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清中期广州已有油画

2012-05-21 09:14:13 邱治、朱万章

个中高手技法媲美欧洲画家

  1885年,16岁的李铁夫漂洋过海到加拿大学习绘画,掀起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习西洋画的风潮。然而在一百多年前,广州就已经有数千人画油画,其中关乔昌等人技艺已经可以媲美欧洲画家。

  外销画记录广州风土人情

  盛时曾有三千画师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开始,广州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也是西方人进入中国的必经之路。

  每年都有大量西方商船停泊在广州附近的黄埔港,广州形成了以十三行商馆为中心的西方人集中地和贸易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十三行地区出现了专门模仿西方绘画技法、风格,绘制外销画的画家和画铺。

  这类话采用西方油画、水彩画等多种形式,题材包括本地的肖像、商行、典仪,融合了大量清代市井生活。

  这种结合了西方画技与中国传统的画非常符合西方旅行者搜奇寻异的兴趣,盛极一时。据历史记载这一行业人数最多时达到两三千人。因为这类画是专门输出海外,被后人称为“中国贸易画”或“外销画”。

  也是这个原因,外销画藏于西方各国,而中国国内却罕有收藏,长期以来被国内美术界和学术界忽略。据统计,光是大英博物馆就收藏了上万幅外销画。外销画中的精品也得到欧洲人的肯定。斯当东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一书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伦敦一位鉴赏家收藏了中国画家上色摹效佐休阿·累诺尔兹爵士的一幅画,他认为这个仿件也可以列入艺术精品。”

  近年来,外销画又逐渐引起国人关注。2011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一套名为《大英图书馆特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精华》的图书,售价高达6800元。

  个中画家技法卓越

  刘海粟大赞关乔昌能成“新画派的奠基人”

  对于当时封闭的清朝来说,画工水平差别很大。很大一部分人大多只受过传统中国画训练,掌握的西洋画技法只是一些最简单的“皮毛”。在创作作品时,很自然地会加入自己掌握的中国画技法。加上是大规模作坊流水作业,质量并不高。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蔡鸿生称:“从艺术角度上看,外销画在中西画家眼中大多被视为没什么艺术价值的‘匠画’。”

  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画家,史贝霖(Spoilum)、南海人关乔昌(Lamqua)、关联昌的艺术造诣都很高。

  史贝霖根据美国画家约翰·特鲁布尔所绘油画的彩色铜版画复制过《乔治·华盛顿》,无论是细节、比例、透视,还是整体的色彩效果都十分逼真,可见中国外销画家掌握西洋绘画技法的纯熟程度。《广州法庭内景》则是当时广州审讯英国“海王星号”水手的新闻事件:英国“海王星号”商船的水手酗酒打死一名中国人,中国官方对其控罪审讯。怪不得有人称史贝霖是“中国最早的油画家”。

  关乔昌生于1801年,英文名叫Lamqua,翻译成中文则为“啉呱”、“林呱”,有时又被译成“蓝阁”。画风奔放,色彩明亮、对比鲜明。1835年,他的一件《老人头像》入选英国画家美术院展,在1841年和1851年,他的肖像画分别赴美国纽约和波士顿展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作品最早赴欧美参加展览的中国画家。关乔昌的一幅描绘炉前取暖的费城人像作品甚至一度被误认为是英国肖像大师托马斯·沙利(Thomas Sully)的作品。

  1844年,泰凡里(Tiffany)评价道:“林呱是广州画家王子,他享誉全中国,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他以欧洲风格绘制肖像,他的画作颜色运用相当出色,捕捉逼真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关乔昌的弟弟关联昌也是当时有名的外销画画家。兄弟两人都有画铺,为了扩大销量,他们还分别绘制“英国样式”和“中国样式”的外销画,吸引欧洲人外还瞄准本地市场。

  关氏兄弟的绘画得到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赞赏。刘海粟就盛赞过:“蓝阁一生创作了极为出色的油画,至今仍为香港和广东的画家所临摹,倘若他生活在除去中国以外的任何国度,都会成为一个新画派的奠基人。”

  尽管这个判断只是一种推测,但也足以表明史贝霖、关乔昌等中国早期杰出油画家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陆晓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