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匠齐白石的书画艺术(下)

2012-06-18 16:21:00 陶薄吉

  相关链接:

  大匠齐白石的书画艺术(上)

  齐先生的作品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他在世时京津地区仿作就多,为此曾采取多种手段防伪,如使用特制钢印、用手指印、变换名款书写方式等,但均有作伪者效仿。面对当前市场上众多齐白石款的作品,我们应如何鉴赏,本篇主要介绍齐白石先生艺术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归纳其部分题材作品的主要特征,以利于“齐迷”欣赏和收藏齐先生的作品。

  一、从齐白石先生主要经历看,其艺术生涯可分为四个阶段:诗书画印打基础、师法古人师自然、衰年变法创新风、大匠之门成大匠。

  1、四十岁前是齐白石先生书画艺术打基础阶段,主要是在湘潭老家临摹书画、凿字刻印、学诗作赋,使其具备了中国书画艺术家的基本素质。通过临摹《芥子园画谱》,学习绘画基本技法,拜乡土画家为师,其早期绘画以工细着色为主,将仕女图画得精美典雅,使“芝木匠”又得到“齐美人”之称号。齐先生晚年曾感叹道:“老实说,我那时画的美人,论笔法,并不十分高明,不过乡里人光知道表面好看,家乡又没有比我画得好的人,我就算独步一时了。”书法学习清代流行的馆阁体,后又学习何绍基书体和魏碑。并能将木雕手法应用于刻印,形成鲜明齐派风格的冲刀法。同时,在追求艺术过程中深感自己文化底蕴薄弱,他特地拜师学习诗文,为理解和学习文人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齐白石先生近四十岁时走出家乡,开拓视野,观摹学习古圣今贤的精品力作,饱览写生异地他乡的名山秀水。从古迹碑林中吸取艺术营养,在结识文人画友中提升自我。先后学习八大山人、徐渭的绘画技法,摹仿金农、李邕、郑板桥的书体,尤其是临摹《天发神谶碑》的篆书,对其绘画和篆刻影响较大,逐步成形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的篆刻风格。绘画技法也摆脱了古人的束缚,转入以写生为主,探索大写意画,此时的齐白石先生在湘潭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3、衰年变法是齐白石先生艺术生涯的重要转型期,在陈师曾先生指点下,闭门学习吴昌硕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法。 绘画题材上面对自然,力求真实;笔墨上师法吴昌硕,探索红花墨叶技法。用鲜艳的洋红点花朵,以浓淡笔墨画花叶,让鲜红花朵与墨色花叶有机融合,借颜色反差给人以清新、朝气之感。同时非常注重各类花鸟画构图的比例,如画桃或葫芦时,运用夸张技法,将桃或葫芦画得较大,突现吉祥喜庆之意,给观赏者深刻印象;而在画葡萄、藤萝时,以表现主干、根系为主,花叶、果实较小,枝叶细密,色彩淡雅。齐先生衰年变法的艺术风格首先被日本藏家认可,1922年,陈师曾先生征集中国画作品到日本参展,他的二百多幅作品在三天内被藏家抢购一空。

  4、七十岁后的齐白石先生,书画技法纯熟,用墨用色独到,突破了古今名家大师的风格,自成一体,完成了从一个匠人到大匠的膻变。其作品构图上简约而实、形神兼备;赋色上墨彩映衬、明快浑厚;格调上幽默恢谐、臻于妙境。齐先生曾说“予之画稍可观者,在七十岁先后。”到八十岁时,其作品在构图、色彩、运笔、用墨、书法等方面都达到无法而有法、画随心作的境界。与前期作品相比,构图更抽象、色彩更浓厚、运笔更流畅、用墨更华滋、书法更老辣。

  二、齐白石先生作品集形神兼备的构图、笔迹跃动的画面、稚拙质朴的题款、木雕韵味的篆刻于一体。判断齐白石款的作品真伪, 既要从笔与墨、神与形、书法等方面来分析,更应关注齐先生善于将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幽默恢谐等元素融入其作品中的独特技法。

  1、个性化的款识。中国书画作品一般在款识中注明创作时间,齐白石先生作品有时间的款识主要有三种:干支记年法、个性化表述、岁数。干支记年法是中国书画作品常用的一类年款,如甲子、丙寅等。齐先生作品中有二种款识较特别:一是以甲子纪日来标识,二是1937年后的岁数差异。前者如图一,款识中为“---四百十四甲子时作于旧京”,这类款识经常见于其作品中,如何换算出该作品的创作时间?在这里齐先生是以甲子纪日的方式表示年款,即以六十天为一甲子,一年为六个甲子,因此画中款识表明该作品是六十九岁时创作。后者主要是指齐先生七十四岁后,作品款识中的岁数与年份对不上,如图二中款识中“---壬辰九十二岁白石老人”,此时的壬辰年是1952年,齐先生于1864年,虚岁最多也只有90岁,为什么会写92岁?其原因是他早年在长沙时请人算命,指出其75和76岁时有灾,所以74岁后齐先生直接称77岁,基本没有75、76岁款识的作品。

