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第二届长沙现场艺术节座谈会发言

2011-04-01 09:53:27 段君

  时间:2010年7月26号

  主持:姚益清

刮子作品 之一

刮子作品 之二

        段君:我同意蔡青的意见,何玲及其团队能组织起来行为艺术节实属不易,而且请到的艺术家可以组成目前国内比较强大的阵容。对于行为艺术,我一直推崇对身体限度的考验,同时也没有放弃对行为艺术发展新线索的寻找。刚才看刮子的作品《19CM》,具有内在的力量,但他没有强调可看性。在过去的行为艺术中,仪式感是受到重视的,但刮子的《19CM》显示出不同于过去的发展趋势,他并不关注仪式感,也不注意表演性,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至于作品的过程对观众是否具有观看的吸引力,刮子并没有考虑太多,他有他自己的想法。所以今天的座谈会,我恳请艺术家先发言,是因为我希望艺术家与批评家之间形成对话的关系,以便产生具有激发性质的深层交谈。最近几年批评家对行为艺术的关注确实是不够的,到现场参与的更是不多。批评家组织的展览,涉及到行为的也大都是行为摄影。对此,批评家难辞其咎,但这并不等于批评家不关注行为现场,实际上批评家对行为的研究还是有不少的,可能各位没有看到。我认为在当代艺术的各种媒介中,行为艺术的前卫性还一直保持着,这种品质对于今天的当代艺术来说,是应当珍惜的。

  段君:刚才刘洵和周斌已经提出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即关于行为艺术的语言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可能刘洵更加倾向于谈论语言与思想之间的矛盾。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语言即思想,它们之间并不是一种分裂的关系,而是互相交织的关系。这激发出另外一个话题,我观看行为艺术的时候,特别注意行为艺术家在作品中所使用的道具或材料。行为艺术发展到今天,对材料和道具的使用已经形成某种固定的模式,比如电脑出现在行为艺术中,象征的是工业文明,或者穿上一件西装就表示白领,这里面会产生集体主义的惰性,因为道具的象征性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每个行为艺术家是不是都要遵照集体主义的象征系统?传统的象征系统存在巨大的局限性,当你的主体不够强大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一种既定的概念。所以我认为行为艺术家应该慎重考虑道具的象征性,在使用道具的时候要非常仔细地弄清使用它的理由,并不是非要按照道具既定的意义来使用,反而应找到自我,使渐趋僵硬的意义产生变化,甚至重起炉灶,建立自己的象征系统。一开始可能不会每个人都理解你赋予道具的个人性,但是别人会慢慢在你的作品中感受到真正的用心。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