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赵博:想象力对艺术家最重要

2012-06-21 09:27:58 续鸿明

  

知识就是力量(油画) 赵博

  赵博刚刚在798艺术区三木国际艺术空间举办国内首展

  “赵博将西方艺术的美学规则夸张到了极点,赋予了完全相反的内容,用西方油画传统的效果反衬赤裸裸的现实。他的画突破了过去这些年对叙事方式的绘画艺术的尝试。”德国知名艺术评论家Dr.Gottfried Knapp在《德国慕尼黑艺术界的野小子》一文中写道。

  赵博,原名赵永勃,1964年生于中国东北一个叫海龙的小镇,后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8年他的作品获得全国纪念建军60周年美术展览一等奖。为了追求艺术的梦想,他坐火车穿越俄罗斯大地,踏上了去往欧洲的漫漫长路,来到德国留学并定居。如今他已经是西方社会有名的艺术家,多次在德国和国际上多家博物馆、画廊举办展览。在离开祖国20年后,最近他在北京798三木国际艺术中心推出“时代的批评者和嘲讽者——赵博个人作品展”,展出了其22幅作品,包括11幅草图。Dr.Gottfried Knapp及多位欧洲艺评家、收藏家也亲临展览现场。

  赵博到德国之后,经历了长达4年的自我认识阶段,期间经历了4所美术学院的面试。初到异域,语言不通,使得他很难与人沟通,不过这并没有阻止他,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天赋,他被慕尼黑美术学院的鲁宾·佩格教授欣赏,并接收为学生。在教授的指导和督促下,他经常去各博物馆观摩古典大师的作品,认真琢磨大师的绘画技艺,并在创作中体现了灵活自如的再现能力。他早期作品的题材借鉴了鲁本斯、布歇、戈雅、库尔贝和其他前拉斐尔派的油画,同时融入了自己对艺术的独特见解,逐渐形成了具有诙谐、幽默、讽刺意味的个人风格。

  “架上绘画曾经是欧洲文化的支柱,但从包伊斯、安迪·沃霍之后,整个欧洲美术界找不到绘画的道路了。我没受这种潮流的影响,一直觉得戈雅这些大师才是真正的欧洲艺术的精华,在欧洲我找着了油画的根儿,就下功夫研究这些东西。就像西方人跑到北京,不愿意看水泥铸造的摩天大楼,爱往小胡同里钻一个道理,他们觉得那才是中国的。”赵博说,那时大家一窝蜂地搞装置艺术、抽象艺术,当人们感觉有些厌倦、希望有新东西出现时,他得以脱颖而出。

  2009年,德国考夫堡恩博物馆举办“挑衅!戈雅、杜米埃、赵博——不同时代的批评者和嘲讽者”展览,引起极大反响。3位画家中,只有赵博是在世的画家。“300年前,照相机还没有出现;200年前,是戈雅时期;现在,只有这小子还活着。”他指指自己,诙谐地说。

  赵博认为,戈雅、杜米埃的伟大,在于他们的艺术打破常规,充满想象力。一个艺术家不光是有好的手法,还要有独到的创造力,想象力尤其重要。他的近作,多以动物入画,如羊、青蛙、猴子、秃鹫、蝙蝠等,采取拟人的手法、怪诞的画面表达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讽喻。“不管是黑人、白人、黄种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我尝试动物的形象来表现人类,画面充满了讽刺,但我不是讽刺制度或某个人群,而是讽刺人类的那点事儿。”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