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毕横:好的艺术就是要对社会产生影响

2012-06-16 10:15:38 唐子韬

  中央美术学院的正门悬挂着“2012届毕业生展”的巨幅海报。又是一年毕业季,校门口进出的青年们,或是忙碌或是焦虑,匆匆走过的大门,隔着他们的梦想和现实。

  正午的阳光下,阳光帅气的毕横显得略有些疲惫,但仍然有着清澈的目光。我们在美院对面的咖啡馆坐下,聊起了他的理想,他的艰辛,他的无奈……

  商品的艺术化

  “很多当代艺术家致力于把艺术商品化,而我把商品艺术化,这里有本质的不同。”说起他的创作理念,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从中央美院附中,到雕塑系本科,到现在的硕士研究生,这位年轻的“老美院”一直信奉着——“艺术可以选择逃避商业,但成熟的艺术一定是要与社会结合”的信条。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的表达需要跟社会接轨。现在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呢?毕横说着,指着他手边的IPAD,肯定地说:“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品。”

  没错,现在的艺术可以成为商品的附加值,甚至成为一种消费品。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对艺术的一种诠释和理解。“现在的很多艺术家都在做商业推广,在把他们的艺术商品化。艺术需要商业的介入,这是大势所趋。”与传统艺术家对艺术的崇高理解,这个年轻人的想法显得有些离经叛道。

  然而,无论是“艺术的商品化”还是“商品的艺术化”,这其中的转换都需要艺术家的智慧来润滑。毕横认为,与“艺术的商品化”不同,“商品的艺术化”要耗费艺术家巨大的能量。

  “从艺术到商品的过程很简单,只需要把自己的作品做成一个容易识别的符号。”他说,“而我把自己做的艺术称为‘商品艺术’,我所做的艺术就是要把艺术加之于商品之上,直接改造商品,逾越设计和艺术之间的鸿沟。”

  毕横的创作思路是将一件普通的商品,改造成具有传达内涵的艺术品。他认为,一件物品是否是艺术品,不在于它是否有特别雕琢的形式,而在于它是否有“灵魂”。“我要做的事,就是将艺术的‘灵魂’灌注在日常商品之中。”据此,他找到了可

  以借用的商业素材——礼品、吉祥物、玩具,这些与他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在用艺术改造玩具的时候,“变形金刚”,这个对“80后”年青一代影响至深的卡通形象,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他艺术创作的视野。

  师夷长技以自强

  有一段时间,互联网上流传着一段名为《解·放》的视频。一辆停在旧工厂里的老解放牌汽车,忽然变形成为一个高大威猛的机器“关公”。这段视频中“变形关公”形象的原创作者就是时年刚刚本科毕业的毕横。

  在毕横的学弟韩瀚、胡士强的帮助下,他为他的毕业创作的雕塑《解·放》(高9.7米、重约4吨的“机器关公”像)制作了电脑特效短片。而这件历时四年的艰辛、耗费了他巨大的精力和财力的雕塑作品,更是他人生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毕横更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称之为“机器关公”或者直接称为“关公”。因为是以“变形金刚”为载体的关公像,他的作品常常被人误会。有人说,这是对美国消费文化的调侃;也有人说,这是抄袭美国人的东西;甚至有人说,艺术家是想借着好莱坞电影炒作……

  而在毕横的眼里,“变形金刚”、“老解放牌汽车”、“关公”,这三者形象的结合中,“关公”的形象是经典而无法超越的,其重要性大大超乎于其他二者。而“解放汽车”则代表了那个逝去的年代,代表了人们曾经的朴实勤恳、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毕横告诉我,他制作“机器关公”的真实目的就是想让中国人找回失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艺术家借用了西方当代消费形象,并赋予了作品多重内涵:科技的入侵和扩张已经无法避免,而当代的中国如何借用这源自西方的现代科技改造自己的文化,重新树立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这个中国本土化的“变形金刚”恰恰是要让当代中国人在为现代文明欣喜欢呼的同时,冷静地思考自己,思考未来,找回属于本民族的精神传统。

