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峰:啊,“金棕榈+金酸梅”
2012-03-22 10:10:45 陈晓峰
我们都很脆弱,脆弱到很难接受“金棕榈+金酸梅”给我们抛来的一次艺术消费快餐。正如“大葱+油价”一样,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脆弱和压力。快餐的含义有几层,一是2011年艺术界被评出来的就是最好艺术家的代表了,一部分则体现了最差艺术家的行为。二是,2011年其他作品和其他艺术家都跟我们这个奖项无关。三是,这是我们13个评委的意见,它就是正确的,你们接受吧,不在我们视野的作品不算——连这句话他们都大概忘说了。四是,包括今年这届,连续举办三届的“金棕榈+金酸梅”,不知道有没有营养,会给艺术界带来新方向的启示吗?但终归“金棕榈+金酸梅”都是造势产生的结果,所以大家体会自有不同。我的体会是我不明白这些奖励,会给艺术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因为从这些得奖的名单来看,我觉得只是看到了名单,而没有看到“意义”——我想很难引导当代艺术创作趋势,也能难判定当代艺术价值标准所在,因此这些评选仍然在“传统”范畴当中。今年的奖项除了“金酸梅”被派在末位的获奖者有所强烈的情绪之外,其他上榜者都鲜有表达,此外大众也不能从这些奖项中得到“娱乐”的机会,我觉得就有必要追问几句了。另外,据悉还不准备进行颁奖典礼,我觉得艺术界这次索性玩到家了。如此渴望有注意力和影响力的奖项在此之前没有太多的铺垫,也没有更公开的进行征求民意,更没有通过网络进行事先的预测等形式的互动性参与,结果只是在现场平面的投票选出获奖者,即便是最好的奖项,其意义也被忽略,恐怕全世界事先最没有动静的奖励估计就是今年中国艺术界的“金棕榈+金酸梅”了,希望来年他们能够通达一些。既然是公开的热烈游戏,不如前戏做得更充分一些,学学最近广州被曝光的谭崔课程,或许这些榜单才能充满评委、被选出作品,以及影响到第三方之间的互动意义和能量。榜单出来之后,我不禁恍惚起来,是“金棕榈+金酸梅”选择艺术家,还是艺术家定义“金棕榈+金酸梅”的价值?
我个人认为榜单的意义在于增值和消解的部分,也就是说,一方面大家从榜单上能够体会到过去一年艺术界的创作最新趋势以及问题,互相影响彼此“增值”。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声音出来提出不同的意见来消解榜单带来的单一统筹化的影响力,从而从消解的当中得到某种启发。如果这两者都做不到,奖励大体就是自娱自乐了。显然,主办方和评委本意是认真的,严肃的,但是观众不是那么想的。评委们应该更自信一些,更应该利用社交媒体为这次评选活动造势,更应该与被评选的艺术家和作品互动一些,我觉得更符合想象中的“金棕榈+金酸梅”的情境。本来我以为13个最有影响力的青年批评家做成的评委团,能够让我学到对当前艺术批评的某种“技术”,但是没有;本来以为能够让我看到艺术新的价值取向,但是好像也没有;本来让我能够娱乐的解构一下这个榜单,不知怎的好像也乐不起来!
不管是哪个奖,现在都面临着困境:无法取悦大众,也不能求得内部价值观统一,所以奖项颁出的时候,就失去了其原本寄予的意义。就像福布斯奖项,却能够成为中国富豪的杀猪榜,可能它落地的意义就出现了,我不知道这个“金棕榈+金酸梅”奖项落地会有声音吗?我认为这个活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其一,对新人的奖励不明确,二是过于混合,很想包罗万象,一网打尽,却无法让人感受到这个奖项的真实部分在哪里?其三,过于聚焦熟人面孔,以致很容易屏蔽过去一年来发生在艺术领域的其他诸多实践活动,而挖掘不出2011年度由非熟人艺术关系形成的艺术新地图。那么多艺术节,双年展,联展,博览会,画廊等等活动,难道真的是这部分艺术家和作品已经真正被“金棕榈+金酸梅”排除在外了?因此,“金棕榈+金酸梅”支撑点并不明确,很容易导致其真实意义被忽略,甚至被娱乐化都很难,更很难在引导学术方向标上给出很肯定的判定。
如果一个奖项不能给人带来某种认同,哪怕瞬间的被感动或被娱乐一下,我觉得可能这个榜单的价值存在问题,而并非他们自己所期待的“旨在对过去一年中国当代艺术界所出现的艺术作品进行全面的观察和系统的梳理,以尽可能客观的视角和专业的学术水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最新创作做出价值判断。”我不知道这两个奖项是奖给艺术家,还是奖给作品的,艺术家是熟悉的,作品确是很模糊。总之,奖项竟不能令人愤怒,也很难不令人意外,这种很难被触动的榜单结果状态,似乎契合着当前艺术界的状态,一种内分泌几乎失调的状态。我想,这可能是“金棕榈+金酸梅”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一个奖项本来是评出了艺术界个体的成功,却倒影出了艺术界的整体状况,我想想也就这个意义能让人兴奋了。
事实的一面是,越评越令人迷惘的艺术界奖项,但是,总归是颁出了一个奖出来。艺术奖项在中国艺术界还处在一个初始化阶段,我想只要能够让艺术界动起来,总归是好事。之前不久,那些时尚商业杂志“当代艺术权利榜”也造出来了,对此,我的意见是作为娱乐和话题价值倒蛮好,但是要讨论问题,我本寄希望于“金棕榈+金酸梅”,但是评选结果又令人更加失望。艺术界真是没有最好,只有最不好的了?!
补充一句,本文是本人撰写的2012年春天“啊系列”的第二篇。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