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大方:西西弗的幸福

2005-11-29 10:29:51 付晓东

  画面上,废墟如同城市的疮疤,四处绽放放肆的花朵,赤膊或赤裸上身的人曲身弯腰,自陷于洞穴之中,孜孜不倦的挖掘,在挖什么自己也不知道。这些苦役的信徒们用最原始的肢体方式,无尽的劳作。  抛弃了以书写无来由字幕为标志的风格之后,李大方开始了寓言式的创作。这个隐喻涉及了废墟、洞、挖洞者三个主要元素,他们各指的是什么呢?  城市里,废墟跳跃于林立规整的建筑之外,这种超现实的景观总会带来一种转瞬即逝的视觉意外。废墟被践踏,被凌迟,被湮灭,是丑陋的残渣,是吃过补药后从瓦罐里倒出的那堆黑不溜秋的被榨尽元气了的东西。但废墟并不只是废墟本身,它是篡改了的记忆、欺骗性的怀旧、被埋葬的秘密、甚至是神秘事端的起点。废墟虽然崎岖难行,尘封土埋,总是以拒绝的姿态出现,却不时给人带来某种渺茫的希望与诱惑。人与废墟之间存在着某种不辩自明的默契,即使一小片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废墟中,依然可以凭吊一段生命痕迹的埋葬,唤起好景不在的伤感,缅怀曾经的形而上理想的毁灭与颠覆。这片瓦砾可以被理解为70年代人不可回避的内伤,是他们在理想丧失,信仰崩溃后的集体精神世界的展现,他们将在灭绝的最深处生活下去,没有什么信念足以被稳固的建立,因为废墟的后面还将是废墟。  柏拉图的“洞穴喻”告诉我们,人都是被缚在洞穴中的囚徒,只能看到投射在洞壁上的影像,而这往往被当成事物的本真,他提示了快乐幸福的虚假性。“洞”由于遮蔽阳光而显得罪恶黑暗,它们司空见惯于街景的路边,貌似危险而隐蔽的陷阱。这沿袭了大方对于恐惧、惊悚和不确定的虚假场景的迷恋。而“洞穴”对于洞中之人,却是安全的壁垒,能够使一个“利己主义者”自外于凶险环境的避难所。洞穴在这里展示了它莫大的吸引力,它可以保证主体与自己也与他者互相隔离。交流的经验使他害怕被拉出那个洞穴,经管洞中原本一无所有。我并不愿意把大方画中的洞穴庸常的解释为性欲的暗示,废墟亦可以象征母体,那么在黑色粗大铁管两端的半身埋在洞穴里的接近赤裸的男人,则可以被明显的解释成为同性恋体验的快感与震撼。而身处水泥沟中,那个颓废的黑发青年,则很有可能是颠峰过后的疲惫。如果跳出了这种肾上腺分泌过量的极端的视点,这个寓言里应该更广泛的影射了麻木冷漠的日常社会生活中的荒谬。  挖洞者的形像神情专注,举止虔诚,他们身上驯服的、奴性的东西,让人不禁联想起那个不断推石头的西西弗,无效无望的劳作是诸神所能想到的最残忍的处罚。“荷马说,西西弗是最终要死的人中最聪明最谨慎的人”(加缪语)。人总是被欲望撩拨,被成功的希望蛊惑,心甘情愿的艰苦劳作的奴隶,又有谁能够保持清醒的意识到——这其实就是那个“荒谬的”无效无望的“事业”?目的性在画面里不知去向,意义与毫无意义,以尖锐的痛苦铺陈在眼前。大方太残忍,世俗启迪着所有人的贪婪的妄想,这是每个人都坚信可能挖到点儿什么的迷狂的年代,但是,他却轻易的戳破了这仅有的原本可信的幸福感。依旧是这个世界,现在却是一个有耐性的世界。  顺便说一句,大方近期的画面变得轻松和唯美起来,一切都是发生在阳光底下的新鲜事。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