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履生:用摄影扑捉博物馆建筑背后的光影美学

2012-05-18 20:01:52 彭羽(实习生)

《光影造化》陈履生摄影展开幕式剪彩

陈履生先生陪同嘉宾参观作品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摄影作品

陈履生的《法国罗浮宫》摄影作品

  打开陈履生先生的简历,国画家,美术史研究学家,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出版社编辑主任,油灯收藏家,各种身份集于一身。而于五月十八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的这个名为“光影造化——博物馆建筑摄影展”的陈履生摄影个展,又一次将他的身份扩充至一个摄影艺术家的角色。

  从“光影造化”这个摄影展中主题的选择上看,皆是以陈履生先生作为一名长期博物馆工作者的视角去拍摄在光影变化下博物馆建筑背后的奇妙美感。恰逢开幕当天正好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这也与此次展览的主题不谋而合。

  如墨国博,多彩异馆

  稍微用心的观众在观看陈履生先生这次的摄影作品中都能够发现,作品从颜色的表现而言就能够分成两大部类。以单色表现的黑白灰拍摄是陈馆长现在就职的中国博物馆,而加以色彩渲染的作品则多是陈先生在参观其他国家博物馆或美术馆留下的光影印迹。

  在和陈馆长近距离的采访中,记者也就这个问题单独拿出来做了询问。陈馆长说道,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在之前一些看过他这些作品的人那里听到过很多次了。这样的区别展现其实是有他个人的一些艺术设想。从中国画的精髓出发,墨分五色,而五色又能根据不同色相比例的调配及稀释度浓淡变幻出无数种不同的颜色,同时在画面表现时又还是保留了它统一的墨色基调。中国博物馆的建筑特色又正好符合了如同中国画般“如墨”的色调,深灰,米黄,白色的大量运用,使得陈馆长在拍摄成片之后就选择了这样符号性强震撼感足的单色表现手法。

  而在谈到其他国家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时,曾今也尝试想用单色形式展现的陈馆长则认为,如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那些欧洲美术馆。色彩的绚烂和美丽已经让他难以舍弃,如在拍摄法国卢浮宫的一张天空中的云彩倒影在金字塔建筑一面时,地面,天空和建筑表面达到了“三位一体”般的和谐和统一。当实验性地去除其中的颜色,呈现的美感大打折扣。于是陈馆长知道,这应该是色彩的存在感在向他召唤。而当大自然的光影能够将这些异彩斑斓的异国博物馆,美术馆进行再一次美学分化和加工后,得到的更多的应该是适合他们的多彩呈现法则。

  丢弃物理关系的图纸,发掘建筑师独特的光影语言

  陈馆长在描述如何扑捉这些光影与建筑之间的产生变化的摄影作品时说到,运气和等待不能创造。因此当观者置身于展览厅内看到的这些作品,它的出现即偶然又是固有规律的产物。每个光影的出现都必定是那个时间段所独有的,而又因为时间的流逝性,使得拍下它又变得那样的碰巧。

  这便和陈馆长在对待博物馆摄影所持的理念有所呼应。既是,既要丢掉物理性的图纸,但也要在建筑师绞尽脑汁考虑博物馆光学关系的工作后去发现他们如此独特且充满美感的建筑语言。在摒弃全部物理性的设计功能之外,又拾掇其部分能和自我主观意向想结合的客观建筑光学关系。此时,选择和把握便在此变得尤为重要。

  而摄影作品也如同所有的美术作品一样,直接用作品说话,观者便能够从直观视觉感染力或更为专业的图像学方面去评价陈观者对以上能力把握的表现程度了。

  陈馆长这样单纯从美术馆建筑为摄影主体表现的展览尚属国内首例,从独特性而言做的还是相当专业的,无论从作者的职业,从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还是从他从小与摄影的情缘而言是他足够的说服力的。在与广东博物馆的朱万章老师谈论他对此次展览的感想时,他也说到,作为一个博物馆工作者,当他看到这些与博物馆、美术馆息息相关的摄影作品时,他认为除了专业的摄影水平和独特的视觉角度选取,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资料性质的图片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启示,能够从另一些角度去发现他们平常工作中没发现的美感幻化。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雅昌艺术网”字样,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责任编辑:彭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