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春拍】上海泓盛拍卖之日本精品茶具专场精品
2012-06-21 20:25:38 未知
一、专场简介:
一把老壶,一碗好茶,闻香候缘,萦系珍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自三国魏代就有文献记载饼茶的制法和饮用。唐代陆羽着《茶经》,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标志着唐宋茶文化的形成。至今,茶文化已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茶品爱好者以及收藏家对茶叶、茶具的需求日渐上升,普洱、紫砂等市场交易火热,代表日本传统金工铸造工艺的金、银、铁茶具亦快速升温,屡屡在拍卖市场上以上百万的高价成交。
日本茶道具可谓形而典雅古朴却不失细腻精致,神而清寂和静却不乏悠然之气,尽显“寓意于形”的日本茶道传统。然而,日本悠久的锻造、雕金工艺至今已鲜有技艺杰出高超的传承者,百年前大师至心之作更成绝响,拥有一把百年奢华老壶,已成为高级玩家的标志。泓盛春拍此次诚推日本精品茶具专场则汇集了近现代日本著名传统工艺家的至心之作,每一件茶道具都蕴含着工艺师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手法技艺,可谓集收藏性、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秦藏六、中川净益、石黑光南等世袭金工大师珍作,传统铁壶名堂金龙堂、龙文堂、龟文堂百年老壶将一一亮相本次拍场。
日本茶具品鉴要点:
1、 工艺——无论是银壶或者铁壶的制作,都需要经过几十道纯手工工序,历经月余方能完成一件作品,主要包括敲斫、锤打、雕刻、镶嵌等金工工艺;壶的摘钮、提梁、流口部位也是品鉴一把壶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好的壶流口、提梁和摘钮自成一线,提梁可直立。
2、 出处——名堂名工之作价值较高,如铁壶制作名堂有龙文堂、龟文堂等;银壶制作方面,秦藏六、中川净益、光南等世袭工艺家的作品也较为知名,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3、 年代——日本铁壶制作的历史距今有400多年,高峰期为明治时期(1868-1911)。银壶的制作历史大约为100多年,名家名堂之工艺精湛的作品较受藏家欢迎。此次专场多为大正(1912-1926)、昭和(1926-1989)时期之作,大多为实用银壶、铁壶,其中一些为观赏茶具,工艺品相俱佳。
二、精品赏析
Lot.1039
光南造 纯金玉霰茶具一组
纯金急须一把、杯盖两组:总重1046.0g;18k金茶托两客:总重183.0g
此组纯金茶道具为日本传统工艺大师石黑光南先生之作,光南大师以享誉国际的“玉霰”技法被称为日本之“人间国宝”。光影辉映的“玉霰”纹与乳白的如意执相依相衬,壶盖点缀清雅花蕾,通体流光溢彩、华贵大气。其后一大一小、一高一矮杯盖静置于茶托之上,杯身环绕错落有致的玉霰纹,杯盖外延亦布满霰形玉珠之环,将娇羞待放的花蕾钮衬托得愈加生动。大师之作形而于神、意境幽远,待有缘人闻一缕清香、品一壶清茗、赏悦目之作、觉清寂之心。
说明:在近期大中华地区拍卖市场上,迄今为止尚未出现一壶两组杯盖的纯金茶具套组,实属难得,为高级玩家之首选藏品。
“玉霰”工艺:“玉霰”(亦称霰打)是日本传统锻造工艺中最难的技法,利用凹钉和凸钉从内侧往外侧,从纵、横、斜不同角度一个一个敲打出雪珠状珠粒的工艺。一件“玉霰”工艺品的珠粒数量至少有3000,多的则达7000粒,大小变化有5至6种。要创造出一件完美的玉霰作品,工艺家往往在夜深人静之时进行槌打敲作,隽永的古朴之声回响在寂静的作坊,凝结着工艺家的汗水和灵魂,创造出一件件传世珍品。