  早在2007年美国电影《变形金刚》第一部在国内上映之前,毕横就有了用“变形金刚”式的改造中国经典形象的想法。“其实我不是想做变形金刚。”他解释道,“我是要做一种艺术。而不是抄袭别人的文化。”

  他的最早想法是,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前,用奥运出租车做成孙悟空形象的机器人(22.000,1.31,6.33%)。当他在为创作思路绞尽脑汁的时候,电影《变形金刚》的出现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看了(《变形金刚》)电影之后,突然很自卑,感到了中国文化的没落和沉睡不醒。与好莱坞电影相比,我们的差距让我彻底丧失了信心。” 2007年,美国电影《变形金刚》的热映,让他一度产生放弃继续创作利用“变形金刚”改造中国式形象雕塑的想法。“当时有一段时间在自我否定,想想还是别做了,人家已经太强了。电影上映以后肯定世界各地都会有发烧友自己动手制作变形金刚。”的确,如他所料,《变形金刚》的上映,让这个最早风靡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卡通形象,再度热席全球。

  但随后的日子,一种创作上的冲动让毕横无法放弃最初的想法。

  “我当时想,我为什么不敢做呢?怕做不过,怕丢人,怕别人说我山寨,说我模仿?这是什么道理!”这位辽宁锦州出生的东北小伙,凭着他特有的韧劲和不服输精神,让一直处于矛盾纠结状态中的内心终于坚定了下来,“当时就想到了关公。绿色的战袍,手

  持大刀,高大威猛,侠义忠胆。这最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气节。”他回忆道。

  关公的忠胆侠义代表了中国人的正义形象,千百年来受人膜拜。而完全国产的老解放汽车,朴实无华、坚韧忠厚外表让这二者有了契合点。“老解放也代表一种精神。一种中国人的勤劳、忠诚、朴实的传统。那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没有财富炫耀、最能代表中国的、独一无二的形象。”毕横将这两种代表中国的形象元素结合起来,假借西方大众消费文化的载体,演绎出现代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高大的“机器关公”就像一个纪念碑,他记录了中国的当下——被毕横称作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现状。

  “我这样做是希望能引起当代中国人的关注。”毕横说,“变形金刚代表了美国人强大的文化输出。而我们中国人要有关公的精神——刚胆忠义、勇猛顽强;还要有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老革命精神。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也能输出!”

  此后,他的一系列用机械零件组合出的传统符号,成为他的创作理念。

  雅俗共赏

  在采访中,毕横向我讲述了一段对他影响至深的话。有一年,在乡下写生期间,一位老者曾向他比喻:从屋内窗户看月亮,月亮是属于窗户;出到屋外看月亮,月亮是属于树梢;当你爬上树后,月亮又是属于山顶;当你爬上山顶,月亮又是属于云彩;有朝一日,当你飞上云端,月亮又属于更广阔的宇宙……这位老者最后告诉他,好的艺术就要像月亮一样,变幻莫测,但雅俗共赏。

  从此,毕横建立了自己的艺术标准。艺术不一定要深奥晦涩,也不能一味浅显通俗,艺术需要的是与社会与人的最直接沟通——只有这样艺术才可以因势而变、雅俗共赏。

  但是,当下的艺术现状并不令这位初出茅庐的艺术家满意。他说,现在的艺术越来越狭隘,越来越成为少数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而媚俗、炒作的艺术就像是皇帝的新衣,对于社会的功用微乎其微。

  “现在的很多艺术对社会的贡献为零甚至为负。”毕横说,“而普通大众对艺术的关注还远不及他们对购物的关注。好的艺术,就是要对社会产生影响。”

  然而他相信,每当艺术走到尽头的时候,就是推陈出新的时候。当代的表皮加上传统的内核——这个时代赋予他的知识与经验正是他不竭的灵感源泉。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蔡卓)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