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广西文化的实力与魅力

2012-07-17 09:00:38 黄伟林

  广西文化版图主要由桂林山水文化、北部湾海洋文化、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文化三大板块构成。三大文化板块不仅个性反差,形态殊异,造就了弹性极大、可塑性极强、创生性极好的文化空间,而且三种不同形态的文化共有一个特点,就是兼容并包、开放进取的文化胸怀。桂林山水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显示了广西这片喀斯特地貌对中国古代先进文化的健康吸纳。北部湾海洋文化以其珍珠文化的发生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以及西风东渐的桥头堡等显示了广西有容乃大的开放文化品格。壮瑶苗侗仫佬京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同样表明广西文化的兼收并蓄、多元共荣。这使人们意识到,广西绝不是一个闭关自守、闭目塞听的文化夜郎国,而是一片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文化沃土。

  独奏与合唱

  当人们在桂林山水之间欣赏《印象·刘三姐》的时候,会发现刘三姐单一的壮族歌仙形象被改写了,实景演出中的侗、苗、瑶元素将刘三姐从一个壮族的“独奏”变成了一个多民族的“交响乐”。

  在当下广西,这种“独奏”变成“交响乐”的情况比比皆是。

  随着《血战台儿庄》的演出和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人们终于知道了广西电影的存在;随着桂剧《大儒还乡》、壮剧《歌王》在中国戏剧舞台摘金夺银,人们逐渐感受到戏剧大省的风采;随着广西“三剑客”陆续摘取中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那些奖项,人们惊讶地看到了文学桂军边缘崛起的事实;紧接着,漓江画派在国画、油画、水彩画多个领域吸引了画坛的眼球;又紧接着,广西书法在中国书法界刮起了一阵阵“八桂书风”。

  各种艺术门类的共时空崛起,让人们感受到广西多元文化的实力。

  继上世纪桂林、柳州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后,2010年,北海成为第三个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广西城市。北海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值得在这里大书一笔,是她向人们表明,广西不仅拥有由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少数民族文化,而且拥有由“海上丝绸之路”开拓的海洋文化。广西西部沟壑纵横的山区,与广西东南部一望无际的海湾,山歌与渔歌的对唱,芦笙与独弦琴的合奏,人们感受到了广西地域的多元文化魅力。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颠覆了人们对广西的想象。在人们原来的心目中,广西是土气的、是封闭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却呈现出一个如此洋气的、开放的广西。由广西塑造的这一音乐大舞台,输入了世界各地异彩纷呈的音乐元素,为来自全世界的观众提供了一顿国际音乐盛宴,使南宁真正成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最近,广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桂学研究团队做了一个《广西文化符号影响力调查》,在历史人物排行榜中,柳宗元超过李宗仁、白崇禧,排行第一。

  这个结果促使我们用一种新的眼光打量柳州,打量这个人们心目中的工业城市。这个长期以来领跑广西工业的城市,它不仅有柳钢、柳工、柳微,有两面针、金嗓子,而且有柳宗元,有柳宗元代表的为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情怀。

  我去过不少城市,我不得不承认,柳州是最尊重文化名人的城市之一。由罗池庙到柳侯祠,由柳侯祠到柳侯公园,将近1200年来,柳州人对柳宗元的纪念,地盘日益扩大,内涵日益丰富。柳侯公园位于柳州市中心,柳州人总是将自己对文化的热爱、对文化名人的敬重,当做了自己城市的核心。它似乎象征着,哪怕柳州以工业城市著称,文化,仍然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是有福的。当人们盛赞柳州工业在过去不久又席卷而来的金融危机中不仅没有萧条反而激流勇进的时候,柳州人却明智地意识到这是文化对工业的赐予。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建立在此之上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柳州才能将工业生产升级为工业文化,才能将“柳州制造”转型为“柳州创造”。

  在一些文化主题的会议上,不少外地人羡慕柳州文化人的工作环境,柳州市政府为文化人创造了优越的工作条件。然而,换一种思维,我们应该想到,这是柳州对文化人、对文化的回报。因为,哪怕是从柳州近年来的发展也可以证明,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是一个城市健康祥和的守护神,文化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就知名度而言,知道防城港的人实在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防城港打造海洋文化名城的想法是一厢情愿。虽然防城港建市时间还不到20年,但是,只要中国对外开放,防城港或迟或早都会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向世界开放的“重港”。