图一

图二

  2、齐白石先生作品中虾蟹是重头戏,曾因人们误认为他只能画虾而感叹冤,实际上是因其画虾技术精湛,所画之虾令人叹为观止,给观赏者印象太深。因求画虾者众多,他一生留下有虾的画作数百幅,是其单一题材中画得最多的一种。了解其不同时期所画虾的特点,对于鉴赏作品会有很好的帮助。齐先生六十二岁之前以青虾为模特,虾为弓形,墨色单一,长臂分节不明,足多而繁,虾头肥硕,缺少动感和质感。六十二岁起认真研习画虾技艺,经常临池观看虾游动时的各种姿态,准确把握虾的造型,注重墨色深浅变化(见图三)。六十八岁时用破墨法,虾身透明,笔痕明显,多呈S形;长臂分节明显,形态各异,富有动感;虾眼浓墨横点,合理夸张,显得生动;虾足和身段画为6节,后来又简化为5节,画中之虾伸、曲、弯、弹非常有力;虾头中间用一笔重墨,由前向后变细(见图四)。齐白石先生曾说:“这一笔不但加重了虾的重量,并且也表现了白虾的躯干透明”。

图三

图四

  3、齐白石先生绘画有三绝,即虾、蟹、鸡,八十岁后所画的螃蟹是齐先生画虾之外最精湛的物象。在六十岁前所画螃蟹,其壳黑墨一团,长足、大钳缺少质感,两眼象逗号(见图五);七十岁左右画蟹壳笔痕明显,分多笔画成,大钳不张,两眼呈细长形,质感不强;八十岁左右画蟹壳分三笔,每笔深浅变化,大钳灵动,绒绒细毛,有真蟹的质感。能用简节的笔墨画出蟹的外形和精神,堪称一绝(见图二)。

图五

  4、衰年变法后,齐白石先生画花卉以红花墨叶为特点,进入了“一花一叶扫凡胎,墨海灵光五色开”的自由境地。其中桃是齐派红花墨叶的立宗代表,大俗寓大雅,深受世人喜爱,尤其用于祝寿。齐先生画桃造形上用夸张手法,将桃画得较大;色彩上主要用洋红和藤黄,使桃具有笔痕果味,轻重浓淡变化自然,能有效地将观赏者的目光聚焦到鲜美的大桃上(见图六)。

图六

  画藤萝是齐派红花墨叶的另一绝活,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藤萝以焦墨画主干、渴笔写藤条、水墨现花叶、红花来点缀。在浓淡之间,拉伸画面的纵深感,其枝干顿笔、转笔处以篆书笔法入画,多留飞白,苍劲老辣,如龙蛇蜿蜒之态,静中求动。以淡彩水墨花叶陪衬焦墨枝干,画面生动,充满情趣。中年时期所画藤萝枝繁叶茂、花多干少,古拙有余,苍劲不足;老年时期笔下藤萝枝干中锋用笔、构图简练;干多花少,有疏有密;乱中有法,交待清晰;常配昆虫,富有生机;花枝摇曳,气韵生动(见图七)。

图七

  5、齐白石先生在研习多家书体的基础上,融合雕刻技法,形成齐派书体。其书法在用笔和结构上融合吴昌硕的苍劲、何绍基的雄浑、郑板桥的怪异、李邕的清秀、金农的古拙,尤其是篆书笔笔有神,力能扛鼎(见图八)。其行书用笔轻重得体,书写快慢有序,字体纵向延伸与横向舒展相结合,整幅疏密有序,气贯连通。在作品款识中“白石”二字还是鉴赏的依据,齐先生早年和中年多用何绍基体和金农体,晚年形成自己的风格,书体变化不大,但这二字的字形曾有三次变化:86岁前,“石”字的第一、二笔连写,“口”部多为上宽下窄(见图三、五、七);87-92岁之间,“石”字的第二笔较长,并与第一笔左侧相连,“口”部变为圆圈,并为逆时针行笔(见图四);92岁后,“石”字的第一、二笔写法如前五年,但将“口”部写成较扁的长方形(见图二)。以上变化在过渡时间中有少量特例,要结合作品的其它元素来辅助鉴赏。

图八

  齐白石先生绘画习惯用生宣纸,尤其是生宣纸中最薄的料半纸。这类纸的优点是能体现笔痕,使画面更生动。但因渗水快,吃墨性很强,用笔时不易把握,作伪者常常因笔力不够而露出破绽。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