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可:女孩艺术家

2012-07-13 10:46:46 练琴

  画家陈可看到参加她讲座的人越来越多,有些紧张,不停地跟身边的经纪人交流。整个讲座的过程中,经纪人都会在她一时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适时地补充与解释。作为以男性为主体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最闪耀的女性明星,陈可并不能言善道,一如十年前那个从四川刚刚来到北京的小女孩。

  从2005年第一次出现在拍场上,最高成交价3.8万元,到2010年作品《蜗牛的家》落锤135万元,五年时间,市场价格上涨超过了3500%,34岁的陈可正处于艺术生涯的“上升周期”。但她却在这时写了一本她的自传,并举办了个人回顾展,这对艺术家来说实在太早。

  陈可很少公开举办讲座,这次能接受歌华设计馆的邀请,还是源于歌华相对放松的氛围,大家不是正襟危坐地看着她,听众三三两两地坐着不会让她感到压力。

  “新卡通一代”的内心世界

  陈可被称为“新卡通一代”的代表人物,来自于她的作品带有的日韩卡通风格。不难发现,她以往的作品里的主角都是可爱的人物或动物,但这些可爱的主题却表现出来一种伤感的气息。这是她的标志,也因为如此,陈可一直被艺评界与藏家关注。

  在她的绘画里,常常会出现一个圆鼻头的小女孩,她忧郁,自我封闭,不食人间烟火,生活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她会有我的影子,因为我的画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出发。”陈可说,她是一个双面性格的人,忧郁、封闭的气息是她的一面,虽然进入社会后比以前要开朗,但骨子里还是有一点自闭倾向。

  但这个忧郁的小女孩的童年却趣味十足。在她的自传《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中,她画了自己小时候是怎么用鲜花染指甲,为了打虫吃过的宝塔糖、围在小摊前买糖画。她平凡而幸福的家庭也展现出来:她的父亲对她怀孕的母亲说,我们晚上带上孩子去看《庐山恋》吧,她的母亲夹了一块鸡对她的父亲说,来,吃块鸡;平凡而热爱生活的爷爷养了昙花、水仙、兰花、石榴和万年青,喜欢抽叶子烟、吃油茶,会用竹子编蚱蜢,爱好收集旅游明信片。陈可还回忆了自己童年最爱吃的麦乳精,“本来是冲水喝的,但我更喜欢干吃,用小铁勺舀了放进嘴里,在牙齿间沙沙地响。”

  这个小女孩的忧郁最早应该来自于第一次从她生活的小镇去重庆。在她的画中,爸爸牵着她的手来到雾都,一栋栋高楼在浓雾中若隐若现,这对于她来说“如卡夫卡笔下的城堡般冷漠怪异”。

  在重庆十一年的学画生活,也是普通人所见的艺术系学生的生活:通过投影仪认识国外当代艺术,在男厕所改成的暗房里冲照片,在夜里点着床头灯窝在被窝里后读《梵高传》。“考大学之前,很纠结到底要学设计还是学纯艺术,因为担心如果纯粹做艺术,生计会成问题,但读了《梵高传》之后,我热血沸腾,知道自己就要学纯艺术。”

  “我的原则是独善其身”

  与其他在北京郊区的画家村等待机会的画家相比,陈可是幸运的,她2005年来到北京后,就签约了星空间画廊,同年,作品就现身拍场。在2010年她的个展“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开幕当天,其作品全部售罄。在国外,陈可的作品认可度很高,法国影星苏菲·玛索也收藏了她的作品。“我一直觉得艺术品的价值和价格是两个概念,艺术品的价格能代表价值的一部分,但不能完全代表价值。我的画卖得好,并不能左右我对自己的认识,我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画价格高就认为我已经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了。”陈可说。

  在中国艺术市场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的背景下,近年来年轻艺术家成为收藏家的新宠,因为他们未来作品的增量有巨大潜力,生命力很旺盛。但这也让很多投机“艺术家”和短期炒家进入这一板块,陈可的画《艺术过山车》就表现了这一乱象。“感谢2008年金融危机,对于我来说,熙熙攘攘的访客们绝了迹,每周末的赶场活动也停止了,可以没有打扰地在工作室创作。”陈可说,对于愿意把100%精力放在创作上的艺术家来说,并不需要很多的钱。“我的原则是独善其身。我并没有很大的生活开销。市场好一点,收入就多一点,可我也不知道拿这些钱干嘛。市场差一点,我还能租得起工作室,买得起颜料就可以了。”

  但陈可不拒绝与市场合作。她曾为FENDIBaguette手袋设计十周年限量纪念版手袋,也曾和GUCCI、连卡佛、凡客诚品跨界合作。她认为,艺术不应该是高高在上,或者是小圈子的游戏,与画廊和艺术类媒体相比,跟一些品牌和大众媒体的合作,更有助于让普通人了解艺术。

  迷茫与重新开始

  《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从写作到插图的完成共用了两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陈可除了独自完成十万字的叙述和写作,还完成了70多幅水墨小品的创作。“这是一本回忆的书,我用了父亲最擅长的国画形式来画插图,就是一种回忆。”陈可说。

  苏珊-桑格塔曾说,“写自传是可以让人摒弃虚荣、推进自我认识的工程”。陈可的自传正是这样的诉求。很多人问陈可怎么这么早就做回顾展,并且写自传,陈可说自己从2010年决定写到写完,并没有这样的疑问。

  2010年是陈可辉煌的一年,但她却对自己以前的价值观以及对艺术的理解有了疑惑。“没有新的动力往前走,自己有些混乱。但总得找点事情做,于是我觉得写本书把自己清晰地理一遍,找到我选择做职业画家的理由,到底是什么支撑我走到现在。”陈可对这本书挺满意,至少她觉得写完后又重新看到了以前那个对艺术狂热的女孩。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詹宏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