Lot.1038
金龙堂 错银嵌蝶恋花铁瓶 附龙头盖取
H:22.2cm L:19.5cm W:1707.7g
此壶为大正后期金龙堂(龙文堂系统中的高端堂号)所造,壶身画浇、嵌一大一小、一静一动翩翩起舞之蝶,一明一暗、一白一黑双株争相竞放之兰,生机盎然,春暖花开;七宝铜盖之上点缀清雅花蕾摘,提梁随意挥洒细小银珠,与包银流口遥相呼应;红木龙头盖取则增锦上添花之效。观此壶,翻砂铸铁壶身之上工笔划浇、刻、雕,再用洋银镶、锉、嵌花鸟草木,笔法精妙,挥洒自如,春色满园之景则实于自然,立意隽永,气韵生动,难得珍品当为收藏。
说明:此壶出自名堂金龙堂,镶嵌图案生动灵韵,提梁洒银,出水口包银,沉重的七宝铜盖合缝精准,龙头柄盖取做工细致。
Lot.1046久进作 柏纹家徽玉霰汤沸
H:20.4cm L:18.0cm W:722.7g
此壶为昭和时期传统工艺师久进之作,是一把观赏老银壶。壶身玉霰珠粒在层层大小变化中呈现绝妙的视觉效果,壶腹合抱柏纹家族徽章烁耀生辉,别具一格,更添华贵之气;壶盖之上轻盈承托七宝透雕摘钮,小小的空间千变万化,空净明禅;提梁环付之处为皇室十六瓣八重菊纹图案,精美考究,细节之处立显高超技艺。观此壶,形制饱满,式度典雅,沧桑微紫的壶身色泽尤显端庄,观者犹如临“岁岁层冰合,纷纷霰雪落”之境,实为品韵俱佳之珍藏。
说明:玉霰珠粒饱满,错落有致,柏纹家徽与沧桑微紫壶身色泽相得益彰,愈显高贵与端庄。
柏纹家徽:家纹徽章为日本武家、公家为表示自己的持有物而标上的记号,之后成为个人身分之用,日本战国时代后,定型为象征门第出身的贵族家徽。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徽也留下了各个时代的痕迹,充分体现了不同时期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带徽章的器物亦是天皇对功勋人员的赏赐,在现今日本日常生活中已鲜少出现。据日本《见闻诸家纹》一书所记载:山内一丰之父盛丰从织田家参加丹波合战,以柏枝作旗指物奋战,胜利后柏枝上进剩三枚残叶,从此,热田大宫司千秋氏、宗像大宫司氏响、朝日氏等战功显著的几大家族均以柏纹家徽作家族徽章。历经数十年的光阴荏苒,品相如此完好的镶名门家徽银壶甚为少见,其稀有与罕见为藏家必得之珍品。
Lot.1020
芳光造 霰打鎏金摘汤沸
H:22.0cm L:19.0cm W:731.6g
此壶为南镣御金工师芳光所造,壶身均匀铺满渐变霰打玉珠,纹路雅致流畅;壶盖鎏金蔷薇摘钮尤为精巧,花萼、花瓣、花蕊刻画入微,呼之欲出,鎏金设计与银本色形成鲜明对比,产生视觉上金银色的美妙变化,耀眼夺目。观此壶,形制经典而不乏创新,式度含蓄而不失内蕴,宜三四友人闲暇之时,闻香清心,赏器品茗,可谓实用与收藏俱佳。
说明:名家所制,流口与提梁的暗雅色泽与壶盖的银亮、摘钮的鎏金形成鲜明对比,产生绝佳的视觉效果。整壶线条婉转流畅,摘钮雕刻精细,品相佳美。
Lot.1065
四世秦藏六造 龟首盉式汤沸
H:17.5cm L:16.0cm W:454.9g
此壶为四世秦藏六(1898-1984)所制,从幕府末期初代藏六至六代藏六,传承将近200年的传统铸造工艺,延续中国青铜器的图腾风格,家族世代所制铜器、茶道具乃至花器、文房四宝、香道用具为世人所追捧推崇,“秦藏六”的名字至今仍代表着金工界首屈一指的传统工艺大师。观此壶,壶身通体泛古朴沉静之浅紫,壶身与壶盖水平槌打肌纹理细腻有致,园环做摘简单大方,提梁半裹精编竹藤古朴雅致,龟首炮口更显匠心独具。整壶形制独特,气度不凡,工艺精湛,传承秦藏六家族和清明朗之神韵。