  这是由防城港本身的地理历史文化决定的。

  防城港是我国西部第一大海港,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城市,是我国唯一的京族聚居区,其海洋性格至今顽强保留,为中国大陆民族延续了海洋文化基因。

  海洋性和边疆性注定了防城港的开放性格,据2010年出版的《防城港简志》,防城港有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胞34万人,正好是防城港市区人口的2/3。这个数字不仅说明防城港是我国重要的侨乡,更说明防城港人性格中具有那种漂洋过海、冒险进取的文化冲动,这是防城港必然成为海洋文化名城的文化基因。

  对外开放政策是外因,海洋性格是内因,内外兼修,防城港成为中国海洋文化名城,应该是这个时代为这座城市量身订制的不二选择。

  输入与输出

  近年来,广西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成绩显著。

  广西电视展播周、聚焦广西大型国际采访活动、中国-东盟合作之旅、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刘三姐》赴美演出、“印象模式”成功走出国门、广西海外“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以及越南、柬埔寨、印尼中国图书展销暨版权贸易洽谈会……“广西文化走出去”的这些活动,提升了广西开放创新的国际形象,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注意到,“广西文化走出去”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充分挖掘广西文化的内涵,紧紧凸显广西文化的特色。山水文化、海洋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互补是广西文化的特色,“广西文化走出去”以特色吸引眼球,以特色打造魅力,又一次证明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文化原理。

  二是知己知彼。“文化走出去”不应该是“自以为是”的行动,而应该是“知己知彼”的交流。因此,不仅要重视“文化走出去”的行为,更要重视“文化走出去”的策略和“文化走出去”的效果。“广西文化走出去”正是通过寻找广西文化与境外文化的“融洽点”,寻找不同文化能够交流沟通的“共同处”,使广西文化得以在“和谐的氛围”、“互动的机制”和“共享的语境”中被世界接受。

  三是以复合性、立体化的文化产品“走出去”。演艺、展览、销售、美食、出版、旅游、论坛、比赛,复合性、立体化的文化产品,造就的是复合性、立体化的文化效果。文化传播和文化接受,从来不会单一纯粹,而是复合多元,“广西文化走出去”,恰恰实现了复合多元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

  广西文化不乏“走出去”的“家珍”:文学的白先勇、梁羽生,时尚的靳羽西,美术的周氏兄弟。这些有着深刻广西烙印的世界知名文化人,早已经融入了整个世界,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世界文化宝库的珍品。

  走出去,才能重新发现自己;走出去,才能充分展示自己;走出去,才能有效提升自己;走出去,才能找到与整个世界和平共处、和衷共济的方式和途径。

  今日的中国大地,北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南到湖南张家界、西到四川都江堰、东到山东泰山,中在河南开封和嵩山,有一个广西的团队,正在将《印象·刘三姐》的实景演出模式输出到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广西的艺术创作理念与中国各地五彩斑斓的人文及自然景观相结合,创生出一台台令人惊艳叫绝的实景演出大餐。

  文化的输入与输出,呈现出广西文化发展的又一种多元及其因为多元产生的创造力。

  自2008年起,在桂林,出现了一个“百姓大舞台”。来自城市与乡村、专业与民间、学校与社会的桂林各地各行业百姓,成为这个舞台的主体。“百姓大舞台”持续数年,经久不衰,百姓的倾情参与,成为舞台最大的亮点。

  自2009年起,在桂林,一个名叫“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的节庆逐年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文化、科技、产业、山水、国际多种元素的组合,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对节庆活动的偏见。

  自2010年起,在北京,出现了一个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主办。2010年度主题为“想象另一种可能”,2011年度主题为“打开”。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集结了当下中国最有活力的出版家、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文学家和文化学者,它由主题论坛、沙龙、演讲、音乐演出多种形式构成,成功地将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状并行参照。自它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就成为中国文化界关注的焦点。

  自2012年起,在桂林、在南宁、在梧州,在广西的各个大学,出现了一个桂学讲坛。一个名叫“桂学”的学科,正在八桂大地得到广泛的认同并蓬勃生长。广西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正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和展开。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共荣,展示了广西文化发展的又一种多元以及多元产生的活力和想象力。

  在《印象·刘三姐》华丽动人的艺术演绎中,人们不仅体会到壮、侗、苗、瑶的多元人文情态,更体验到演出传达的天人合一的理想。作为一个拥有12个世居民族的中国边疆省区,广西正是在多元的包容状态中,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作为核心理念,实现其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