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基于刊物的网站

2011-03-30 14:05:27 段君

——以ARTFORUM中文版网站为例

  段君:很高兴参加论坛,问候各位媒体界的朋友。批评界在最近两年经常谈论艺术媒体,很多媒体组织的专题也讨论得比较深入,但这次朱小钧还是很具体地提出了6个讨论议题,所以我想研讨会还是有可能取得更进一步的成果。我也想谈得尽量具体一些,因为从宏观上对艺术媒体提出批评的意见或赞扬的声音,意义已经不大。我主要想分析一下ARTFORUM中文版网站,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网站,它以享有全球声望的刊物为依托,把网站打造得既及时又富有原创性。

  ARTFORUM中文版网站的栏目设置并不多,其中5个栏目具有实质性:《新闻》、《展评》、《杂志》、《论坛》以及《所见所闻》。《新闻》栏目在全球范围内直接翻译编辑《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卫报》、《华盛顿邮报》等重要媒体的相关艺术报道。《展评》栏目是对国内展览或海外中国艺术家展览的简要评论,文章对展览及作品的解读很有专业水准,但我个人认为批评的意味还不是太强。《杂志》栏目则是选择翻译最新出版的ARTFORUM。

  《论坛》栏目将艺术圈内的知名博客进行链接,并监视其最近的更新,再加以编辑和推荐,从网页上看好像是他们网站的约稿。通过这些链接和推荐,我个人看到了一些过去未曾注意的有意思的博客,比如Veronica的博客,博主是一个德勒兹迷,经常谈论德勒兹以及相关的政治、事件、艺术与哲学。正好1月份他还写了一篇短文《作者与记者》,批评艺术传媒用“采访-被采访”的机制来限制艺术家的创造力。

  5个栏目中以《所见所闻》最有特点,在这里能看到全世界的优秀写手记叙的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艺术事件。这些写手不一定是批评家,但有些特质值得批评家研习,比如轻松的语言、大量的信息。ARTFORUM英文版网站的《所见所闻》栏目叫“DIARY”,可看出这个栏目是日记性质的。比如2009年2月11号Michael Wilson写的《为钱还是为爱》,记录最近在洛克菲勒大学举行的Intelligence Squared US系列辩论,题目是:艺术市场不如股票市场合乎道德规范?

  《所见所闻》中最近值得一读的文章,还有该网站邀请台湾策展人郑慧华撰写的《再见2008》,里面谈到《海角七号》的故事主线是台湾仍想象着日本“老情人”深爱着自己,写了七封久未送到的情书;郑慧华进而提出“去殖民”、“去帝国”意识的建构与工作,将会是文化中首要且迫切的任务。该文回顾2008,评论丹麦艺术团体Superflex、法国艺术家Julien Prévieux以及加拿大Adbusters杂志总编辑Kalle Lasn等人的社会介入式艺术,从中可管窥台湾策展人和ARTFORUM中文版网站的宽阔视野。

  我以ARTFORUM中文版网站为例,主要是想指出:网站与刊物并不完全是对抗性的竞争关系。国内艺术网站是否能真正建立在刊物的基础上,并达到同步?国内优秀刊物是否可参考ARTFORUM中文版网站模式,建立高质量的网站?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