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小众收藏,大众观赏

2012-07-04 09:13:06 未知

  

  

  从未在市面上销售的“东风相机”在国际相机收藏界具有极高的收藏地位

  由“海鸥”4A-109型传统装配作业线的收藏者陈海汶创办的老相机博物馆正式开馆,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怀旧情怀。其实,还有许多你想不到的行业博物馆,可别被它专业的外表吓跑了,其实里面很有趣!

  老相机博物馆:组装照相机、洗胶片,拗出文艺范

  在数码相机大行其道的今天,还是有不少人心心念念着胶片机时代,按下快门不那么随意,永远有等待的惊喜。

  老照相机博物馆里的收藏分为5个展区。在老照相机制造厂家专区里,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国内34家相机厂家的经典款相机,你都可以看到。尤其是那款紫金山牌照相机,因为机身那三个“紫金山”字,显得尤为珍贵。“当时人们偏爱国外照相机,不喜欢把中国品牌印在机身上。”

  重头戏是“海鸥”照相机,还记得那曾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奢侈品,谁家要有台海鸥牌照相机,可算是有钱人。但现在要寻到它的踪影可不容易。在老相机博物馆,不仅有各款珍藏版“海鸥”相机,近百件实体模具,还有现今上海惟一遗存的、原始的、全套的海鸥4A型零件设计图纸。甚至,有一条惟一遗存的当时中国相机制造120双反最高水平的传统装配作业线。

  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原来海鸥厂的老工人们如何将零件通过铆合、装配、监测等一道道复杂的工序,纯手工制作出一台照相机。据相关人员介绍,从这里制造的相机还在销售,不过手工制造的产量很少,基本是用作收藏。

  在珍贵收藏相机展区,展示国产老相机珍品120余台、国外老相机珍品80余台,包括各种相机镜头附件等共200多件。这里的珍品,有些压根就没有面市过!比如一款东风牌样机,是以瑞典的哈苏勃莱德500c型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为蓝本设计制作的,是上海照相机厂在1969年年底试制成功的,当时定名6920型(意为国庆20周年)。由于成本极高,当时仅生产了97台,并未在市场上流通。据说现在的市值在百万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上海58-Ⅲ型、上海58-Ⅳ型、海鸥501型……

  除了饱览老照相机外,你还能重见冲印胶片的各种工具,回忆当年怎么悉心地对待一张照片的出炉。

  

  黑猫警长、哪吒闹海、金刚葫芦娃、铁臂阿童木……坐落于张江路的动漫博物馆令人忆起童年

  动漫博物馆:捏捏“泥巴”配配音,重逢童年偶像

  黑猫警长、哪吒闹海、金刚葫芦娃、铁臂阿童木……要去哪里回味这些童年记忆?坐落于浦东张江路的动漫博物馆绝对是个好地方。形形色色的动漫人物,值得回味的掌上游戏机,大人也可以带着孩子亲子游告诉孩子你的孩提回忆。

  动漫博物馆一共三个楼面,一层是动画馆、漫画馆和动漫发展馆。收藏有许多动画原始素材、漫画原始制作手稿、画家手模等等,更有宫崎骏等日本漫画家的1比1仿真小屋,据说屋内的格局布置与他们的工作室几乎一样。

  二楼的互动体验区,完全为亲子游量身打造。大人小孩可以一起制作小时候在公园里玩的粘纸沙画、纸模,还会有工作人员教捏“泥巴”,把捏出来的小花烘烤一下,就可以带回家了。喜爱绘画的可以画素描,也有高科技的电脑手绘板体验。不想画画的大人还能在电脑区玩植物大战僵尸,等小孩的时间一点都不无聊。

  这儿还有个很有趣的小角落——“配音区”,站台上放置着各色为动画配音的拟声器。比如用一个切成两半的网球连上木棍,以切开的横截面敲击桌面发出“哒哒哒”的马蹄声,有黄豆摩擦筛子时的“沙沙”雨声,还有将核桃放在木盒里摇晃时发出的千军万马策马奔腾的声音。

  三楼的多功能剧场区,平时会放映一些动画小短片,晚上与联和院线一起放映国内外正在上映的大片,要是玩得晚了也可以在楼上看场电影放松一下。

  1931年起美商上海电话公司使用旋转档夹查号设备

  1955年8月上海自行研制成功BD55型电传机,这是我国最早的国产电传机

  电信博物馆:发封莫尔斯密码电报

  电信博物馆这幢楼本身就有90年历史,藏品也横跨了整个中国通信史。从复古的电梯直达至三楼,就穿越到了电报之始。话务员正在电报桌上发莫尔斯密码,人物蜡像逼真得让参观者一愣,红外线感应到参观者后,也会自动发出“哒哒哒” 电报声,让你身临其境。

