如艺术经纪公司与明星一般:合作期间,画廊为艺术家制定系统的展览推广计划,每个展览投入过百万,精心策划与布展,做好媒体公关工作,开幕式艺术家与嘉宾都盛装出席;画廊全力支持艺术家创作所需,如出国考察学习等,画廊均提供经费支持,细到衣食住行,画廊扮演了生活顾问的角色。采访现场,一身时尚打扮、思维跳跃的谢海还翻着自己的衣领,说他的衣服、形象设计都是秀空间一手操办的。保姆式的服务让艺术家免除了经济的后顾之忧与生活繁杂事务,让艺术家能全身心投入到作品创作中。高调的运作,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场鲜活的秀,新水墨带上了时尚、精致的气息一下子走到了聚光灯下。秀空间察觉到,画廊除了发现与支持新的艺术探索之外,对正在发生的艺术具有社会放大功能。通过把艺术家、收藏家、批评家、媒体聚集在一起,画廊让一切本来在默默发生的事情显影,让新颖而松散的学术关注点,串成一条线索,并引发讨论与关注,画廊应该具有这样开放的意识。
聚光灯下未必都是灿烂的笑容。据郑秀珍回忆,杭州市场对于其所经营的艺术作品,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懂、不接受。所以,一开始,画廊成了新水墨最大的买家;后来通过一个个展览与艺术沙龙分享的形式,让艺术家与藏家面对面交流,带动身边的朋友从理解到购买。在2007年至2010年间,秀空间每年投入数百万购买签约艺术家的作品,先后举办过签约艺术家的个展、首届新水墨艺术邀请展、江浙沪水墨艺术家作品邀请展等主题性联展,持续参加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等艺术博览会,出版画册,并参加各种品牌活动,在专业市场与新的市场中,提高了代理艺术家的社会认知度。早期开始跟着画廊买作品的藏家也开始尝到了艺术品增值的甜头,更重要的是,杭州藏家对于艺术的理解力,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就在笔者采访期间,偶遇画廊的一位老顾客,竟然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聊起抽象绘画与音乐的共性。正是在这种持续的交流分享中,收藏者在艺术那里找到了共鸣,并成为了新水墨的志愿推广者。
5年的经营,郑秀珍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艺术的学习与推广中。与媒体建立良好的联系,是秀空间能聚集人气的秘笈之一,这让秀空间成为了各地艺术同行往来杭州的落脚点。同时,秀空间也乐于将专业媒体向杭州藏家群内赠阅,做好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工作。润物细无声,多年过去,秀空间已建立了本土及周边市场的藏家群,也通过和不同行业机构的互动,让艺术回到生活本身,与杭州这个城市的人们发生着联系。据郑秀珍介绍,今年她将和朋友在杭州新增设两家艺术会所,以一种生活化的方式,让新水墨在这个城市被认知、理解、分享和传播。
相对于传统艺术,当代艺术更关注当下的生存体验,与并行的社会交换着观点,与周遭构成一个开放性的互动系统。城市,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群居空间,是当代意识的发生现场,是艺术传播的空间载体。在秀空间,艺术家、藏家、批评家、媒体、画廊都是参与者,来往聚散间,大家共同推动上演了一场永不中止的秀,而新水墨,是聚光灯下的主角。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