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垃圾围城——王久良之观察》研讨会发言

2011-03-30 14:08:18 段君

  时间:2010年6月16日

  地点:宋庄美术馆

  参会:刘禾、李陀、栗宪庭、马晓霖、翟永明、田松、王军、刘辉、叶彤、格非、段君、赵子龙、李国华、杜曦云、盛葳、鲍栋、王春辰、闻丹青、刘树勇。

作品图片

研讨会现场

        段君: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贫困就能出好作品的时代,所以鲍昆老师对王久良创作的艰辛或贫困的渲染并不是特别恰当,还是要看他作品的质量。我倾向于把王久良的作品放在社会发展的框架中,而不是放在艺术史或者是当代艺术发展的框架中来看,因为过去三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对垃圾的表现是很多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进入物质社会或者是消费时代的时候,有很多做行为的、做录像的、还有一些绘画的,都做过垃圾的题材,所以我个人觉得在摄影语言的发展上,王久良的推进其实并不是太大,我更加看重的还是他作品的社会价值——他对垃圾问题严重性的更进一步揭示。

  在今天我们这个时刻,没有任何一个艺术问题比现在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更为严重和紧迫。为什么王久良觉得他自己是不是艺术家无所谓,他就是一个摄影师。在过去有很多摄影师想成为艺术家,而很少有艺术家想成为摄影师的。为什么到了今天,王久良作为摄影师反而不想成为艺术家了?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检讨艺术自身。

  作为个人,我还是提出两点看法:第一,我觉得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不要把自己的作品或者说自己的工作看得太重。比如说王久良拍的这么多照片,据说有一百多家媒体转载、发表了,但为什么刚才鲍昆老师说:政府的那个什么部门,为什么他们不知道王久良?我觉得他们可能真的不知道,他们没有看到过王久良的作品。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工作看得那么重要,比如说我做评论,或者在座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小说家、诗人,都没有太大的必要。

  第二,王久良的作品是对生态问题,或者说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弊端的反思,从题材上看还是一种所谓“政治上正确”的东西。我一直比较怀疑,艺术家选择做“政治上正确”的题材,究竟有多大的创造力?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他对生态问题的揭示和对社会的批判就是他的创造力,我也同意,我只是从个人角度提出,艺术家对对象的主观处理能力是我认同的创造力。我看王久良的作品时,产生了一种印象,看几张后,就知道其它的会是什么样子。这不是我特别欣赏的地方。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