  走进历史长廊,可以看到电报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冲破顽固派的阻扰进入中国。最有意思的莫过于亲手体验发报过程了。你可以参照墙上给出的莫尔斯密码,用电键一点一划地发出电报,发对了就会亮红,进入下一步。记者体验后发现,要发一封电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根据莫尔斯密码,每个汉字都由四个数字组成,而每个数字都由不同的符号,非常复杂。“所以发电报并不便宜,一角一个字呢。”

  电影里常常出现的摇把式老电话机、背在身上的无线电台、传说中的砖头大哥大、在公用电话亭排队的场景……此处都有呈现。还有听都没有听说过的“丈母娘电话机”——在听筒外,还接了一个“偷听”的听筒给妈妈监听!

  镇馆之宝当属“旋转档夹查号设备”。在没有电脑的年代,查号全部靠圆形铁架,铁架里可以插入450个档格片,每个档格片都可以查42个用户名条。租界里的人拨打09,话务员就要靠“旋转档夹”在20秒之内找到电话号码。据说话务员每天要背100个电话号码,甚至出去吃饭、逛街的时候都在背。这样的工作当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要操一口流利的上海话、普通话、英文。“可都是高级白领啊,上下班不用挤公交,都有黄包车接送的!”

  

  琉璃作品《没有你,不行》

  琉璃博物馆:一件作品能看上一个小时

  琉璃,说白了,就是玻璃,这间博物馆因为不能忍受玻璃这一字眼,仍使用“琉璃”这一古称。然而,就在你走入这间博物馆的时候,你便立刻能够理解,琉璃,的确是件离日常玻璃很远的艺术。

  现在,还是有很多人都以为玻璃来自西方,但其实早在西汉,就已经有了古琉璃,在中山靖王墓里的金缕玉衣的头部两侧,就有一对琉璃耳杯,是现在可考的最早的琉璃制品,由于太过珍贵,此处见不到真容。不过,你还是可以看到等比大小的全息影像。除此之外,其他的古代制品可以一睹真容,风格朴拙的黄色琉璃兽是汉代流行的生肖冥器,蓝色蜻蜓眼纹琉璃珠极具西亚风格,蓝绿色蒲纹琉璃璧比玉壁更为晶莹通透……

  除了这些常规展览,这里还会不定期举办一些特展,通过官网和微博广而告之。记者前去探访时,适逢琉璃工房25周年,正在举办《诚意:一个中国琉璃复兴的故事》特展,展出了许多精妙绝伦的琉璃制品,甚至有许多法像在其中,仿佛诉说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生命哲学。据说,在国外展出时,一位老先生就盯着“无相系列”看了足足一个小时后,说“我可以读懂这个作品”。这样的艺术作品,不妨选一个安静的午后,来一场心灵之旅。

  双片拱梁镶圈有额托跂合式牛角眼镜,南宋、元朝、明代眼镜型式

  双片“门”形梁无框活节直腿铜制眼镜,明代万历年、清代眼镜型式

  眼镜博物馆:动物眼中的世界与我们不一样

  这里有人类眼睛的模型,有动物眼中看到的世界,有帮助你感受婴儿所处的倒视世界的倒视镜,更有多种多样历史悠久的眼睛展览,无论你是来看看有关眼睛的知识,还是想要看看丰富多彩的眼睛展品,都不会失望。

  二楼展厅一进门,一个正在播放专题片的3米高、8米宽的超大投影屏幕就给人眼带来超大震撼。再往里走,几幅看上去“凹凸有致”的立体景物图片便呈现在眼前,原来这是动物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感受到的完全不一样!“那是因为动物的颜色感觉和人类不同。”讲解员告诉记者。

  进到三楼展厅,人们的目光都会被一个巨大的仿真玳瑁眼镜所吸引,按照古代眼镜等比例放大制作的巨型眼镜,堪称是眼镜家族里的“巨无霸”了!旁边还有供盲人阅读的该博物馆的盲文介绍。之后的历史长廊,则按照年代,将眼镜的发展历史一页页呈现在游客面前。

  各种眼镜展品也让人大开眼界,镜片有水晶的,镜架有玳瑁的、牛角的,也有青铜的木制的……此外,游客还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单轴压杆式研磨机和其他的眼镜制作工具,了解眼镜是如何制造的。

  

  配合音效,过去公用电话的场景再现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