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12,在伦敦观看篆刻书法“中国印”

2012-06-04 09:43:00 骆芃芃

  

英国观众认真观看篆刻书法作品。

  今年4月,作为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展览由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承办,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篆刻和书法的形式再现中英两国先贤的思想和精神。展览在英国反响热烈,那些日子的英国媒体,常以《2012,伦敦盖上了“中国印”》为标题报道该展。作为展览作品的作者和展览的设计、策划人,亲历了这一切的我,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产生了很多感触。

  东西文明在此交汇

  中国和英国都拥有久远的历史、辉煌的文化和灿烂的艺术,这令中英文化艺术的交流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国的印章自春秋时期广泛应用,是行使和授受国家机关的权力和证明个人身份的凭信物。发展到明清时期,印章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欧洲在古希腊时期就使用印章,中世纪出现了银质的“纹章”,后来又有了“族徽”。英国的印章没能发展成为一门艺术,而只停留在实用的层面。展览中,东伦敦大学设计系的20多位师生前来向我请教,有的学员还特意带来了英国的印章,印章的印面大多刻着自己的姓氏字母和家族符号。我发现,他们很珍爱印章,往往把印章珍藏在十分精致的小盒子里。因为他们知道,印章是他们个人身份和名誉的凭信物和象征。在这一点上,中英两国的印章是一致的。

  印章在使用功能上的相似让我们的交流十分便利,省去了许多解释。后来,我还抽空去了伦敦的古玩市场,买回了几枚欧洲18、19世纪的印章用来研究和收藏。英国印章多为红铜材质,印钮和印面都刻制得十分精美。每一枚印章的制作年限都有据可查,英国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令人肃然起敬。

  此外,中国的书法自魏晋时期就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书写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延续至今。英国人对书法的热爱也出乎我的意料。展览开幕那天,揭幕仪式是以用毛笔字书写自己的姓名为标志的。几位英国的要人全都用毛笔书写出了自己的中文名字,令我惊叹不已。伦敦商务孔子学院的学生在座谈会上强烈要求我给他们起中国名,并用毛笔书写出来,以便他们反复练习。展览的留言簿上,也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毛笔字,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英国人对书法的热爱可见一斑。

  验证“艺术无国界”

  “艺术无国界”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常常说起的一句名言。中国和英国代表着东方和西方两种不同而又十分典型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传统和文明。这次展览虽然是在英国展览中国的艺术,却让我深深地领略了“艺术无国界”真正的含义。

  怀着对先贤的敬畏之心,从去年开始,我陆续将孔子、孟子、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的经典警句以篆刻的方式创作出来。同时,为了准备这次赴英国的展览,我又以深深的敬意创作了培根、莎士比亚、牛顿和拜伦等英国名人的经典名句。

  可喜的是,这样的主题创作真正地在英国观众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前来观看展览的英国观众川流不息。每天都有许多人向我提问,其中提到最多的是孔子和老子。观众在留言中说:“展览使我们感到心灵上的宁静与平和。”“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聪慧和睿智。”展览证明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在这里并不陌生,我们自己的艺术语言是可以和西方观众在思想和精神层面沟通的。5月20日,展览在300多场交流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12英国伦敦书展主宾国组委会评选的“优秀创意”奖。这进一步说明,以诸子百家警句和英国名人警句为内容的主题创作,是一个优秀的对外文化交流创意。

  此外,这些展品和展陈设计都是根据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创作并设计的,英国人十分喜爱这种方式。我想,展览所获得的优秀创意奖励,自然也包含着这样一个因素吧。

  对外交流的思索

  既然是对外文化交流,那就不能只展“内”,不展“外”,因为“外”是引起外国人、当地人的兴趣和互动意识的关键。我想,如果这次展览只展出孔子、孟子等诸子百家的警句作品,而没有英国本土的名人警句,效果一定不会这么好。如果只是让英国观众出于“猎奇”地看一看,他们就不会产生参与心理,也不容易理解篆刻艺术。更重要的是,对外艺术交流过程中,要交流的是一个国家最经典、最具代表性、最优秀的艺术,也就是主流艺术,展览的艺术水准和品位往往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荣誉和形象。“中国印”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人尊贵和诚信的象征。同时,一个有水准的、能够代表中国的展览,离不开国家级单位的支持——如果没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直接指导和主办,没有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此展也不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此外,展览期间,我们每天都将中国茶奉给前来参观的观众,并无偿赠送作品集和书籍,让大家更多地认知中国,同时,认真听取来宾的意见,随时随地修正和更改展场中的不足。潜心地借鉴和学习、平等地相处,我想,这是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应有的心态。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