说明:四世藏六所作,形制独特,通体浅紫色泽显沉静之气;壶身敲斫细腻的槌目纹理,龟首短炮流口独具匠心。
Lot.1064
秦藏六造 悦兔翡翠摘汤沸
H:22.6cm L:18.2 cm W:808.1g
此壶通体银光熠熠,造型饱满敦实,笔触栩栩如生。壶身刻翻卷浪纹,浪纹之上忽现奔腾之悦兔,欲闯仙境;平盖之上立翡翠玉环,青白交融,灵气逼人;提梁半裹竹藤,编织繁复,素雅古朴。如此浑然天成之作不愧出自名门大师之手,实为难得珍品。
说明:雕刻纹饰极为细腻、灵韵,翡翠圆环摘则为点睛之笔。
Lot.1035
一鹤斋造 灵芝摘望月形汤沸
H:17.8cm L:15.5 cm W:385.1g
此壶为一鹤斋名家之作,形制独有,图腾逼真,寓意丰富。壶身环绕山间鹿纹,林叶祥云中腾跃之雄鹿四肢全然舒展,形态惟妙惟肖;壶盖中立灵芝摘钮,外绕三兽首之环,三弯提梁跨然而上,曲线柔和优美;流口则雕青铜几何图案,和谐匀称,稳重格古。观字,鹿同“禄”,而灵芝又有“如意”之内涵,两者寓意鸿寿延福,长寿康宁,进禄加官,实为吉祥祈福之器。
说明:此壶形制、包浆独特,纹饰寓意吉祥,格古与灵气兼具,尤为少见。
Lot.1018
秀峰造 满工雕樱锤打汤沸
H:22.5cm L:18.8cm W:829.2g
直辻秀峰(1913—1984)曾师从大飨仁堂习艺,受明治维新洗礼后技艺传承的改革,在釜师行列中能兼具传统与创新,此壶作于昭和30至40年代,为秀峰巅峰期荣誉之作。细品此壶,壶身与宝珠形壶盖满工敲斫枝垂五瓣樱蕊,清新淡薄,飘逸多姿,周身环刻竖纹花蔓,笔触细致精美,宛若如梦如烟,漫天轻舞的春樱盛开之景犹在眼前;壶嘴线条流畅,细注时绵密婉转,挥洒时又如脱兔;提梁曲线优美典雅,与壶身遥相呼应。观此壶,造型独特,式度含蓄,錾刻精细,凹凸点缀,尤显日式风格之雅致。虽据年代变迁,保存如此完好实属难得,全新品相当为珍藏。
说明:为名家中古之作,品相几近全新;壶身敲斫雕刻樱蕊与花蔓纹饰,细致雅然,通体光亮熠熠凸显银质器物的华美。
Lot.1053
天保九年(1838) 原配漆盖霰打铁壶一对
H:17.5cm L:19.6cm W:980.5g*2
此对铁壶于幕府末期天保九年(1838年)所作,为日本贵族中台氏嫡系结婚纪念定制。壶身霰打纹理饱满厚实,疏密有致;铜制提梁其中一边半圆环付,两壶成一圆,犹若一体,寓意幸福美满;黑漆壶盖上绘描金花叶,清菊轻肌弱骨,幽兰恬静温尔,独具和风之雅致;摘座摘钮亦雕刻精细,茎叶纹路清晰可见。此对铁壶,工艺精湛,器和物满,几近200年的历史仍品相完好,实属难得,当为珍品。
中台氏:中台氏为日本幕府时期阪东八平氏之一千叶氏上总姓氏,是平安时期桓武天皇的血脉,即“桓武平氏”一族。身为幕府武士贵族,中台氏拥有抱合茗荷家徽。
说明:为贵族结婚定制对壶,寓意幸福美满;年代久远,原配漆盖保存完好,上绘描金花叶清雅和寂,盖身几乎无刮损脱落,尤为难得。
Lot.1033
龙文堂造 错银杂宝铁瓶
H:22.5cm L:17.5cm W:1396.5g
日本铁壶最早可追溯至江户时代(1603-1867),明治时期(1868-1912)进入辉煌时期,龙文堂与金寿堂为当时铁壶制作的最高代表,初代四方龙文发明脱蜡法精铸铁壶,二代安之助在京都创立龙文堂,六代安之介为铁壶制作大家,作品至今不朽,为日本民间和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细品此壶,壶身嵌银物珍宝,和风雅然,中环简约花叶纹,视觉效果多样;提梁错飞鹤穿云银纹,犹临仙境;摘作花钮状,可轻盈滑动。观此壶,尤悟日本茶道所体现的素雅自然之美,名堂之作存世量稀少,值得珍藏。
说明:铁壶制作名堂龙文堂出品,壶口、摘钮、提梁自成一线,壶身嵌银物珍宝与提梁错银飞鹤遥相呼应,清新自然。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